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与乐,死或生》

无神论者如何看待死亡~~~

死真的那么痛苦吗?死亡真的很无趣吗?为什么有的人需要濒死的感觉寻找乐?有的人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想到死?这些都是不正常的吗?

谁也没错,这些都是有原因的。

看看这些正在历史上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有的人得了抑郁症,觉得生活好无趣,想到死;有的人对食物、异性都提不起劲,觉得生而无望;有的抑郁症开始使用“放血法”排解苦痛;有的人为了摆脱病痛的折磨甘愿一死了之;有些人只觉得前途无望就想结束,他潜意识想把自己之生留在他辉煌的时刻,他决绝平庸的终老;日本的某些武士崇拜像落樱一样结束;高僧为了心中之禅向身上倒上汽油,点燃坐化;圣战士为了心中的伊甸园而赴死……

老舍为了摆脱社会环境的恶略选择跳河;海子为了面朝大海,平静的卧轨……

人们很少学会思考这些恐怖的问题,而逃避和劝解并不会改变什么,因为这些事情过去发生,现在发生,未来还会发生,只是发生其中的人和程度不同而已。心魔不明,生死几何?

本文将揭示这些问题的某些原因,并给出一些可操作性的求生之法。

《痛与乐,死或生》

——继续者张付

以上的问题很极限,也很杂乱,我们需要理清以上这些看似不可思议,但其中深意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辅助理解的量度轴——继续者生死数轴。

建立一个数轴,正半轴表示快乐,快乐的极限作为正无穷大,叫做极限生命感,极限快乐;负半轴表示苦痛,痛的极限作为负无穷大,叫做极限痛苦,也就是死亡。中间区域是无痛无乐的空寂状态,这种空寂状态的0点就是极限无痛无乐状。在数学上,正无穷大和负无穷大,在很多属性上很相似,是一种生死相媾的混沌状态。

举个最简单初中生都能理解的例子,正切函数,X由0向π/2变化,函数值趋于正无穷大;然后x继续变化,突然函数从负无穷大出现,然后一直递增到3π/2,再次轮回。π/2这一点不连续,x左趋近,正无穷大;x右趋近,负无穷大。我们借用π/2这一点理解函数值生死相媾的状态。

1、生与乐。有了生死轴,人类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人类在正半轴追求快乐,避免负半轴的痛苦,经济中叫他们是趋利避害的理性人。但是当快乐接近极限时,就会出现生死相媾的状态。我曾经写过关于吸毒的文章,人类最大的快感之一是吸毒,吸毒很HIGH,但是吸毒的最高点就是死亡。一切够快感的极限都会有死亡感、窒息感或者与死亡擦肩而过的快乐。和心爱的人做爱时,人们对高潮的描述经常是“死了,不行了,爽死我了”,无论东西方文化,还是各种土著文化,都有这样的表述。通过生死数轴,人类也会理解为什么极限运动如此危险,却有人趋之若鹜,因为那种和死神擦身而过的感觉就是极度的快乐。一个有经历的英雄通常不会赞美后期他已经得到的金钱、权力和美女,他会在人前不断回味年轻时他铤而走险、在苦痛中努力、甚至于死神擦身而过的奋斗,然而他挺过来了——挺过来的一刹那就是那种和高潮最接近的东西。通过生死数轴,人类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标的越大的赌博,产生的快感越大,那种把身家财产全押上,赢了就金屋数间,输了就倾家荡产,“全或无”的生死相媾感,就是最大的高潮。我当年在TED-club演讲《暴力心理学与现代防卫理论》时提到的暴力是人类的基本人性,暴力是快感的一种抒发也可以用生死轴去揭示——内容较多,这里不展开。

所谓恐怖分子,那些赴死的圣战士,为什么反生理不怕死,人类可以用生死轴去解释;恐怖分子和日本武士那种像落樱一样绚烂的逝去,有什么关联?为什么日本人有腹上死的说法?请看生死轴。

