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一艺评:谈谈当代国画大师吴国亭先生国画作品的空间意识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谈谈国画大师吴国亭新派国画艺术中的空间意识

文|余一

对于时空的感觉,在地球上只有万物之灵的人,或许才能完美地感应。人,作为一个复杂的机器,因为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故而可以调动智慧与五官,以达“色声香味触法”,六种感观相互配合且运用自如,才能感知到这个世界的时空变幻与娑婆迷人,在辨识时空的推移过程中,方能体悟到美与丑、善与恶、快乐与忧伤。

面对空间与时间,我们穷尽一生也只是遭遇到时空的局部与一小段,人类只有借助文学和艺术才能将自己的发现与创造从亘古传承到未来。艺术的传达与定格,让人生的正义道德与绝美焕彩的精神成为永恒。

画者,画心也、心画也。统观吴国亭先生的一切艺术形式与艺术风格,从中可以读到他对宇宙的空间认识与心灵世界的纯美纯真。以前我读王羲之的《兰亭序》,对其中两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感喟颇深,宇宙,“宇”,本义为屋檐,引申为上下四方,即为空间;“宙”,指古往今来,为计时的单位,宇宙就是空间与时间的结合。目前,人类对于三维世界,可以立体、直观、具象的认识它,加上时间的坐标,就是四维的世界。当您读到吴国亭先生的画作时,你会被他优美的空间感与立体感而折服,你会为画面的美轮美奂而心潮澎湃,更会为山水花鸟的情趣而心旷神怡。因为,吴国亭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善于用跨界思维融入现代西方美术透视原理,而运用中国画的器材在宣纸上画出有强烈的空间意识的艺术大作。今天我着重从空间意识方面来解读吴国亭的国画空间新境。

当代许多艺术中,可以完美地呈现空间的感觉。比如看立体电影,我们现在可以达到4d效果。雕塑与舞台艺术,就更加直观地将三维世界与时空再现在艺术中。而在当代美术中,也有许多技巧融入将感官世界纳入到作品之中,比如三维动画艺术;但在传统的绘画艺术中,尤其是国画艺术上,完全让欣赏者有立体、直观、身临其境之质感者,可谓“凤毛麟角”。

现代著名画家、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在品读吴国亭先生画作后评论道:“吴国亭能在平面上表现空间不易,有形有影有空间,宛如身历其境,花鸟画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可见,发现和感悟吴国亭绘画的空间意识,不但得到许多艺术大家所激赏,而且是读到其国画作品后普通读者与观赏者所形成的共识。

一、对比中国传统国画,透视法是其空间塑造的基础

真空妙有,虚空是藏纳的一个先决条件。空间并不是指什么都没有,而是指物质广延性的存在形式。我们说,一物皆有一物之空间,即其形体在空中占有一定的地方,而所谓空间感,即外在世界的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眼睛而成的像,这个像是三维的,而非平面的。中国传统的国画山水讲究“三远法”:平远、深远、高远。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三远法下过这样的定义,“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法,就是一种散点透视法,以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一个视点,即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这在古人的画法里,叫做移步赋形,或叫做移步换景,因为古人的空间感是以眼前看到的为参照,走到哪画到哪,就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在18岁时作的《千里江山图》、还有后来许多画家创作的长卷式绘画。

清代画家年熙尧认为,“爱言中土工绘事者,或千岩万壑,或深林赛夺,意匠经营,得心应手,因可纵横自如,淋漓尽致而相赏千尺度风裁之外,至于楼阁器物之类,欲其出入规矩,毫没无差,非取则于泰西之法,万不能穷其理而造其极。”古人也意识到写生与对景写画的重要。而吴国亭在传统花鸟、山水的基础上,从造型观念、色彩观念、构图技法、材料运用等要素方面都有了转变和拓展,这里技法上种种的转变与创作者、观赏者内心的心理空间体验相结合,使得其国画山水画面有了十分逼真、清幽、清净、野逸、旷远的不同空间感。

