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抱002
本周 捐款 达
2059 人/次
(目标 4000 人次)
一人200元人民币(马币100元) 同心协力支持生命工作。
为期七个月的第五届华人行动,培训两个月后,将用五个月的时间到中国大陆各个省份的不同城市,以及马来西亚、台湾、香港、印度、斯里兰卡等地服务。整个七个月20多人团队的所需费用,除了参加者的缴费之外,尚需募款80万元人民币(52万马币)。我们希望能邀请到4000个单位(人次),每个单位200元人民币(马币100元),来协助第五届华人行动完成它的使命。
特别感谢已经捐款的朋友们,你们的支持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在公众号打赏的朋友们,我们也很感谢你们!
愿意捐款的朋友,欢迎微信转账
刘师母(蔡贵珠) 微信ID : Grace440214
每
周
一
抱
002
3月10日 – 16日
文 / 刘 仁 州
编辑 / 杜侑霖
进入第二周,除了正常的上课,我们也经历了首次的休息日和安静日。星期日当天,我们集体搭公交车、搭船、搭地铁,花了三个半小时,才抵达上海市的南京东路步行街。
贺艳:
「周日的出游,暴走让我得到身体上的舒缓,可心里的忧伤无法抹去,因为那天是父亲去世13周年的忌日。在上海的城隍庙里游荡,心里的孤独和感伤让我独自坐在那里,不想融入团队。这时,奇迹发生了,和我们失联近五十年的小姑姑和我联系上了。我感受到父亲的爱,他似乎知道我孤独,所以把小姑姑送到我的身边,让我没有那么孤单。听着小姑姑用熟悉又陌生的家乡话,呼唤着我的乳名,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安静日,安排在周四,从早上八点半集合倡导安静的方向后,直到下午的三点半,我们不讲话、也不集合午餐,全然进入自己内在感觉的空间。
张瑛玿:
「这一周最令我感动的是长达七个小时的安静日,从来不知道自己可以这么有爱心和耐心地陪伴我的内在小孩,也很高兴看到我的内在小孩自然地展现她痛苦、害怕、孤独及真诚的各个面向,甚至于,我发现她是个很聪慧的孩子,她现在已经不喜欢我跟她说一堆人生的大道理了。反过来,单纯地和她对谈,我们居然发现了一个面对我的困境的新观点!我觉得又惊又喜。」
黄竑铨:
「1992年是我最伤心的一年,我最爱的奶奶去世了,从小很疼爱我的奶奶突然一场车祸去世了。安静日时,我给父亲写一封信,当写到奶奶时,我已泪流满面,原来我仍放不下,而分享这一段给同学时,我又哽咽哭泣了。老师说,我对奶奶的感情还没有划下句点,需要透过写信表达我想对奶奶说的话;也写一封奶奶的回信,想象奶奶最后想跟我说什么,好好的跟奶奶彼此说再见。听到此刻,我又潸然泪下!」
李彩雯:
「身为幼儿园园长,对幼儿园的孩子和家长呈现出无条件的接纳,也有清晰的底线。我知道,那只是工作的需要。当脱离这个环境的时候,那颗没有被疗愈的心就会容易消沉,急躁不安。在这里,惊喜的发现一个疗愈的方法:『触及内心的感觉,就会疗愈。所以我需要停下,不要再谈他人,因为这是次要的感觉不仅不会疗愈反而会加深伤痛。」
每天早上安静也是大家所喜爱的。
马海燕:
「今日安静主题:『真心或绝情,真实或幻想』,忆起小学3年级和邻家阿姨哭诉着妈妈如何『苛责』我,把母亲说的像白雪公主的后母一样恶毒。妈妈情绪上来时,会拿我的头撞墙、做错事罚跪搓衣板、不给饭吃,总骂我:『你还有脸吃饭,滚一边去!』。但,妈妈真的是不爱我吗?这不爱的感觉是幻想出来的,还是真实存在的?我闭上眼睛,去感受小时候的妈妈,生病时守在我身边、为我批改作业、做错事陪着我一起面对老师。妈妈有时候也是很爱我的。」
刘冰:
「在每天的安静中我问自己最多的就是:『你在恐惧什么?』我怕什么?我看见婴儿期与母亲分离的情感断层、我看见4岁时被迫离家的恐惧和一些事件的惊吓、我看见被家人关照之下的那份被迫流浪的无奈和无助、我看见太多的不允许和忽视之下的情感疏离、我看见不能表达需要和不被满足的权利剥夺,以及太多的否定之后生命的禁锢和僵硬。」
郭荣英:
