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欲的真谛
一,人生而有欲
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
儒家讲克己复礼,佛家讲戒定慧,道家讲少思寡欲。都强调要约束欲望。
有欲望才谈得上约束欲望。三家都肯定了欲望的存在。
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劳而欲休,危而欲安。是人便有欲望。
二,欲望是多样的、分层的
人有多种欲望。这是欲望性质的不同。不同人有不同区分方法。亚里士多德说人有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李嘉诚说人要实现自我,追求无我。马斯洛将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种,这五种便是五个层级。
我认为人欲可分两种:第一,生存欲望;第二,求知欲望。二者都植根于人性:人有俱生我执,故会求生;人有俱生佛性,故会求知。
生存欲望可以进一步细分:第一,活着的欲望;第二,发展的欲望;第三,享乐的欲望。
求发展是为了巩固生存权,提高安全感。享乐是因为宇宙熵增,人求生、求发展会做功,这种做功是逆流而上,是逆熵增的。逆水行舟,人会累,所以人要休闲娱乐。
求知欲望源于人人皆有良知良能,故而,人人皆可为尧舜,致良知就是发挥人般若自性的作用,体悟大道。
这种求知是对世界本源的探索,不是为了活着而学习。
两种欲望都存在。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生存欲望是第一位的,求知欲望是第二位的。物质生活没保障,很难发展精神生活。但也不绝对。也有人“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安贫乐道。
从生活欲望开始,先求温饱,再求发展,再求享乐,进而进入求知的精神生活,是一般的层级和路径。
饱暖思淫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三,欲望随供给增强而降低直到饱和为零
人有食欲。供给不足,食欲强;供给逐步增加,食欲渐次减弱;供给超过边际用值,吃撑了,处于饱和状态,全无食欲。如果人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供求均衡,人的食欲降到0。
人有性欲。供给不足,性欲强;供给逐步增加,性欲渐次减弱,供给超过边际用值,就不是快乐而是痛苦。如果一个人想和谁睡就能和谁睡,为所欲为,供求均衡,这个人不会有性欲,因为刚有就满足了,没有缺乏。
当然,不会有绝对均衡,但有相对均衡。
基础欲望满足了,饱和了,人会转而追求满足高阶欲望。这是欲望从量到质的转变。
衣食无忧,《红楼梦》那群小年轻会去搞诗社,舞文弄墨。
《活着》里富贵曾是地主儿子,吃喝不愁,他关心的就不会是粮食和蔬菜,而是赌博娱乐;打牌把家产输光了,娱乐就要让位给生存,富贵得去学着耕地干活苦不堪言;被拉去当壮丁了,活着的欲望大过劳累想休息的欲望,相比之下,耕地不算苦。
人的欲望是这样次第变化的。
四,供给不是指市场供给而是指自我供给,代价不是绝对代价而是相对代价
市场供给和自我供给是两回事。很多东西,市场上有,而且很多,但自己买不起,这是自我供给能力不行。
自我供给能力,是自己的支付能力。有人支付能力强,有人支付能力弱。
支付能力是多方面的,包括资金,智慧,劳动力,技能,财富,人脉,社会地位,权力,对工具的运用。一句话,一个人能支配的用以获取消费品的能力,就是支付能力。
供给指自我供给能力,这能力受市场供给能力的影响。市场供给越丰富,交易成本越低,相对的,个人所能换取的市场消费品越多,这意味着个人财富的相对增加。
举例,一个人只有一百块钱,馒头是必须品,馒头卖十块钱一个,这个人最多只能买十个,若馒头卖一毛钱一个,这个人可以买一千个。我们承认,同样一百万人民币,在不同国家的购买力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的供给能力不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豪门大宅酒肉多,吃不完臭烂的都有;贫农自身供给能力弱,饿死的都有。
欲望大家都有,支付能力不同,欲望强度就不同。王公贵族也要吃饭,但因为吃喝不愁,所以吃饭的欲望不强。
何不食肉糜?这是饱汉不知饿汉饥。
有些地方拿粮食喂猪,有些地方却在闹饥荒。如果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市场整体是供求平衡的。但考虑到购买力不一样,个人供给能力不同,就只能是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每个人供给能力不一样,资源禀赋不一样,对不同欲望的满足程度不一样。
供给能力是要拿来交换消费品的。我有劳动力,我要吃饭,我就用劳动力来换取食物,这是以几之有余,补己之不足。
消费的食物,是拿劳动力换来的,这是代价。代价的高低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一个人有一千万,花一万买东西,代价不大;一个人只有一千,借钱九千九筹够一万买东西,代价很大。同样一万块,和不同的财富基数比,相对代价就不一样。
支付能力越强,欲望满足度越高;支付能力越弱,欲望满足度越低。
支付能力越弱,恩格尔系数越高,即用于温饱等生存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越高。支付能力越强,恩格尔系数越低,用于温饱的消费占比少,用于高阶消费的占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