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画记】李渔、王概:画学之金针,艺林之宝玩(上)
李渔是著名的戏曲家,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他在绘画史上同样极具名气,却常常被文学爱好者所忽视。然而在绘画界极有名气,并不等于画艺高超,李渔就曾自称不会画画,他的名气所来,乃是他请人编了一部《芥子园画传》,并且经其审定、刊刻发行后风靡天下,甚至跨越国界,对日本、朝鲜等国的绘画界均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这部《芥子园画传》有出版之前和之后,坊间均有类似的《画传》出现,然而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之大和传播范围之广,却没有任何一部能够与之相比。故王伯敏在《中国版画史》中称:“250年以来,在历代画谱中像《芥子园画传》那样产生巨大影响的画谱,史无前例。”王伯敏的这部专著初版于1960年,而《芥子园画传》初集出版于清康熙十八年,即公元1679年,因此王伯敏有250年之说。其实《画传》一书到今天仍未过时,依然是一些初学国画者的参考书,而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哪部类似的绘画参考书,其影响力能够超过《画传》,以此来论,该书在绘画界的影响力至少长达340年之久。
关于《芥子园画传》一书的来由,李渔在此书的序言中首先称:
今人爱真山水与画山水无异也。当其屏障列前,帧册盈几,面彼峥嵘遐旷,峰翠欲流,泉声若答,时而烟云晻霭,时而景物清和,宛然置身于一丘一壑之间,不必蜡屐扶筇,而已有登临之乐。独是观人画犹不若其自能画,人画之妙从外入,自画之妙由心出,其所契于山水之浅深必有间矣。余生平爱山水,但能观人画而不能自为画。间尝舟车所至,不乏摩诘、长康之流,降心问道,多蹙额曰:'此道可以意会,难以形传。’予甚为不解。
《芥子园画谱》三集四卷 民国二十三年有正书局木版彩色套印本,内页1
李渔的这段话讲述的是自然山水跟绘画山水在欣赏角度上的异同。在李渔那个时代没有照相技术,而山水画可以让人足不出户就饱览到名山大川。李渔自称他爱山水,然而只能看别人作画,自己却没有这方面的特长,他有很多擅长绘画的朋友,曾经向他们请教画山水的技巧,朋友们却回答他说,只能意会,这令李渔颇不能解。
而后李渔在序中写了这样一件事:
今一病经年,不能出游,坐卧斗室,屏绝人事,犹幸湖山在我几席,寝食披对,颇得卧游之乐。因署一联云:“尽收城郭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独恨不能为之写照,以当枚生《七发》。因语家倩因伯曰:“绘图一事,相传久矣。奈何人物、翎毛、花卉诸品,皆有写生佳谱,至山水一途,独泯泯无传,岂画山水之法洵可意会,不可形传耶?抑画家自秘其传,不以公世耶?”因伯遂出一册谓予曰:“是先世所遗,相传已久”。
晚年的李渔身体多病,不能外出,只能在家对着山水画卧游一番。某天,李渔跟他女婿沈心友讨论绘画的传承问题,李渔感慨人物、花鸟都有画谱传世,为什么唯独山水画没有画谱,难道山水画技巧真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还是有的画家其实有这样的秘诀,只是不想公布于世。沈心友听闻到老丈人的所言后,立即拿出了一册山水技法图册,他跟岳父说,这是他祖上流传下来的,到如今已经有了不短的历史。李渔见之大为惊奇:“予见而奇之,细为玩赏,委曲详尽,无体不备,如出数十人之手,其行间标释书法,多似吾家长蘅手笔,及览末幅,得李氏家藏及流芳印记,益信为长蘅旧物云。”
李渔仔细翻阅这部画谱,觉得画谱中涉及到了山水画法的方方面面,而他在画谱中又看到了李流芳的印记,以此证明此乃李流芳教授弟子绘画时的底稿。为此,李渔立即产生了新想法:
但此系家藏秘本,随意点染,未有伦次,难以启示后学耳。因伯又出一帙,笑谓予曰:“向居金陵芥子园时,已嘱王子安节增辑编次久矣。迄今三易寒暑,始获竣事。”予急把玩,不禁击节,有观止之叹。计此图原帙凡四十三页。若为分枝,若为点叶,若为峦头,若为水口。与夫坡石、桥道、宫室、舟车,琐细要法。无不毕具。安节于读书之暇,分类仿摹,补其不逮,广为百三十三页。更为上穷历代,近辑名流,汇诸家所长,得全图四十页,为初学宗式。其间用墨先后,渲染浓淡,配合远近诸法,莫不较若列眉。依其法以成画,则向之全贮目中者,今可出之腕下矣,有是不可磨灭之奇书,而不以公世,岂非天地间一大缺陷事哉?急命付梓。俾世之爱真山水者,皆有画山水之乐。不必居画师之名,而已得虎头之实。所谓“咫尺应须论万里”者,其为卧游,不亦远乎!
