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走亲戚

常听老人讲,亲戚不走动就断路了。小时候,我心里比较愿意走亲戚,但又羞于走亲戚,因为家贫,没有体面的衣服,更没有拿出手的礼品,既有自卑心,也怕亲戚瞧不起……

我家的亲戚基本都是农村的。七十年代的农村,交通欠发达,村与村之间没通柏油路,平常人家连自行车也没有,走亲戚大都是步行。一般亲戚间的走动比较随意,不太在乎礼品的贵重与多少,总不至于空手而去,两包点心,二斤挂面,较好点的可能是自养的一只小公鸡或二斤鸡蛋,除非是去丈母娘家拜节,才送一大块肉……那时候,大多是上午步行走亲戚,所以要留下来吃了午饭,这样也有足够的时间交流亲情,说说地里的收成,聊聊大人孩子……待客的自然会拿出最好的饭菜招待客人,即便没有肉,也得来个炒鸡蛋,哪怕是给邻居家借借呢。中秋节时就带二斤月饼;春节时,一般要带上两瓶酒,再加点别的礼品。每年亲戚间的走动大都集中在春节和中秋节。这是礼节性的交往走动。若不想断路的亲戚是必须在这两大节日间走动的,尤其是春节。按照习俗,过了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前,所有亲戚都要走动完。在我老家济宁那边,初二去姥娘家,初三走老丈人家,初四至初六走姑姑或姐姐家,之后就是那些表亲了。我读初中时,随哥哥去过舅舅家,姥爷姥姥去世的早,我没见过,舅舅家有七个孩子,五个表哥、两个表姐,一大家子人,吃饭要坐一大桌人,感觉不得劲。常走的亲戚还有我两个姑姑家。大姑家过得比较殷实,可惜大姑父四十多岁就病逝了。在我记忆里,好像就大姑给过我五毛钱的压岁钱。最愿意走的亲戚是我两个姐姐家。大姐婆家在我们家的东边,有十几里的路程,她有妯娌三个,一大家二十多口人,在一个锅里吃饭,那是好大的一口锅啊!大姐忍辱负重维持这一大家,在十里八村都出了名。她公婆离世后才分开家,我去得更多一些。大姐家有一个外甥、一个外甥女。外甥比我小三岁,我俩在一块玩得好,我先考上大学,可家贫无钱上,是大姐家现卖了一头大猪供我上了大学,外甥也很支持。我成了外甥的榜样,后来外甥也考上大学,我母亲和大姐脸上有光,心里乐开了花。

祖祖辈辈在农村,城市里没有亲戚,难得有一家城里的亲戚,是我二姨家,主要是我表哥在县委工作。他家是那时候所有亲戚中最阔绰的,在我的潜意识里似乎有了高枝可攀。我去城里参加高考那年,借宿在表哥家。第一次去富贵家很拘束,怯生生的,看到那个家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珍贵的,三间大瓦房,一个小院落,室内院里干净整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摆在中堂屋的大座钟,按时敲响。还有停放在院里的凤凰牌轻便自行车,家里早有了电灯电话……这正是我向往的生活。这城里的唯一亲戚平时并不走动,只是我家有事求于表哥时,才登门拜访,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可他家谁也没下访过我们家这门穷亲戚,大概是无求于我们家吧!表哥有一儿仨女,两个小女儿比我小,还得叫我表叔,表哥很温和,对我还比较热情,就是在县剧团工作的表嫂不大待见我们,所以我平生就去过表哥家两次。第二次是我大学毕业后在县一中教学时,表哥的小女儿成了我的学生,再去他家,我有了底气,表嫂也变得热情起来!

现在走亲戚与我小时候大不一样了。近几年春节回老家,看到家乡的乡亲和亲戚都富裕了,村与村之间都通了柏油路,走亲戚基本上没有骑自行车的了,最低也是电动车,小汽车逐渐增多,乡村公路上也时常堵车。走亲戚的礼品比以前厚重多了,一般都是一箱白酒+一箱奶或一大桶花生油,关键是亲戚间的走动变成了礼品的交流,很多开着车一上午走四五家,有的甚至是放下礼品就再见,缺失了亲情交流,亲戚味越来越淡……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随着社会发展,现实中的亲戚关系正在逐渐淡化,人们的关系从血缘纽带转向利益、事业、价值观。亲戚间除了春节还有来往,平时基本不走动,人人有手机,有事打个电话、发个微信就解决了。即便在同一个城市、相邻的村落,也疏于走动。现在看,亲戚还真是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了了……

虽然亲戚关系越来越淡薄,但是中的情感和倡导的人伦价值却是实实在在的。从更深层次说,它还寄托着亲人间的相互牵挂,呼唤的是中华民族不可消弭的传统美德,黏合的也是在某些环节已有疏离之势的社会温情与温暖。如今,我们都过上了小康的好日子,有资本续亲戚、攀亲戚,绝不该疏远和遗忘。常言道:亲戚亲,打断骨头连着筋。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怎么也没想到在她们贾家破败时,八竿子打不着的穷亲戚刘姥姥帮了她们家大忙。人与人不可只看眼前。亲戚间还需要常联系、多走动,亲戚有了难处,还是应该尽量帮助。和谐社会需要亲情、友情、邻里情,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中华儿女一家亲。


审阅:王俊章

简评:文章深情地回忆了小时候走亲戚的情景,真切地再现了贫穷时候走不同亲戚的不同心态。一句“和谐社会需要亲情、友情、邻里情,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中华儿女一家亲”,彰显了文章的主题。文末的议论,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发人深思。

终审:严景新


作者:房胜林

编辑:卜一

(0)

相关推荐

  • 【泽州记忆】自行车上的豆蔻年华

    [泽州记忆] 自行车上的豆蔻年华 ✿  靳燕清 作者简介 靳燕清  晋城泽州人,锦溪社友,晋城市太行乡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城区工作站副站长.业余时间爱好写作,钟情乡土文学,挖掘民俗故事,常有地名.民 ...

