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鲁智深“遇林而起,遇江而止”,是什么意思?

鲁智深离开五台山时,智真长老对他说“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是何意?你怎么看?

在我看来,鲁智深是《水浒传》众多人物中,第一流的真侠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是好汉,那么鲁智深就是行侠仗义的大侠,拳打镇关西、夜宿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大闹野猪林……为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为收留自己的好心人、生死之交的兄弟、为自己,鲁智深做出的几件大事,都是侠客行为,他所杀的人,都是恶霸泼皮,没有一个无辜的人,这一点,就连武松也做不到。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鲁智深出家当和尚,在五台山修行,却一点都不守佛门清规,喝酒吃肉、打人砸庙,别人都容不下他,看不惯他,唯独长老在背后撑腰,为什么?假如鲁智深真的是一个只会吃吃喝喝,醉酒后肆意胡闹的人,以长老的修为,又怎么会这样对待他?

这一切,不是因为鲁智深上面有人,而是张老认为,鲁智深有佛性。

临走前,智真长老对鲁智深下了“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的十六字谶语

  • 遇林而起

鲁智深在大相国寺中,结识了林冲,后来林冲被发配沧州,鲁智深一路暗中保护,当时的鲁智深和林冲,不过是一面之交罢了,最后在野猪林,董超薛霸要加害林冲时,站出来相救。

这个林,到底是指野猪林,还是指林冲?我个人认为,是指林冲

因为鲁智深救了林冲之后,林冲转身就把鲁智深的个人信息,透露给了董超薛霸二人,这一来,东京大相国寺也待不下去了,毕竟得罪的是高俅。

林冲的猪脑子,让鲁智深不得不选择另一种人生,这就是遇林而起。

  • 遇山而富

野猪林救林冲之后,鲁智深的主线故事告一段落,直到杨志押送生辰纲失败后,鲁智深再次出现,和杨志、曹正一起,抢占了二龙山,日后成为梁山聚义的一股强大力量。

遇山而富,不是说当了落草为寇之后,可以肆意打家劫舍,获取许多金银财宝,而是说从此之后,鲁智深有了安身立命的根基

  • 遇水而兴

在二龙山当个小霸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当时天下虽有各路农民起义爆发,但还未天下大乱,因为农民起义军不成气候,鲁智深、杨志等个人力量再大,也大不过官府去,朝廷随时能可能拔掉这些眼中钉肉中刺。

因此,归附梁山,集合力量对抗朝廷,才是二龙山的出路。

梁山也是山,但梁山的根基是八百里水泊,因此遇水而兴,正是从指三山聚义起开始兴盛

  • 遇江而止

征方腊后,梁山兄弟死伤惨重,宋江等人还沉浸在建功立业的梦幻中,鲁智深、武松等人都看透了,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那天夜里,鲁智深听到了钱塘江上的潮信,他想起了智真长老的十六字谶语,参透了禅机,终于得道成佛,就像智真长老最开始说的那样,他有佛性。

鲁达、鲁提辖、花和尚、二龙山首领,他有许多称号,但最终,他成佛了。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子曰:知(zhì)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zhì)者动,仁者静;知者乐(yào),仁者寿。”——《论语》

这句话,有许多解释,可以理解成,智慧的人喜欢水,仁义的人喜欢山;也可以理解成,智者之乐如水一样,仁者之乐如山一样。

水,平静、淡然,山,崇高、安宁。

智真长老对鲁智深的“山水”之谶,又何尝不隐藏着鲁智深智慧、仁义的品质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