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篆刻家】系列之美——主题印创作随想录

所谓“主题印”,顾名思义,就是围绕某个主题,进行一定数量的篆刻创作,从而构成一个系列的作品存在方式。

我是在几年前获赠苏金海先生的《心经》印谱之后,萌发“主题印”创作这个念想的。时至今日,手头上已完成了《心经》、《水浒传梁山好汉印谱》(已出版)、《中国十大名茶》、《中国十大古筝名曲》、《西湖十景》、《苏轼十六赏心乐事》、《曹操诗观沧海》以及《唐宋八大家》等。

展开剩余83%

对于“主题印”创作,初衷只是想给自己“找点事做”。用摄影或者摄像专用名词来表述,就是“聚焦”:在某个阶段,集中时间和精力,对准某个目标持续发力。这样做的好处是,不间断的给自己“定个小目标”,从而获得某种前行的方向和力量。

“主题印”创作不仅在数量上具有一定挑战,在风格样式上也带来了一定难度。换而言之,既不能千印一面,又不能像“大杂烩”。如何调和这对矛盾,对于创作者的眼界和手段来说都是一种考验。

比如,去年我在创作《水浒传梁山好汉印谱》,就给自己设了一个“套”:统一印材(浙江红石)、统一规格(2.5CM见方),108将连诨号带姓名少的四个字多则七个字都给“安放”进去,难度是显而易见的。经过一百多天的苦战,连印带款一举拿下。当四大盒装着108将的印石放在书桌,当泛着油墨香味的印谱置于案头,我体味到了什么叫做“获得感”。

“主题印”像是一座富矿,值得去努力挖掘;又像是一座高峰,引领我奋力攀登。每次确定一个主题印创作,我都要细细琢磨:从印材到印风,从篆法到刀法,尤其是谋篇布局,这个过程虽然比较耗神费力,但却是乐此不疲。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纯创作”,和名利无关,因而能排除某种“世俗”的干扰。

有一天,无意中翻阅唐宋八大家名篇,又萌发了一种创作冲动,何不刻一套?说干就干。于是,我对着这八位先贤开始“发呆”:两个字怎么摆,三个字怎么放,选择什么字体,用什么刀法,是方形还是圆形,想想也不是那么简单。

尤其是苏洵、苏轼、苏辙这“苏门三士”,如何做到“和而不同”,委实是费了不少脑筋。好在是这个小规模的“主题印”完成后,摆在一起或为可观。

也许,这就是“主题印”呈现的系列之美吧。

吴 利 国 简 介

字素斋,号风道人,别署容舍。1969 年生,江西樟树人。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会员,新余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鄱湖印社副社长。篆刻作品入选第二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获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文化奖”评委提名奖、江西书法最高奖“首届黄庭坚书法奖”三等奖以及“鞍钢杯”全国冶金职工书画摄影展一等奖等。出版有《水浒传梁山好汉印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