「整理和看到童年恐惧的部分,即看到小时候煤矿场瓦斯爆炸的事故,因为原生家庭里的亲人们,爸爸和哥哥们都在那个矿场工作,最终大舅家的五儿子在那次矿难中失去了生命。那时的我,年纪虽小却深深地感受到当时令人窒息的恐惧和害怕。当我又看到妈妈去看望大舅回来时是被搀扶着回来的,状况很不好,得知是妈妈在大舅家有休克的状况出现,是大家用掐『人中』的方法将她急救活过来的,当时幼小的我感觉到的那份可怕的恐惧一直蔓延了好久,直到后来也一直影响着我的思维和感知模式。那份怕失去、怕分离的恐惧深深地将我淹没。」
敏感度训练继续——
夏玉春:
「这一周轮到我讲述我的家庭图,与六年前的第一次讲述,我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看到自己成人的力量越来越明显。面对家庭图,我不再那么沉重和痛苦,感受到更多来自父母的爱与承担。我将父母的命运还给他们,回到我身为女儿的位置,学习接纳父母的现状,尊重命运的安排,感谢这个系统让我走上生命探索之路。」
一对一的个谈,也是很好深入探讨自我的机会。
黄琦雯:
「担任多年的心理辅导工作,辅导别人时,一直要别人向内探索,但自己从未确定自己是否真懂得什么叫向内看。本周一对一个谈时,第一次真正的与自己内在小孩见面,理性一直想把她压下,但在陪伴者的鼓励与支持下,内在小孩第一次正式出现,她是那么的委屈、愤怒及无助。她啜泣、大哭、怒吼,我陪伴着她。」
「当晚,我独自在宿舍让内在小孩又哭了一小时,写下了第一封给她的信:
『亲爱的小阿雯,难为妳了,从2岁开始,妳就要承担妈妈的情緖,婆媳争吵中,妳被重重的从床上摔下来,竟是妳対人生的第一印象。2岁多上幼儿园,妳就知道要乖,不要让爸妈烦恼,他们的烦恼已经够多了。每天放学回家,面对满屋子的寂静,妳的恐惧和寂寞,也不敢对父母述说,只能日复一日单独的在屋子里哭。乖是唯一妳可以回馈父母的礼物,小学时爸妈骑摩托车到外县市送货,晚上11点还没回家,弟弟们睡了,只有妳什么事都不能做,独自恐惧着爸妈在外会不会出事,只有等到他们到家,妳才能放心睡觉。可怜的妳,到底恐惧了多少日子?真的好心疼妳。小阿雯!不要害怕,有我在这里陪着妳。我赞叹妳的勇敢,在这么小的年纪单独承担这份恐惧。我也看到妳的贴心,这么小的年纪,就会替父母着想。我以妳为荣。爱妳的琦雯。』」
吴婉绫:
「最后父母的离异是在法院上做了结,而我就是那个证人。在每一次父母的争吵当中,我常常都会被逼问要选爸爸还是妈妈,我很害怕很挣扎,为什么一定要选?我开始学会察言观色,学会讨好、体贴别人、将自己的情感渐渐隐藏起来,有的时候感觉自己只有满满的愤怒、悲伤、恐惧。也不知从何时开始好像一直过得不是我自己,我不知道我是谁?」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更深的觉察。在此摘录几位分享:
王昱博:
「长久以来我对选择以及做决定似乎都有障碍。我对于一些事情很难下决定,却常常又在下了决定以后,还会去思考自己会不会后悔、会不会另一个决定更适合自己?从现在开始,我提醒自己做决定时要果断、不拖泥带水、学会给自己的直觉多一点的信任。」
张冬莲:
「老师对我说,害怕别人否定自己的同时是自己先拒绝了自己,这句话点醒了我,心中压力一下子轻松好多。我选择尊重我自己,不再否定自己,生命的成长从正面开始,接纳现在的、如实的自己。好欣赏我自己,当我不再自责、自哀自怜、对自己批判否定时,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其实拥有很多。」
刘耀元:
「当别人说我的不是与我的不对时,我就会失去理智。现在我学会先冷静下来,再回头去面对问题,我的情绪稳定下来,我就能好好的整理自己。」
边平娟:
「我发现以前我不会也不敢去做选择,都是把主动权交给他人来做选择,我则配合他人的选择就好。负责的事项我会去承担不好的部分,会认为都是我没有做好才会有不好的结果。现在,我要去为自己做选择,后果如何我都要勇敢的去负责和承担,不再逃避,不再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