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者的自我觉察

多年的管理工作经历中,听过很多次别人的经验分享,也有很多机会给别人分享。最近听了阿那亚董事长马寅的演讲,惊了我一身冷汗。阿那亚,一家文旅地产公司,从不做广告,复购率、转介绍率均在90%以上。公司有这个表现,董事长被邀请四处演讲很正常,马寅在演讲的开始,就说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自己不自觉地在分享中美化了自己。回顾过去,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同时对经验分享有了更多的思考。
工作中有了成绩,要么上级要求介绍经验,要么兄弟单位学习取经。当事人总结的经验有时候我们认可,有时候不认可。不认可的时候往往会认为分享者有保留,没有做到“知无不言”,或者认为“自我吹嘘”。而事实是,分享者因为是内部视角,往往不能发现自己的做法究竟有什么特别,或者,自己认为特别的地方或许与他人并无不同。于是就有了这种说法:成功了,说什么都是对的,不成功,说什么也没人相信。听别人分享时,分享者的重点不一定是我受益的点,反倒是他不经意间提到的一句话或一件事让人豁然开朗。
那么如何在成功中提取经验,把它转化为组织的知识而加以应用呢?
“向先进学习”最简单的是学习先进者的态度,这一般不会错。而总结出来的经验就不一定了。一方面,管理是一种实践,A公司用的好的方法,B公司不一定适用(有效)。另一方面,分享者的自我美化倾向也会给人带来困惑。因此,总结经验需要内部和外部两个视角,当然最好还有第三个视角——上帝视角,可惜我们不能。从内部视角看,哪些是我为了达成目标刻意采取的措施,哪些是这些措施发挥作用的基础——这一点不可忽略,因为那些特别的措施不是孤立的,它发生作用需要环境,也需要基础。从外部视角看,分享者有哪些是与我们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他们采用的哪些措施是与这些条件匹配且发生作用的,而我们没有做、或没有做到位的?与我们比较,他们的哪些措施是特别的?其中哪些是我们适用的?外部视角不能完全依赖于分享者的介绍,而是要深入实际去观察、分析。把经验转化为知识从而为我所用远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简单抄作业是行不通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分享者要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客观描述(克制自我美化倾向)、慎重分享。分享者可以以内部视角提供“产品超市”,取经者根据需要自行取用。但这里仍有一个缺口,就是以外部视角去发现。
关于经验分享与学习,您有什么经验?欢迎分享。

不确定的年代

让我们发现那些确定

探讨管理的原理

指导我们的实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