  • 人死并不如灯灭,往往和家里藕断丝连!

    讲两件亲历的事儿. 当时是1998年,那年我9岁. 我大娘是在农历二月去世的,去世时49岁,身患咽喉癌7年,看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 我大姐二姐(堂姐)已经成家,三姐残疾人已订婚,大哥游手好闲未婚. ...

  • 我眼中的三姐安淑侠 文 /陈之耶

    我 眼 中 的 三 姐 安 淑 侠       文 /陈之耶  父母生养了我们兄弟姊妹共8个孩子.大姐.二姐和大哥已早年去世.每每想起他(她)们,我就头涔涔,眼潸潸了.他们都是命运多蹇拂意之人.天道真 ...

  • 散文||亲情,在饭香里缓缓流淌……

    作者:方诗雅     编排:非    鱼 远房亲戚搬新家,我们和二伯他们一起过去道乔迁之喜. 亲戚他们不住县城,而是在村子里.我们七弯八绕,才来到这个我印象中鲜少来过的地方. 新洋房很气派,整体一看特 ...

  • 连进强丨二姐

    阴历十月一我回老家给父母上坟时,已经进入天命之年的二姐不住地念叨着.咱小时侯日子过得真是艰难,家里经常连吃盐的钱都没有,那次我去村头小河里捉了半盆螃蟹,卖给一个外地来收螃蟹的卖了五分钱,回去给家里买了 ...

  • 【山西】李恩虎丨散文/走亲戚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李恩虎:夏县中学历史高级教师,运城市作协理事,夏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曾经在<山西日报><运城日报><黄河晨报>等报刊发表散文若干. 走亲戚 ...

  • [湖山作家群]柏才坚的散文《舅父》

    舅父 我的舅父与母亲一母同胞且是龙凤胎的哥哥,苦于生活所迫,落地不到一个月的兄妹便分隔两地,再见面时已是二十年后的事情了.生活艰难,令人唏嘘.血浓于水的亲情没有因为长久的分离而冲淡.母亲成家后,经父亲 ...

  • 花田小说 || 久歌 || 付有余凄凉的故事

    付有余凄凉的故事 作者 | 久歌  编辑 | 烟雨红尘

  • 亲戚用这几种方式对你,多半是瞧不起你

    亲戚用这几种方式对你,多半是瞧不起你

  • 散文 ‖ 走亲戚

    儿时的我特喜欢跟着大人走亲戚,亲戚聚在一起,叙情谊.拉家常,犹如曹操遇关公--喜不自胜.亲戚多,我不仅去,还经常地住亲戚,这是我儿时的家常便饭,而且还有的一住就是好几天,可谓乐不思蜀. 记得有一次我一 ...

  • 【三秦文学第三届“年味”征文陕西046】刘新焕:【关中人走亲戚】(散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三秦文学 [三秦文学第三届"年味"]全国征文大赛启事 关中人走亲戚 作者:刘新焕 "新年到,新年到,新年到了心欢笑.馍蒸下,肉燷下,核桃枣儿都量下.穿新 ...

  • 散文||难忘儿时走亲戚

    难忘儿时走亲戚 江浙一兵||江苏 儿时特别喜欢走亲戚,因为有好吃好喝好玩的.作为生活在农村的我,祖上三代贫农,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的亲戚条件比我家要好得多. 在农村最怕的是穷亲戚,不是来要吃的 ...

  • (散文百家)李方明/儿时走亲戚

    散文百家 儿 时 走 亲 戚 李方明(湖南攸县) 母亲有五姊妹,两个兄长,两个妹妹.在我少小的时候,每到春节,拜年走亲戚算是一件大事. 我母亲是个多产的母亲,除了流产的那个不算,一共生了九个儿女.可惜 ...

  • 【三秦文学】张颖:【西府民俗——走亲戚】(散文)

    西府民俗--走亲戚 作者:张颖 这几天大家正忙着割麦.晒麦,按照西府风俗,割完.晒完麦就该走亲戚了.忙罢看爹娘,为什么要在忙罢走亲戚,都拿啥礼当(礼品)呢? 说起走亲戚,西府人的讲究还是很多的. 在哪 ...

  • 【“春节的味道”散文有奖征文】走亲戚/凌代琼

    过年走亲戚,是一件极其温暖又快乐的事情.亲戚家待人真诚的情愫都摆在桌子上,长长短短方圆不等的亲情文字--美味佳肴就盛在瓷碗里,云蒸霞蔚香喷喷的爱意,以各自的味道句逗着我们. 走亲戚,三个字从心房的键盘 ...

  • 乡土散文:家

    老家怀想 家对我来说太普通了,可什么是家呢?是高楼别墅还是民房土瓦?是生活的港湾还是不老的牵挂?家对我来说就是父母住的地方,有父母就有家.有一首歌唱得好"家有父母的情,家有父母的爱,父母在家 ...

  • 过年走亲戚,以下3种亲戚最好别去了,以免给自己找不痛快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真的是将钱体现的淋漓尽致,面对金钱的诱惑,让多少人为之付出代价,甚至看清身边人以及亲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