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宽 || 宋画《荔枝绶带图》惊现于私人藏家
《荔枝绶带图》的构图,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中花鸟画中的折枝法,突出了枝、叶、果实、两只绶带鸟在画面的中部偏上,具有典型的宋代花鸟画构图,并使用了典型的宋代宫廷画院专业画家工笔重彩技法。其树枝造型生动,线条双勾,力度均匀,枝上有苔点,更显苍劲。树叶繁复,穿插于正面、反面、侧面,老叶、嫩叶、卷叶,多视角的描写,变化万千。荔枝果实结满枝头,有成熟的红艳,半熟的鲜绿,两只鸟造型优美,相互间目光传神,尾部相交情深意浓。
中国传统画的重中之重在于笔墨,宋代距离今天千年之久,现在可以见到清清楚楚的用笔、用墨、用色,线条简洁、流畅、明快。特别是树枝、叶、果实和鸟的主要轮廓线画的肯定,起笔、行笔、收笔交待的恰到好处。
鸟的眼睛用墨黑而亮,印证了当时宋代有个酷爱绘画的皇帝宋徽宗所提倡的以漆代墨点睛的说法。
为什么说《荔枝绶带图》的断代为宋?本文前面已经把画的构成、立意、材料、技法作了初步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断代,目前使用的较为权威的还是比较法,即找出已经做出定论的同时代同类型绘画作品(产品)进行比较,对照分析。因为篇幅限制,本文仅对《荔枝绶带图》的产生年代为宋代,提出如下证据:
其一,材料的证据。这是最基本的证据,所用绢为宋代细绢,因为宋代以后的绢纤维粗度和密度都不一样,以今天的高科技取少量样品,作材料的断代鉴定,应该是很好找到科学依据的。绘画中所用的矿物质颜料鉴定也是同样的道理。
其二,笔者对台湾故宫博物院藏的《荔枝伯赵图》(作者:佚名,宋)作过高清图片放大,发现其局部线条用笔同《荔枝绶带图》中作者所画树的枝叶用线是一脉相承。
因为笔者多年来一直在高校从事中国传统山水画和花鸟画的教学工作,对这幅画的风格流派,可以断定为宋代宫廷画院的产品。还可参照对比的有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等地的宋代花鸟画藏品,如《鹊嘴荔枝图》(作者:佚名,宋)、《荔枝图》(作者:赵昌,宋),还有宋徽宗画的花鸟等,基本上是同类产品、年月、风格、画风,好像是同班同学由一个老师带出来的,这也是宋代皇宫直接建立的画院,所产生的一批作品,影响到中国画艺术千百年的灿烂辉煌。所以,宋画工笔重彩占据着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最高峰。
其三,笔者也查找了宋代以后的花鸟画同类作品和作者,如元代和明代、清代的花鸟画,整体风格逐渐走向文人写意。继承宋画最好的是明代宫廷画家吕纪,其代表作《桂菊山禽图》中出现了四支绶带鸟,其画与《荔枝绶带图》较之,明显要晚一、两百年了。
这幅宋代工笔重色画,先用没骨法上白色画荔枝果实的肉,再线和点画形的结构,完成造型逼真。
清代 画家恽寿平画中两只白绶带鸟和荔枝,构图与宋代花鸟画接近
关于这幅画的传承之迷,还有很多有待揭开。从目前的资信可以知道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幅《荔枝绶带图》由日本私人藏家带到美国,十年前由个人收藏。因为这幅画历经多次装裱,现在可以见到的原作可能是百年前后在日本本土装裱的,由此推断是清代前期由中国流入日本。所以,此画是一幅宋代以后流入民间的花鸟画立轴。又因为历次装裱工艺技术精良,私人藏家对外展示不多,所以作品保存完美,能够做到绢有损而画无损,所以这幅画虽然穿越了时空千年万里,很幸运的完美保留至今。另外,这幅画尺寸为56cm×120cm,有6平尺之大,在宋代花鸟画中属于少有的大画(国内外著名博物馆藏宋人花鸟画多为一平尺以内小品和扇面),所以这幅画的发现实在是让世人惊喜。
日式风格的装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