朵特梅笔下的逐梦少年
DRAEM
THE DREAM CHASING YOUTH
朵特梅笔下的逐梦少年
双11收了大陆新出版的5本海贝拉·朵特梅绘本中的两本,标价是不菲的,(用券拔草是合适的),拿到手是比较满意的,至少用了和原版一样的大开本,需要用双手捧着看或立着看,不吝于近距离看大师画展。
中低彩度、高饱和度、低明度的水彩晕染,旧胶片般的斑驳痕迹,创造出浓郁的6、70年代美国风情;书名页上的把“elvis”花式写法在暗红背景上做出轻微浮雕效果,像极了老电影片头用钢笔书写字母的动画。
整个故事的展开方式,仿佛昏黄的午后,慵懒的时光缓缓流淌过一帧帧画面;镜头里失焦的区域积累着情绪,聚焦的部分吸引着目光,那里有被精心刻画的细节。
全书跨页的画面在上,文字在下,而演唱会的场景占满整幅跨页而不着一字,不是因为场面宏大人数众多,而是埃尔维斯独自一人,在黑暗中,在微光中,在半空中,沉醉抑或沉沦。
背景资料说这本书是“猫王”的另类传记,出生地、前妻的名字、“吸血”经纪人的设置都贴近历史,但若抛开这样的“干扰”,单纯地欣赏一个男孩追寻心中梦想的故事,才是感受图画力量的适合方式吧——比如封面人物,并不是主角埃尔维斯,而是他当年出发逐梦的源头:普莉西亚。
少年,不论你出走多远,别忘记“最初的梦想,真的渴望”。
娃说,这本朵特梅的书跟上面一本画风差异有点大哦;嗯,《埃》是作者08年的作品,里面人物的眼睛、嘴唇、发丝等跟09年的《拇指男孩的秘密日记》相似;而15年的这本《耶迪》,不仅是彩度高了,对角色的造型变了,用笔的方式也调整了:背景里留下笔刷的痕迹,轮廓线条清晰明朗,区块间的对比度也凸显出来;声音、动作或角色的心理活动(观者体会到的),被时间凝聚在画面呈现的场景里。
这一本的版式是左文字右图画,但穿插的无字跨页比较多,且跨页都是对前面一页的文字做补充、诠释或延伸,让人忍不住来回翻,反复琢磨每一处细节。
至于故事,上个世纪的年轻女孩独自出门去探险,去找寻传说中的“雪人”,她的心路历程比历险本身更动人;只不过从一开始就紧跟着女孩的“雪人”, 对女孩温柔无限,而对那些嘲弄女孩的路人展现出凶狠可怕的一面,这里是隐藏着怎样的寓意呢?
话说这雪人的造型跟《千与千寻》里的无脸怪有点相似呢,朵特梅也是宫崎骏的影迷吗?
当女孩历尽艰辛,爬到她能抵达的最高处,决心回头看看时,真正看到的是什么呢?
梦想,是如愿以偿,或是重新启航;没有结局的故事,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P.S.一个老问题:让人费解的是翻译,yeti是法语里“雪人”的意思,书里出现le yeti这个词是在女孩查看的资料上,没有任何地方可以看出女孩叫什么名字(至少我没有,如果你知道,欢迎指正哦),所以出版社把《yeti》翻译成现在这样,还在封底写上“耶迪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孩”,到底是为什么?(“多愁善感”又是怎么回事)
作者:飞羽
编辑:Lee
书语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