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之道---三阴三阳之道器与体用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与器不可分割,这是易学的思维。歧黄医道,易之五术之一,必然禀易之理,象、数、理之不可分开,也就是道器一体。天地人三才也不例外。五运六气,以司天、在泉、客气、主气,中运互相参和来看,而在人,则有经络藏象。下面几段文字,是逛博客时候的乱写,摘于下,不成提纲,呵呵。
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这个名目就有了。而且,人有人神本能,经络有气血多少,部位不同,流注不同。拿现在的话说,就是人的生物钟。《素问玄机原病式》有论,实际是发挥。承制生化之论也。后天水火,以先天乾坤为用,化生六子,以为六经,用则六气。先天六子,后天六经,也是体用。水火之变,产生六气。就是天气上为云,地气降为雨,空气的燥湿相变,寒热交替,运动流行所以产生的状态就是六气。人身,则以三阴三阳经络,至真要大论称为人神通应,颜色、气味、物性都要应,而且,三阴三阳以气血多少来应阴阳,进行调控。时空统一,真气流注,人神通应。
风从龙,云从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木火通明,金水相生。先天阴阳,后天水火,互为交变,互为体用。总万病于阴阳,观六气于水火,标本即明,伤寒可解。故张子和标本运气歌曰∶
“少阳从本为相火,太阴从本湿土坐,厥阴从中火是家,阳明从中湿是我,太阳少阴标本从,阴阳二气相包裹。”
在人身,则三阴三阳,标本所现,亦为六气。经络不仅有表里,而且有相通,还有别通,实是生理所在。内经络外藏腑,先后藏,君相立,神行雨施,一人一太极,天地亦太极,太极相应,大自然中的人,人中的大自然。一而二,二而一。何必千言万语?经络以六经印,互相有关系,这个灵枢有针法可证。
六气合化,观其五行,五行六气是一理也。为何多出一相火,其意深也。明此,可知六经合化六气。太阳寒水,六太阳小肠火也,足太阳膀胱水也。太阳、少阴互为表里,有寒化证,未尝没有热化证,太阳也是。有经证,未尝无府证,未尝没有太少合病。伤寒写病脉证方,唯不写生理、治则、药理。从有悟空,从空出有,未尝不是圣人用心。仲景所撰伤寒金匮,并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学术有传承,他仅一论而已,何尝不懂经与论殊同。包括桂本伤寒,六气即分,斗历占病,未尝不言气也。除正伤寒外,还有别的病呢,成无己写《注解伤寒》,并非无图,运气所列,古来自古争来争去,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悟道得道,学方得方,祖宗把话都讲尽了!
承气承气,承胃气。下焦有湿热,还要用木通、通草来通,还要来助消化以助胃气呢。肾以保胃,胃以保肾,何尝不是正理。少阴负而趺阳脉盛则为顺也,此仲景所秘,实是人的生理。诸治气法,降气最难!炙甘草汤治伤寒后胃经上逆,堵于心口。弥勒佛更美,来个大肚子,胃经盛,气血壮,膀胱通,毒素排。千年一叹,一叹千年,你争我斗,何为正医。实践出真知,一病有多种治法,不只伤寒也!看灵素之教,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病选法,有导引、行气、针、灸、刮痧、导引、按跷、御神、祝由、汤药、醪醴、熨烫、刺血、避瘟、栽接等法,未尝不用也。诊法,以望闻问切等未尝不行,九宫八风不必不占,五运六气不得不推,纳音、纳甲、纳子、流注、藏象、经络、人神、灵龟未尝不述,宜忌避要,诸般叮咛,五劳七伤未必不忧。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何尝不做真人、至人、贤人,而子时吼吼,想做一达人,反累于文字哉?!
此段及下图转载于其他地方:藏腑别通与开合枢: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开)足厥阴肝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足阳明胃经(合)足少阴肾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阳胆经(枢)将以上内容用于临床,疗效甚好。后发现其对应方式就是《医学入门》中的“脏腑别通”:脾与小肠通,肺与膀胱通,肝与大肠通,肾与三焦通,心与胆通。无上面所列的心包与胃通,多一个“肾与命门通”。
本文转载自汉古中医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