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快奔1块5了,种田的人会多起来吗?农民还希望有哪些补贴?

近几年来,好多农民都不种田了,或者把田荒了,或者承包给别人了。是什么原因使农民对自己的土地又爱又恨呢?

闽南某山村

在闽南,一位农民跟我讲,就这几亩地,还是形不成片的沟壑山梁地,种起来难,打下粮还运不下去,卖了也换不下多少钱,种吧收入不行,不种吧,我们老人又走不出去。

这样的情况在我国也不算是个例,特别是南方比较地少,人均1亩不到,所以现在只要是有条件就想种些经济作物;在中原地区,有成片的土地在该播种冬小麦的时候都给撂荒了,原因是算下账来不挣钱;在北方地区农民宁肯背上包袱去南方打工,也不愿为这几亩地死守。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就看出来了,现在种田的人真的是越来越少了。但问题来了,国家这几年对于农业的政策性补助那么多,都留不下农民种田吗?这还要从头说起。

农村妹在南方打工

先说工农业对比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急需各种劳动力,农村人便成了当时工业化进程的主要从业人员。从现在来看,简单粗放的工业已经不多了,已经升级成为了高度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农民工就被挤到了基层脑力劳动较少的工种上。但尽管这样,农民工还是认为比在农村种地要好得多。

但打工与打工不一样,有的人通过多年的打工成为了行业技术能手,已经在单位站住了脚,有的却只能半农半工,这其实就是个人才选拔过程,工种变化过程。该专业打工的就会成为新一代工人,该半工半农的也认为两者都挺好,自在人的选择。工农业进程不一样,决定了有一些农民必定走入了工人行列。种地的人就显得少了,但这并不影响我国农业前进的步伐 ,因为农业机械化形成并发展了,土地流转和托管红红火火地进行开了。

玉米价格起来了

再说补贴与粮价、农资价之间的关系

今年的玉米真让人又高兴又不敢相像。从去年秋后的8毛多,一直往上冲,中间几乎没有过什么停顿,到现在一路上涨到了1块4以上。就这样一个利好的消息,还是让农民感觉到了一些不适。有的早卖了挺后悔,有的没卖,还在等1块5、1块6、1块7......但空间玉米价格会止步于哪个价位,谁也不清楚。

为什么农民苦苦追求的粮食高价来了,还是在徘徊在考虑,明年是要继续种地呀还是多包点地呀?是自己种呀还是包出去呀?是种玉米呀还是搞经济作物呀?各种想法接踵而来。

从前农民嘴上挂着的一句话是:政策太好了,取消了农业税,增加了植保款、农机补贴等,但是地太少了、粮价太低了、肥料种子太贵了......

农民拉肥料回来

但是当玉米价格直接拉升的时候,有的农民又慌了,反问这正常不正常?我早卖了的差价谁给补呀?至少玉米得涨到2块、甚至5块才能行,因为农资简直太贵了。有人也给算过一笔账,说玉米多少年几乎没涨过,但化肥涨了好几倍,虽然说有些夸张,但农民心里想的就是粮食再贵点,肥料种子再便宜点呗。

但是据我考察,在晋北2019年的玉米,到腊月卖价0.86元/斤,农民销售掉感觉还是不错的。2020年的玉米,到腊月(现在)卖掉1.35元还是感觉不如意。我个人认为还是对玉米价格有更高的期望,而种子化肥在这两年当中并没有实质性的价格变化 。

农业机械化,大量节省了人工

再看农业机械化与人工劳动的关系

种地的人少了,这是农业格局决定的,原来需要3个人刨的土地现在只需要农机手一个人了,原来一家4口人掰玉米,一个月也掰不完,现在一天就机器收割回来了,劳力不减少才怪呢。

出门打工的人一天200多元,自己也说一天就把半亩地的收入给挣回来了,谁还愿意回来种地。当然也有人在种上玉米后,赶紧就去挣200一天的工资去了,收割时再回来收割,两不误,这也正是当前农业种植的一个事实。

在工厂的技术农民工越来越多了

有的农民干脆再也不回来了,把地租出去,成了地主,永远也不回来了,这种情况也不少。这也正印证了,当前土地流转和托管正成了主要的种植方式了,也就不需要那么多人种地了。这是一咱自然形成的关系,谁也没有逼着谁去种地还是不种地。

有人说了句比较中肯的话,多少年来,国家从工业发展中用了好多农民来参与,对于农业欠下的债比较多,需要通过粮农补贴的方式还给农民。这一点不假,国家也正在努力通过一些政策措施和补助以及高效农业来弥补过去欠下的债,通过这几年的实施,的确有了成果。但农民回不回来种地,那就是自己的选择了,有句话叫:以后的农民,你会高攀不起。

现代农民将成为让人高看的职业

其实诸如农资价格、农业补贴都是小问题,都是随着政策和市场一步步会更好的,重要的在于农民根据自己的实情做出不同的选择,种还是不种,种啥?种植和打工并进?粮食价格涨起来已经成为现实,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了,将来种地估计会成为一个人们期待的好职业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