《芥子园画谱》三集四卷 民国二十三年有正书局木版彩色套印本,内页2
李渔认为李流芳的授徒稿当时不是为了出版,故未作系统的排序编纂,若将此稿直接出版,还是使得读者难以窥得绘山水画之门径。而他的所言被沈心友听到后,沈立即又拿出一部画稿,笑着对李渔说,当年他们居住在南京的芥子园时,沈心友已经嘱咐王安节仔细编辑此稿,如今三年过去了,终于编成了一部完整的画谱。
李渔立即翻阅王安节所编画稿,看完后为之击节赞叹,认为此书若能出版,将会是天下一大奇书,于是立即命沈心友予以刊版。李渔相信很多喜爱绘画之人,得到这部画谱后,不用拜师就能学到绘画之理,说不定还能够培养出顾恺之这样的大画家。
两人对话中提到的王安节,就是王概,由此可知,《芥子园画传》的真正编纂者乃是王概,然而编纂底本却是由沈心友提供,而沈又是李渔的女婿,李渔在南京的住处芥子园在出版界很有影响力,因此,这部画稿被命名为《芥子园画传》。
《芥子园画谱》三集四卷 民国二十三年有正书局木版彩色套印本,内页3
遗憾的是,《芥子园画传》开始刊刻四个月后,李渔就在杭州去世了,想来他未能目睹此书之成,然而后来《芥子园画传》大获成功,人们也并没有忘记李渔的功劳。王廷诏所作《李渔作》称:“李渔,字笠翁,钱塘人,流寓金陵。著《一家言》,能为唐人小说。吴梅村所称精于谱曲,时称'李十郎’。有《风筝误》传奇十种,及《芥子园画谱》初、二、三集行世。”
由这段小传可以窥得,前人将《芥子园画谱》与李渔在戏曲上的成就并提,而《芥子园画传》在李渔身后还出过二集和三集,其实后面的几集与李渔并无关系,只有初集乃是经其过目并首肯者,而初集又称为《芥子园画谱》,故小传中有此之称。
《芥子园画传》初集总计分为五册,第一册为《青在堂画学浅说》,又名《画学浅说:论画十八则》,此文乃是引用历代画论,而后以“鹿柴氏曰”进行品评。关于鹿柴氏为何人,后世研究者大多会留意钱陆灿在《画传》卷五《摹仿诸家宫纨式》跋语中的所言:“吾友王子安节著《画学浅说》,并摹古诸页,而因伯沈子剞劂以行。友曰:'为画家鉴破混沌矣。’余曰:'不也!此中有真宰焉。而特不得其真宰,即步步关仝,趋趋北苑,犹无豫耳。’或请问真宰,仍揭王子读书二字;示之画。王子读书之余曰:'浅说不知者谓隐语,知者谓如语。’”
《芥子园画谱》三集四卷 民国二十三年有正书局木版彩色套印本,内页4
由钱陆灿的这句话可知,《浅说》一文乃是王概所撰,故有人推论鹿柴氏就是王概。而钱又称此文的刊刻者乃是沈心友,沈跟钱说这部书的出版可谓是山水画史上开天辟地之作,钱陆灿则回答说该书的作用不仅如此,因为学习此画谱可以让人窥得绘画之妙理,甚至能让一些有天分的学画者达到关仝、董源的高度。而在本册中,还有王概自书跋语:
书顾命体极庄穆也,昌黎仿而为《画记》,则化庄穆而为奇逸。纸上骑士跃跃,此善于学古者,李北海曰:“学我者拙”。北海非不欲后人学已,正恐不善学者留针砭耳,余闲窗偶笔,竟若溪上桃花,不能禁其流出人世,自兹以往,不善学我,我滋惧;即善学我,我益滋惧,何以故?不善学我,因以拙还我;善学我,必遭巧窃,并不能剩还我拙矣。
王概在这里探讨了善学者和不善学者产生的两种结果,而沈心友在该节的跋语中则称:“寒家蓄古人翰墨颇多,而长蘅此册最为赏鉴家所珍重。今王子扩而充之,发前人所未发,尤为仅事,昔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为其泄天地之秘也。是书行世,得无又泄天地之秘欤。”
