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遗留的文化古迹白塔寺
位于京城阜成门内大街171号的妙应寺因院中的白塔被京城百姓习惯地称为白塔寺。白塔寺建于1279年,是忽必烈将北京作为首都后营造的规模宏大的皇家寺院。
相传白塔寺的前身是辽代的永安寺,寺内建有释迦佛舍利塔。金末,永安寺毁于战火。元初,住在永安寺旧塔附近的百姓经常在夜间看到旧塔放着奇光。忽必烈听说后,命人将旧塔打开,发现地宫内二龙跪而守护的一个石质的匣子,匣子里铜瓶中藏有20颗佛陀舍利子,瓶子下有一枚“至元通宝”的铜钱。于是,忽必烈下令请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设计建造白塔。
白塔建成后,忽必烈命人以塔为原点,向四方各射一箭,以箭距划界,建造了大圣寿万安寺,使之成为元大都重要的建设工程留给后世。其不仅是皇家巨刹,在当时它还是百官习仪之地,也是元代最早翻译蒙古文佛经的地方。只可惜,1368年雷电将寺中所有殿堂统统烧毁,唯有白塔幸免于难。
一直到1457年,宛平有个名叫郭福的人奏请朝廷,建议重修庙宇。朝廷采纳他的意见,于1468年将寺庙修成,明英宗朱祁镇赐名为“妙应寺”。到了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朝廷以扶持藏传佛教,安定边疆的政治目的,大修白塔寺。民国时期,白塔寺成为京城四大庙会之一,展现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民俗画卷,成为京城百姓喜欢的地方。而今,白塔伫立于民居之中,以独特的身姿吸引着南来北往人们的目光,成为京城一处地标性建筑,成为元大都遗留的一处重要的文化古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