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章《找准物象,以意定篇》刊于《语言文字报》2020年10月23日
找准物象,以意定篇
——以《哦,香雪》为例学写小说
陈振林(特级教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中明确提出了学习目标与内容:“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学生进入高中,在语文统编教材的第一单元学习了《百合花》《哦,香雪》两篇小说之后,可以尝试着让他们学写小说。初学,以小小说写作为主。
学生学写小说,要学的方面也多。下面,本文以《哦,香雪》为例,谈谈怎样来教学生学写小说。
一、小说有物象:《哦,香雪》中的“铅笔盒”
《哦,香雪》的情节简单,讲述的是山村姑娘香雪获取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新式铅笔盒的故事。读小说《哦,香雪》,就要读懂文中“铅笔盒”的象征意义。
文中多次写到了“铅笔盒”。
香雪的心里,一直向往着那个铅笔盒。“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
同桌的铅笔盒,和她的铅笔盒大有不同。“她们早知道桌角那只小木盒就是香雪的铅笔盒,但她们还是做出吃惊的样子。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这是一只可以自动合上的铅笔盒……”
香雪看到了铅笔盒。“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
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和她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不知怎么的也红了脸。她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
香雪拥有了自己的铅笔盒。“在皎洁的月光下,它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丛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
也就是这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新式铅笔盒,是全篇小说的关键之物,是有着特殊寓意的。这“铅笔盒”,代表着山外文明,是知识的象征。对“铅笔盒”的追求,意味着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对自尊的维护,对改变自己人生命运和家乡命运的憧憬。
整篇小说,也就因为“铅笔盒”这一特殊之物而完成了核心情节的构架,塑造了香雪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凸显了小说对知识渴望、对现代文明向往的主题。
“铅笔盒”,是《哦,香雪》这篇小说的“物象”。
二、学习其写法:找准物象,以意定篇。
什么是“物象”?物象即是客观事物,它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物象”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诗文理论之中,原指具体事物的形象或景象,白居易《金针诗格》中言:“象,谓物象之象。日月,山河,虫鱼,草木之类是也……。”曹植《七启》中也写:“独驰思乎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小说中的“物象”一词,是从传统诗词的意象中分化而出,最终走向独立的。小说往往借物象来象征某些具体的意思,以探寻人生、世界的奥义。物象在小说之中,有着推动情节、塑造人物、彰显主旨的重要作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雪”是物象。文中写“雪”,是精彩的环境描写,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莫泊桑的《项链》中的“项链”是物象。文中的项链是行文的线索,串联着全篇的情节。
鲁迅先生的《药》中的“药”是物象。文中以买药、吃药、谈药、药效为线,完美地呈现了华、夏两家的故事,突出了“药”的特殊含义。
《百合花》一文,“百合花”是物象。有着白色百合花图案的被子是小说的线索,也象征着纯洁,凸现了人性美的主旨。
小说写作,找准了物象,就能构思情节、塑造人物,就能彰显小说主旨,确定小说全篇的核心。
高中学生学写小说,从哪一个角度先入最好?“文以意为先”,可以由“意”先入。找准物象,找到主旨,以意定篇。
三、尝试写小说:选一物象,写一小说。
(一)写作任务:
让学生尝试着选择一种物象,完成一篇小说的写作;因为是初学,可以是800字左右的小小说。
作文题目:以“一件白衬衫”为题作文,写一篇小小说。
(二)思路导写:
白衬衫,抓住关键字“白”进行审题。“白色”是洁白的颜色,是纯洁的象征,有时也寓意着纯朴、纯真、纯情。以这“白衬衫”为线索构思文章,可以写成一篇小小说。“白衬衫”,更多的可能是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情感,可能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可能是兄弟姐妹之间,可能是“我”和一个陌生人之间。这情感,要赋予其“白”的意义。
(三)写作过程(以写作小小说《白衬衫》为例):
(1)确定物象:明确物象的内涵或象征意义(“白衬衫”象征着同学之间友谊的纯洁)
(2)构思情节:以所确定的物象构思小说情节,尽量做到有波澜(一次比赛演出前,他曾用画笔将颜料涂在我的白衬衫上;我认为是有意,其实他是无意……)
(3)写作小说:依据构思,进行小说写作。提醒学生尽量一气呵成,不要拖拉。
(4)对照修订:看看所确定的物象在小说在“出现”了几次,是不是有“力度”?(找出文中描写“白衬衫”的部分,最好能有细节描写。)
(5)全文修改:对全文的结构、语言及标点运用等多方面进行修改。
(四)学生佳作:
一件白衬衫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高一8班 阮瑞娴
“你的画——”
在女孩充满期待的注视下,老师不紧不慢地说出下一句:“没有感情,评分B等。”
画板上的画是一件白衬衫,尺度标准,排线有律。素白蓝交织,领口纽扣清晰可见,与实物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一模一样。凝视着它许久,女孩渐渐出了神。现在的画室是顶尖好的板,决定艺考后,父亲花了大力气将她塞进了这个班。
“一件白衬衫怎么画得出感情啊?”在同学此起彼伏的抱怨声中,女孩默默收起了画架。画架上,画出的那件衬衫雪白雪白,似乎一尘不染。
如果这一次作业还不能得到A等级,她将被画室清退,两年来的坚持和对父亲的承诺将成为笑话。但是,有感情的衬衫是怎么样的?女孩咬了咬嘴唇,踏着黯淡的路灯余光走回家中。她走进来,父亲眼也没抬,说道:“老师给我发信息了,还没有得到A等就得先跟下一级水平的同学一起上课吧。”
餐灯下,父亲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正有手中的筷子夹着菜,似乎没有力气的样子。他的皮鞋,像个调皮的小男孩,浑身都是泥水,横一只竖一只地杂乱地摆放着。只是这简短的对话之后,是无边的寂静。外面的世界是黑夜,偶尔有蝉鸣。
她在一旁,紧紧盯着父亲的衬衫。为着她的学习,父亲不断地花着钱,父亲不断地与人应酬……每每回到家,父亲泛黄的衬衫弥漫着熏人的味道。
她走进房间,轻轻掩上门。在心里,她有了自己的答案。她想起了那幅画,那件白衬衫。它干净整洁,却独少了烟火的味道,它只是展览品,只是模仿品,却没有灵魂!
