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弹专家2》:水浒传?金圣叹说:乱自上作

开场,机场爆炸,大场面,旁白刻在我脑海里两个词——生灵涂炭,愤怒。这是要讲啥,难道真的有所指?这个话题是最大的话题,文尾再说(第五部分)。

一、奇观化。

好莱坞、香港这么多年拍警匪片,很难再看到什么奇观化的东西了,脑洞还能怎么开?意想不到的是,开场不过十几分钟(记不清),刘德华已经是残肢,假腿丝毫不逊色于真腿,各种奇观化的展现直接让人肾上腺素飙升——有些戏,我要摸着自己的膝盖看完。

二、反类型。

最近一次看的电影,是《沐浴之王》,易小星还在不遗余力地学习拍摄老套类型片,画虎不成反类犬。邱礼涛呢?已经在反类型上做足了功夫:

1、“拆弹”主题电影,当然要不遗余力地展示怎么“拆”,最佳套路——最后一秒营救,加,“红线”还是“蓝线”。在这部电影里,并非不展示,而是把它放到了次要位置。

2、劫持人质,我想,这是继《毒战》后,警察死得最多的一次,影片不再出现那种“劫持人质,投鼠忌器,艰难救援”的场景,而是模糊化处理,不管是否劫持,直接开枪,玉石俱焚。

3、反派之死,大boss通常最难打,打boss往往也是影片的高潮,但作者明显无意于此。真正的大boss是刘德华自己,“打boss”这个环节在狙击刘青云的戏中已经完成,那就是——刘德华的“改邪归正”。

4、“失忆”是电影中常用的梗,编剧在这里做的文章和所有电影都不同,大多数电影会讲怎样用尽办法帮助病人恢复记忆,有些电影会利用失忆者,这部电影,最终呈现的却是——“记忆”已经无关于此时此刻的决策,或者说,历史之于当下,已经显得没有意义。

三、节奏。

全程无尿点,炸、炸、炸,看过三十分钟,我开始想,这么一直堆积激烈场面,会不会有很多废戏,为了激烈而激烈?

德华在网吧一上网,警察马上去追,我想,这场追逐戏应该是废戏。可是结尾,卡在了倪妮和刘德华相遇上,整个桥段完全成立了。

后面的,大同小异,基本没有废戏。

四、场面。

炸弹必须爆炸!

粗略的感知就是——几乎没有不爆的炸弹,即便此颗不炸,彼一颗也会炸。唯一一个没炸的,可能是刘青云在被狙击时拆的那个。

所有的场面里,最后一炸很像这一年发生的新闻事件。这一炸的意义非常大,大得像个警钟。

五、价值观

香港上次遭遇核弹,是在《赤道》里,《赤道》讲的是恐怖袭击,说的是香港成为大国角力的沙场,无辜且无奈。

《赤道》没爆的,在《拆弹专家2》里爆了。

为什么会爆?看到一半,脑海里已经蹦出金圣叹评价水浒传的几个字——乱自上作。(金圣叹认为,写土匪的书,先写高俅,目的是告诉大家,土匪之所以为土匪,乱自上作。)没想到,后来还真拿出来了《水浒传》,嗯,是这个意思!

德华本来又pink又red,无奈成了“大局为重”的牺牲品,个体在庞然大物面前喘不出气来,这是一切霍乱的导火索,也就是——乱自上作,所有人,无论黑白,都是这乱中难以理清头绪的生民。

德华举起条幅,黑底白字,这暗喻不言自明。紧接着,青云和德华的吵架戏,直言“袭警?媒体怎么这么报道?”,青云的回答是:“你管他们说了什么呢?”这一切都说明,四个字——乱自上作。

对于这头房间里的大象,有不少港片暗喻过,大多数不过是轻描淡写,即便是有所表达,看起来也很像是为了挽留一部分观众做的迎合。还有那些不能播的片子,呈现出了太多的愤怒。

而《拆弹2》的隐喻超越了愤怒,表达的是更高级的东西:在两个对立的体系下,每个体系内部也都不是铁板一块,会有“激进者”和“保守者”,聪明的政治家,会尽量让双方的“保守者”达成共识,压住“激进者”,而幼稚的政治家,会挑起事端,让对方阵营的“激进者”占上风,引燃导火索,形成爆炸。(类似的电影,可看《南汉山城》,书,可看《午夜将至》、《伯罗奔尼撒战争》。以伯罗奔尼撒战争为例,起初,斯巴达和雅典的保守派都占上风,双方虽有摩擦,但不至于大战,后来,雅典主战派掌握权力,最后导致大战,遭殃的,主要还是老百姓。)

所以我相信《拆弹2》不只是表达愤怒,而是表达对人的怜惜,对香港的怜惜。一旦“激进”对“激进”,遭殃的不是权贵,因为他们自有办公室坐着,不会死,遭殃的也不是“恐怖分子”,因为“民不畏死”。遭殃的,就是一户户可怜的老百姓,那些被无辜杀死的警员,那些被玉石俱下的人质,那些被爆炸震碎窗户的家庭……

刘德华的记忆就像是历史,现在已经模糊得不辩牛马,在过火癫狂中,历史渐渐失去它的意义,意义在当下每一个官员、平民的权衡、考量中。

倪妮让德华去“自救”,系铃、解铃,他的善、他的无辜、他的委屈全都埋没在了轰隆隆的巨响里了,历史不会给他发个勋章,历史也未必会给他翻案,但人类历史之所以还朝着追求善良的方向发展,正是因为有这种“未被表彰、不被记录”的人的良知。

青云最终还是一个人上了直升机,每一个屈从于体制的人,都像他一样,蒙上了一层负罪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