《芥子园画谱》三集四卷 民国二十三年有正书局木版彩色套印本,内页5
沈心友自称他们家藏有不少古代名人画作,其中李流芳的这册画稿最为人所重,而王概以此画稿为基础,扩充为一部完整的画谱,这是发前人所未发,其影响力不在仓颉造字之下。相传当年仓颉造出文字,使得人们因识字而得窥天机,结果引得“天雨粟、鬼夜哭”,沈心友认为《画传》一书的出版也是泄天地之密,以此可见沈心友对王概扩充画稿的重视,以及预测该画稿将会带来怎样的社会影响力。而对于画稿的编纂时间,该册中又有陈扶摇所书跋语:“是集出自前贤秘本,兼之鹿柴先生苦心,始于丁巳春,成于己未冬。历四十余月而方告竣。其中议论确当,临摹详晰,固画学之金针,至若携刻神巧,渲染精工,诚艺林之宝玩也,赏鉴者幸无泛轻置焉。”
由此看来,王概用了四十多个月的时间,方将李流芳的画稿扩充为《芥子园画传》一书,陈扶摇认为《画传》一书堪称是渡人之金针,而本书刊刻之精雅,又足可成为爱书人的宝书。
《芥子园画传》的第二册内容为《树谱》,第三册为《山石谱》,第四册为《人物屋宇谱》,第五册则为《摹仿诸家画谱》,每一谱中除了以图示,另外还有文字说明,比如《树谱》中写道:
画山水必先画树。树必先干,干立加点,则成茂林,增枝则为枯树。下手数笔最难,务审阴阳向背,左右顾盼,当争当让,或繁处增繁,或简而益简。故古人作画,千岩万壑不难一挥而就,独于看家本树大费经营。若作文者先立间架,间架既立,润色何难。当熟四岐,后观诸法。四岐者,即画家所谓石分三面、树分四枝也。然不曰“面”而曰“歧”者,以见此法参伍变幻,直若路之分歧。熟之则四歧之中面面有眼,四歧之外头头是道,千头万绪,皆由此出。
《芥子园画谱》三集四卷 民国二十三年有正书局木版彩色套印本,内页6
这段话乃是画山水画之总概,点明树木虽然是山水画中的点缀,但是却是画山水画的起笔之作,因此画山水必须先画树,画树又要先画树干,而后再根据不同的情况来使树的画面丰富起来,之后一株一株地添加下去,再由木成林,之后又分别讲述了两株到五株的不同画法。画完树干当然要画树叶,而此谱中竟然列出了三十五种不同树叶的画法,比如有介字点、个字点、菊花点、胡椒点、梅花点、垂藤点、大混点、小混点、鼠足点、松叶点、尖头点、藻丝点、柏叶点、梧桐点、椿叶点、攒三点、垂头点、平头点……
可见该谱在绘画方式上划分的何等之细腻,文中又分别讲述了范宽、倪瓒、郭熙、李唐、荆浩、李成等著名画家画杂树的技法,之后总结道:“既将诸家之树,各立标准,以见体裁矣。然体裁既知,用即宜讲。体与用虽未可分,而为入门者设,不得不姑为区别。如五味俱在,任人调和,善庖者咸淡得中,尽成异味。又如卒伍四调,静听旗鼓。善将者指挥如意,多多益善。有配合,有趋避,有逆插取势,有顺顾生姿。荆、关、董,巨诸人,既已各具炉冶,熔化古人之笔;今之学者,又当以我之炉冶熔化荆、关、董、巨之笔,方见运用之妙。”