扯过一张新纸,女孩稍作思考便提起手上的笔。
几天后的优秀作业展出,父亲愣了神地看了许久,仍然是白衬衫,与之前的精致不同,它微微泛黄,有线头崩出。父亲被画得很传神,衬衫有些大了,也许是不再是年轻的身躯瘦了。
它的名字叫《心安之处》。
“有你之处,即是心安。”她在心里说。
点评:
写一件白衬衫,却不写它的“白”。因为,这衬衫里蕴含着女孩对父亲深深的理解与爱的情感。于是,“白”中“微微泛黄”,在这小小的细节描写中,小说的立意就显现出来了。抓住一个细节,着力刻画,成为写好小说的突破点。
一件白衬衫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高一8班 谢凯琳
奶奶有一件白衬衫。
隔上一阵子,她就会拿出来看一会儿,用手摩挲一会儿。如今,她并不穿。
其实,白衬衫已经开始变了颜色,领口和袖口都已经磨破。这些,都是匆忙奔跑的时间留下的痕迹。
这件白衬衫的年龄比我爸妈的年龄还大。奶奶说,这是她当年上学的时候穿的。它虽然看上去普普通通,毫无设计感,而且在现在看来实在是太普通的白衬衫。然而,在当时的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却是价格不菲的。我去奶奶家的时候,奶奶总是拿着这件白衬衫一遍一遍地讲给我听,让我也好像又回到那个年代。奶奶说,这件衬衫是她念书的时候,她的爸妈觉得她随时可能会着凉,所以省吃俭用好不容易省下钱买了件衬衫。这件白衬衫,其实它见证了奶奶青春时的美好时光。
那个时候奶奶和她的家人都还没到城市里来生活,住在乡下。乡下的生活水平、学习环境当然没有城市的好,什么都要自己动手,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需要的东西,何况饭都吃不饱,于是奶奶励志要到城里来读书,她想着要拥有自己未来更美好的生活。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那时才十一岁的奶奶从我太爷爷手中接过了这件白衬衫。太爷爷说:“看你的衬衫都穿破了吧,你体质不大好,担心着你着凉,我今天进商场帮你买了一件白衬衫……”其实奶奶知道家境不大好,她是不同意买新衬衫的。那一天太爷爷买衬衫,天气又炎热,他走了很远挑了很久才买到,回来之后居然大病一场。可当他看到奶奶穿着衬衫蹦蹦跳跳开心的样子,他的脸上还是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奶奶说,她生活的那个时代,能每天有米进口,有房子住,家人每天开开心心已经很满足了。那年代没有什么物质追求,那时候的天很蓝,水也很清,是现在缺少的那种和谐……
直到现在,那件衬衫依然留在奶奶衣柜的最亮眼的地方,尽管奶奶年迈的身体开始慢慢变胖,可她依然时不时地拿出来在身上比一比。
奶奶拿起那件白衬衫,我总会听到奶奶说一句话:“不能忘记过去啊……”
我似乎懂了些什么。
点评:
一件白衬衫,却属于年岁已高的奶奶,成为奶奶特定的记忆。然而,“白衬衫”却有了特定的含义,那是对过去生活的怀念,是对记忆中美好的留恋,是对家庭亲情的渴望。年青的“我”和“我们”,应该从这件“白衬衫”中读出自己的含义。
陈振林,特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十佳教师作家”。广州市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以文学养教学,以教学促文学。冰心儿童图书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青铜骏马文学奖、麋鹿文学奖、吴伯箫散文奖、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大奖获得者;教育部认定中小学校图书馆图书作者,校园文化研究专家,教师培训专家。全国“四方杯”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评委,“原生态”语文教学理念倡导者与践行者,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全国各地进行语文教学、文学创作、校园文化、教师成长等专题讲座(讲课)60多场次。50多篇作品入选中、高考相关试卷,400多篇(次)作品入选各种选本。在《语文报》《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月刊》等报刊发表教学文章360多篇;在《人民日报》《北京文学》《小说月报》《读者》等报刊公开发表作品近300万字;出版文集《阳光爬满每一天的窗子》《父亲的爱里有片海》等27部。系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作家,上海图书一等奖获奖作家,“中国好故事”获奖作家,“百年百部故事经典”作家,《北京文学》“重点推出”作家。《读者》《意林》《文苑》《百花园》《教师博览》等刊签约作家。
陈振林文字工作室,是一个语文特级教师的自留地,一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小作坊。原创高效撰写各类文字(报告、总结、交流材料,演讲稿,小说,剧本,策划书,广告词,企事业文化整体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