海子平静的走向铁轨,在路上,他可能是纠结的,但他卧轨的那一刻,他的心或许是平静的……用生死轴也可以解释。但是这种事情是不应该的,作为继续者,我想拉住他,但是劝诫对一心追求极乐的人是没有用的,我们需要用行为学去干预,后文再谈如何把海子从铁轨上拉回来。

所以人类会造出一些词——乐极生悲,极乐世界;人类把对苦痛病人的毒药处死叫做安乐死。人类为了追求快乐,做出了很多荒唐事,突破了很多底线,很多人付出了时间、精力、甚至生命。我曾经说过,对乐的有限有度的追求就是底线,人类不要突破底线。

2、痛与死。痛与乐一样,都是生命力的一种表现。痛是人类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没有了痛,生命便会消失。噩梦初醒,我们会掐一掐自己,感觉到痛,会非常开心;大手术后,医生会刺激麻药的作用区域,当你感觉到痛,医生也会很开心……

人生之痛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从分娩的疼痛,肉体的疼痛,病患的疼痛,弥留的疼痛,因无趣而痛,因压力而痛,怨憎会苦之痛,求不得之痛,爱别离之痛……痛到极限即是死。分娩可以死,肉体伤害可以死,病患可以死,弥留就是濒死的过程,无趣也能抑郁而自杀,压力可以抑郁而自杀,怨憎可能逃离性逝去或怨念性自缢,求不得可能因铤而走险欲求之而暴毙,因爱情失意自杀者也有之……

因痛而死是大多数人认为的常态;第一点告诉大家,因乐而死也是客观存在。

生之正半轴不但有快感也有生命力的积极,痛之负半轴不但有痛苦也有颓废感的消极。吸毒者、赌徒、贪慕淫乐者、自杀者在正常人看来是颓废消极的,而身处之中的吸毒者、赌徒、贪慕淫乐者、自杀者却认为自己是在追求快乐,并逃避苦痛。

3、空寂状态。这点切中题主的主题。空寂状态是在痛与乐之外的另一种状态:即不痛不乐的无感状态。无聊,无趣,无意义,提不起劲,都是这种空寂状态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会在某些时刻处于空寂状态,但是如果这种状态长期稳定的出现在一个人的生活里、意识里,就会出问题。

空寂感是某些小青年选择抽烟、飙车、酗酒、烂耍、滥交、暴力的一种原动力;有的发展成了吸毒、飙车惨剧、酒精中毒、寻衅滋事、爆发性病、暴力伤害。

有些中年人选择广场舞心灵出轨、婚外情、包小三……也是由于一种空寂感,还美其名曰:中年危机。

为了打破空寂状态,有些抑郁症者选择“放血法”,自己抽血,觉得释然而清爽,因为鲜红的血液证明了他(她)的生命感,他(她)要看到生的迹象,他用招式死亡的鲜血体会生之存在,并打破空寂。
……

空寂感的极限状态,生死轴趋于0,也是死亡。因无趣而了去人生,那是抑郁症自杀的一种;因空寂而通过追求极限的乐或者用不当的痛去打破空寂,也可以被描述为空寂到需要作死,无趣到作死的地步。

4、人生基本的三个智慧。人生要充实的继续,需要基本的三大智慧,应对极乐之死,极痛之死,空寂之死。
(1)面对乐,享受乐,驾驭乐。
(2)面对痛,承受痛,驾驭痛。
(3)面对空寂,度受空寂,驾驭空寂。
这三点做的好,很多心理问题就可以解开。

5、有度的乐。消费主义时代,人们把利用消费品和社交炫耀作为证明自身存在的主流方式,并把快乐作为生活唯一的标准。这是很可怕的。媒体中天天在喊,要快乐,娱乐片满天飞,我们现在生活比过去好了,但是我们不快乐了……

这种用快乐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形态从上图“痛与乐,死或生-生死数轴”来看,只用人生中不到一半的状态,试图解决人生中的所有问题,本身就是不平衡的。无论人体生理平衡,经济学的均衡,还是政治环境的稳定,都要基于一种两头放砝码的动态平衡,而一味强调快乐只向人生一方加砝码的做法必然导致人生乃至人性的不平衡。

