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中的五大误区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按参加人数的多少分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集体备课是现在普遍采用的一种提高教学水平的备课方法,通过集体备课可以取长补短,在教材教法上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形成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个人备课就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教情和学情,进一步领会课标,分析教材,选择教法,选择习题等等,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基本劳动。个人备课是教师完成备课的基础。备课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前沿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但是不少老师对备课的认识失之偏颇,甚至走入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一:“拿来主义”的备课
教师备课不是去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要点,不是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而是舍本逐末,把别人的教案一字不漏地照抄照搬下来,“克隆”他人的劳动成果,既有“数量”,又有“质量”。这种做法“简单易行”,“拿来”了他人的成果,甚至压根儿就没有教师自己参与的成分。所写教案成了参考书的“搬家”。也有的教师干脆拿来出版社出版的现成的“教案书”,或他人的教案“一抄了之”,直接用于课堂教学。这种备课方式不利于因学定教和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利于严谨治学的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更不利于教育创新氛围的形成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误区二:“古为今用”的备课
有的教师在新学期备课时,虽没有照抄现成的教案,却“温习”起了往年的备课本,将往年的备课内容重新“复制”在新的备课本上,没有任何创新,也有的索性将往年的备课本换上新封面当作本学期的备课,权且应付了事。尽管教师对重复课程有更多的教学经验,但是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最主要的是教学对象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作为教师,在备课时要因时、因情、因人,不断地更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像这样的“以不变应万变”的备课,容易使教学变得因循守旧。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不能怕麻烦、图省事,像这样一劳永逸的备课应立即停止。
误区三:“现代化”的备课
有些学校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实现教师“自我解放”。他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由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并谓之“资源共享”。他们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成功下载”,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个人稍作添改即作为自己的教案,他们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没有舍取,不加选择,“捡到篮里就是菜”,把网上的资料全盘吸收。这种“现代化”的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心灵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结晶,这样的备课成了“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
误区四:“华而不实”的备课
备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学手段等。写教案是在以上环节完成后所作的最后一项工作,也可以说是备课的“结果”。可是有些教师为了应付各种检查,或为了在教案评比中得到表扬,他们在备课中不是把主要精力用在研究教材、了解学情、确定教法等项工作上,而是摊开教材教参和“教案书”等,打开备课本,直接写起所谓的“教案”来。由于这样的“备课”不重过程,只重结果,没有过程,只有结果,教师没有进入真正的备课状态。所以,这样的备课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其质量必定是十分低劣的,不会起到备课所应有的作用。教师陷入备课等同于写教案的误区之中。
误区五:“一言堂”式的备课
集体备课在各地已广泛开展,各校往往根据年级和学科分成集体备课组,每组挑选一位教学中的骨干教师充当组长。由于组长往往是年纪较长,并且是学科教学中的“元老”,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威望和地位,所以,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往往由组长说了算,成了组长唱“独角戏”的场所。其他教师大凡“出工不出力”,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看法。集体备课由组长一人把持和“垄断”,组长“包办”了其他成员的思想,个人意志代替了集体意见,抹杀了其他教师的创造精神和智慧,集体备课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