高超娴熟的造型功底、版画水粉油画的色彩技法,构图上的取舍与优选,多种颜料的综合运用,归根结底是吴国亭创作前的主观意识决定的。造型上适度的夸张变形,遵循焦点透视中的一切原则,如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细致远模糊的焦点透视规律在吴国亭的国画中均能一一呈现。透视感的获取,这就要求画家创作时,设想自己站在某个固定的地点上,在特定的时间里,从特定的距离和角度,来观察和描绘视野范围内的事物,这样可以真实地再现所见到事物,在逼真与相似之间,作者的取舍与抉择,一定程度上是根据主题的需要与所描摹的特定景物来决定的。画家的内心本质上的观照,驾轻就熟地技法上的运作,加上现代科技下各类材质、颜色颜料的巧妙运用,一定的客观条件也为吴国亭国画艺术飞跃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二、善于运用光影,烘托出画面的立体空间

一个高超的绘画艺术家,都是运用“光”的高手。画家,就本质来说是光影的雕刻师(也是光阴的雕塑师)。光线、色彩、阴暗、阳明、倒影、虚幻、空间的打造,如此种种在一个当代国画家手上得心应手地运用,这还是吴国亭先生首次做到了,而传统国画家在这方面是薄弱的(或者说不明显的)。

光影的关系问题,是决定绘画走向的关键点。

自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绘画被认为是一种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的科学研究,于是画家们研究了当时的热门学科,如透视学,解剖学、医学、动物学、植物学等,以求这些科学的知识能够应用于绘画之中。中国的画师、后来的文人画家,为什么主张写意,就是我们的国画主要是画出一种对道法自然、山水有情以及文人内心世界里的心灵慰藉,而不是作为理工科的要素去研究、传承与发展她。我想,吴国亭在某种意义上用国画的形式,完美而科学地传绪了印象派的某些主张。正如,印象派以一种接近自然真实状态的色彩代替了传统绘画中那种固化或虚拟性观念的色彩,用一种真实、完整的环境色代替了固有色和某种小范围的环境色,吴国亭在石潭飞瀑、林间飞鸟、野花杂卉里,刻画出他个人对大自然的感悟与要表达出的山水花鸟人文印象,从客观现实与某种意义上来说,吴国亭就是“中国国画界的莫奈”,实至名归。

是的,科学地理性的看待艺术,到欧洲印象派时,又达到一个高峰。印象派掀起的光色革命是一个非常耀眼的革新。吴国亭抛弃了传统固有色彩和传统古典派的绘画理念,而去表现客观世界中物体之间相互影响的真实色彩关系,通过遵循光照射的原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色彩的映射和物体的反射光线,相互影响下变化而灵活用色,将明暗和色彩看做成一个科学、学术的问题,并运用到山水花鸟画的创作中。

上次我在谈及吴国亭先生由一湾寻常的小池塘,画出不同形态的18幅风光变幻、景色不同的《小塘幽趣》,除了他卓然超群的创作能力之外,也有他对四季小塘光影变化、景物变化、季节变化的独特理解。画家用手中的笔不断地在探索光色这个奥秘,尽力去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光色变换,这种变化在光源、季节、角度、技法等的整体处理上有时是十分明显的,但环境色、自然色往往又是极其微妙的,这就需要画家在色彩技巧上重于景物的形体,下笔之初就要预设去分析光照下物体间色彩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环境色是自然光的再现与衍射、反射与散射,本身也是有色彩的,需要通过眼睛的观察或光源的色相来分析、辨别,最后合理、合情、自然、大方地运用在作品里。

三、立体直观,吴国亭绘画具有建筑之美与旋律之美

著名美学家、美术理论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画是一种建筑的形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的有机融合。”是的,读吴国亭的画作,就能感受到里面的建筑之美、旋律之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