只以快乐作为标准,结婚后去约炮就可以被理解;吸大麻就可以被合法化;破坏规则追逐不义之财而逃避了法律惩罚就会被一些人追捧为“有本事”……我称这种一味强调快乐的导向为“极乐主义导向”极乐是什么意思,极乐的极限又是什么?请看生死轴。

6、有度的痛。
并不是否定快乐,我的理想是追求均衡。那么就要在痛的坐标上加一些有意义的砝码。

有些砝码源自我的教学经历,因为做战术格斗的需要,在一些精英部队的军事格斗有些危险性,每次课有限的瘀伤让战士们学会了求生的技术;偶尔也会有战士发生意外,肋骨骨折,腿骨骨折,肩关节受伤、甚至玻璃剌伤和刀伤。但是伤痛并没有打消他们的训练和实战积极性,他们会无情地对于敌人下死手干掉对方,同时他们对自身、战友和一切善良之人的生命与健康有着更深的尊重和敬意。

了解过负伤的刑警,在抓捕过程中受过刀伤;在执行任务中受过轻伤的军人;他们反而不会有为了打破空寂而轻生的念头。

在北大的教学中,把这种有限的痛,融入到学生的对抗中,一些瘀伤,发现北大师生乃至领导中,中科院的学子中,都可以有像特种兵那样的意志和对痛的免疫。我课上说过“用安全地、有限地疼痛学会有用的技术。”,这种对抗与技术训练,却产生了对心理的一种净化,大家更加尊重生命和肉体本身了,就像军人们对自身、战友和一切善良之人的生命与健康有着更深的尊重和敬意。有些技术就是可控的危险,比如用比较硬的训练匕首去捅刺,被刺到者的心理苦痛大于生理的疼痛,然而激发了被刺者的反抗与求生本能,以及对于敌人无情的军人式的冷酷精神。一名身穿Q版卡通的北医学生,斯斯文文,可以被激发出令敌人疼痛不已的有效反击。

一些危险的禁用技,让大家有限的体会,大家在有限的痛或恐惧中悟出了生的不易,及在应激状态下主动求生的感悟。直到驾驭痛,战胜恐惧。

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新闻报道,一名练马拉松的女性跑者在公园树林边遇到露阴癖,她跑开后没几米就被吓的瘫软在地。这是对应激状态求生反应能力的极度缺乏,即使她有逃跑的身体素质(她本身练马拉松,对方脱了一部分裤子肯定追不上),但是她没有逃跑的能力,也做不出逃跑的行为。她需要安全而高心理压力下的应激训练,激活这种求生能力。还有女性,在遇到危险时,对方的怒吼和威胁,她直接蹲在地上抱头痛哭了;恶者本身只想一定程度的侵害比如抢劫,但是看到这种情形,激发了恶者强奸的欲望。

生,不只是为了自我,生是为了你的亲人及一切爱你的善良者;所以你为了生,要主动积极,不断继续。遇到危险,你要有最起码的求生应激。如果感到空寂,用安全地、有限的痛,通过相互对抗中的求生和战友之情,体会生之不易,生之敬意;就像人类对抗某些疾病,通过注射疫苗进行有限的感染,产生对致死性疾病的抗体一样。

不知其生,焉知其死;先把生做到有意义。所有觉得无聊的空寂者,在死之前,在空寂之时,至少把痛、对抗与求生应激感受一遍,感受完了,你对生活和意义会有新的感悟。

特别提示:

1、“有度的痛”的行为干预,比快乐法更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切莫模仿,有自行模仿出现意外者,本文作者概不负责。
2、打破空寂或者把极乐与极痛拉回积极人生的继续状态,还有很多方法,比如共情演绎法行为干预,群体关怀法行为干预,自悟记述法行为干预等……很多方法,今后有机会慢慢分享。

本文参考我的文章《人性中六大原始快感》,《继续者法则》,《战术格斗——暴力与危险中的哲学意义反思》《修与理的践行》。创建于 2016-12-02作者保留权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