《画传》的第三册为《山石谱》,该谱中对此总结说:“观人者必曰气骨,石乃天地之骨,而气亦寓焉,故谓之云根。无气之石,则为顽石,犹无气之骨,则为朽骨。岂有朽骨而可施于骚人韵士笔下乎?是画无气之石固不可,而画有气之石即觅气于无可捉摸之中,尤难乎其难,非胸中炼有娲皇,指上立有颠末未可从事。而我今以为无难也。盖石有三面,三面者即石之凹深凸浅,参合阴阳,步伍高下,称量厚薄,以及矾头菱面,负土胎泉,此虽石之势也,熟此而气亦随势以生矣。秘法无多,请以一字金针相告。曰:活。”
《芥子园画谱》三集四卷 民国二十三年有正书局木版彩色套印本,内页7
这一段解释称,观察一个人物的面貌特征,最重要的是看他是否有气骨,而石头就是自然景物的气骨,因为有骨,方能有气,所以石头又被人雅称为“云根”。是否能够画好石头,就决定了一幅画是否有气骨。接下来文中又讲到了画石头的透视原理,如何能把石头画活,以及画石的十四种皴法。这些基础概念都对初学者予以直观的启迪。
此集还讲到了古人强调的“三远法”,关于何为三远,文中写道:“山有三远,自下而仰其巅曰高远;自前而窥其后曰深远;自近而望其远曰平远。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致冲融,此处皆为通幅大结。深而不远则浅,平而不远则近,高而不远则下。”
关于水的重要性,《山石谱》中谈到:“石为山之骨,而泉又为石之骨,或曰:水性至柔,焉得称骨?余曰:排山穿石,力撼巨灵,莫刚于水,故焦赣称有水生骨之语,且细而流飞沫溅,巨而河润海涵,涓与滴,何莫非天地之血与髓,血所以胚胎骨者,髓又所以滋养骨者,骨无髓则为枯骨,骨而枯,与土壤等,即不得谓之骨,是山之为骨,水实成之,故古人画泉,甚为审顾郑重,致有'五日一水’之语,今以泉法分图各见,而先之以子久全体俱露之泉,一条贯破青山陡峭处,又安得不谓之骨?”
《芥子园画谱》三集四卷 民国二十三年有正书局木版彩色套印本,内页8
王概的这段话总结得很好,他说山以石为骨,而石则以泉为骨,而后解释了泉水在画面上的重要性,之后又在文中提到各种泉水的不同画法。比如“乱石叠泉法”、“垂石隐泉法”、“云流泉断法”等等,又是一大堆的细分。既然云的流动能够衬托泉水的面貌,故《画传》中当然也专门谈到画云之法。关于云的重要性,此谱中写道:“云乃天地之大文章,为山川披锦绣,疾若牛马,撞石有声,云之气势如是。大凡古人画云,秘法有二:一以山水之千岩万壑相凑太忙处,乃以云间之,苍翠插天倏而白练横拖,层层锁断,山岭云开,髻青再露,如文家所谓忙里愉闲,反使阅者目迷五色。一以山水之一丘一壑着意太闲处,乃以云忙之,水尽山穷,层次斯起,陡如大海,幻作层峦,如文家所谓引诗请客,以增文势。余画山水诸法,而殿之以云者,亦以古人谓云乃山川之总,亦以见虚无浩渺中,藏有无限山皴水法,故山曰云山,水曰云水。”
除此之外,本谱中还谈到如何处理山水画中的人物,如何绘制山水画中的桥梁、房屋,以及如何处理房屋中的器物,诸如此类等等均如前所描绘的那样,谱中有详细的解读,并且点明具体的绘画技法。正是如此细致清晰的图示与解读,使得此谱大受文人雅士的欢迎,风行于天下。
因为该书极为畅销,到了康熙四十年,《芥子园画传》又出版了二集和三集,王概在《画传合编·序》中说:“今忽忽历廿余稔,翁既溘逝,芥子园业三易主,而是编遐迩争购如故,即芥子园如故,信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