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坨泥巴引发的关于幼儿教育的思考
广义上的留守儿童,我理解的应该是指父母没有尽到监护权,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在我所支教的农村幼儿园,很多孩子都是这种意义上的“留守儿童”。
截至9月6日,苜村幼儿园报名幼儿人数已多达166人,平均每个班的人数多达30人。通过“家园沟通”,该园留守儿童人数为42人,占幼儿总数的25%。这些“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父母离异等原因,大多寄养在祖父母家。他们生活上缺少细致关心、亲子亲密感较低、心理上缺乏情绪疏导、生活经验上缺乏指导、安全上缺乏守护。通过观察他们在幼儿园的表现,发现他们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性格较为内敛,对陌生环境适应较慢,区角活动不够积极,且游戏创新意识不强。
幼儿园支教期间,在一次手工课上,我给大班孩子每人发了一包轻型泥(类似橡皮泥的一种玩具),让孩子们随意捏一个自己喜欢的玩意儿,或是照着我提供的模型逐步捏出一个小熊。可是,等我一点点把小熊捏出来,还是有很多孩子手里攥着轻型泥,很无助地看着我说:“老师,怎么做?我不会!”“老师,你给我做吧!”那时候,我即便有足够的时间,也不能挨个儿帮他们捏制玩具,因为我不能剥夺他们学习的机会、锻炼创造力的机会。
虽然我很无奈,但还是会鼓励他们仔细观察手中的材料,细细想想自己见过哪些类似颜色的生活物品,然后再亲自动手,耐心帮助他们制作两三个物品供他们模仿。一堂手工课结束后,我反思自己究竟帮助到这些孩子了吗?他们的想象力是否得到了锻炼?深究下去,不禁忧虑这些孩子们的未来,如果他们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他们该如何具备更强的竞争力立足未来社会?
看到农村幼儿园这些孩子,我不禁想起在一次闲聊中,丈夫说他小时候可以将一坨泥巴玩出花样,锤打出稀泥,然后再用稀泥捏一个不会裂开的泥娃娃;撇一把细棍洒在地上,用长一些的棍子挨个挑开,也是一种游戏;一个弹珠也可以玩出很多名堂来……而我在幼儿园看到的这些孩子,没有老师的指导,他们根本就不会玩。幼儿园提供的大多是现成的游戏玩具:滑滑梯、秋千、积木等,如果没有幼儿老师的游戏引导,只是提供这些玩具让孩子们玩,那么他们就会失去锻炼自创玩具能力的机会,让他们过多依赖幼儿教师的指导和陪伴,便失去获得更多自信和成就感的机会。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育工作者该怎么做呢?在支教的半年时间里,我时常听到幼儿老师感慨社会不够重视幼儿教育事业,尤其是农村地区。也了解到幼儿教师对自己事业的忧虑,畏惧“保姆式”的工作内容,寻觅着其它工作机会。如果我们的幼儿教师队伍得到不到长足发展,幼儿教育得不到足够重视,那么我们又会担忧我们的孩子们,担忧那些天真懵懂的孩童是否会荒废了他们的天赋,长大后是否会“泯然众人”变得庸碌无为,甚至变得不堪重负?
在幼儿园支教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发现了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薄弱,“留守儿童”渴望得到更多关爱的需求。为此,我也尽力呼吁支教点的幼儿教师重视自己的职业,春风化雨悉心培育,培养自己的事业心,经常向幼儿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惠民政策,以及我所掌握的一些科学育儿理念。内心期望着祖国的未来栋梁,能获得更多的关心关爱,能得到更加科学的培育,最终成长为振兴中华民族的主力军、“中国梦”的后继力量。
作者:代朝鲁孟,霍城县大西沟乡苜蓿台子村双语幼儿园支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