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家挚言】解决孩子“抢跑”不能仅靠家长“躺平”
《小舍得》中南俪
《小舍得》中欢欢
北京家长冯女士的孩子跃跃在一所学校读四年级,至今没上过任何奥数、英文课外班,没参加过杯赛或拿过什么奖项。“从标准化考试的维度看,他没有特别的竞争优势。”冯女士说,“但他就是我期待的样子——乐观、善良、真实、健康,喜欢用绘画表达自己,善于与人交往、与自己和解。”跃跃会唱着歌完成作业,也会花一个多小时制作一本漫画书。(6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
这是一种值得称道的可贵的“躺平”。“用昨天的方法教今天的学生,其实是剥夺了他们的明天”,这更是难得的清醒。但是,冯女士的理性和淡定能够坚持到孩子的明天吗?
冯女士与电视剧《小舍得》前半部里的欢欢家长南俪像极了,不管别的家长如何绞尽脑汁帮助孩子“抢跑”,不屑别人的孩子怎样学霸和牛逼,她就在自家欣赏自己的孩子无忧无虑,按着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学习和成长。孩子就是她所期待的学生样子。她也是健康教育所期待的家长样子。但世事无常,后来的南俪反而成了故事中的难题。残酷的现实逼她醒悟到“抢跑”的必要性,她精心设计出打配合见效快的专有“跑道”(用成绩优秀的米桃刺激女儿欢欢提升成绩),自己做女儿功课学习的贴身辅导,她终于变成了自己原来最反感和讨厌的样子。
文艺作品源于生活。在孩子读小学时,我就经历过南俪一样的转折。不是孩子有欢欢那样的优越素质,而是我对孩子压根就没寄予过高的期待。当我没心没肝帮助同事孩子联系“大神”之类校外培训时,朋友一句“你怎么不把自己的孩子弄来培优?”从此我就成为了南俪后来的样子。幸亏孩子忍受力强,幸亏我没有强势拒绝家里另一个家长的“躺平”,加之20多年前的校外培训尚没有现在这样豪横,孩子才没有像欢欢那样严重跑偏。
其实,《小舍得》反映的因抢跑酿成撕裂亲情的“事故”,不是高于生活,而是低于生活。一初中生成绩其实不差,中考考到全市排名也算靠前的学校,但孩子妈妈的同事家偏偏有个同届学霸,考进了全市顶尖学校。家长的比孩子和真实的期待,变成了没有登顶者无法解脱的焦虑,孩子最终选择了舍身一跳。这个身边的故事,比电视剧讲的残酷得多。
有一种说法,是否改变自己的某种坚持,不在乎你意志有多坚定,而在于诱惑你的砝码有多大。多么希望北京学生跃跃未来的学习之路能如家长冯女士所愿,也希望冯女士这份理性和淡定能够持续下去。但人毕竟是社会关系的总合,家长一般是当前教育生态环境的产物。每一个家长身边一定不乏虎狼式的“子悠妈妈”,每一个孩子身边一定不乏鹤立鸡群的“米桃”,“欢欢”也难说永远会满足现状,社会上更是不乏“择数”和“大神”。要改变学生学习“抢跑”,只是运动式整治校外培训不行,靠冯女士这样极少数家长的超常冷静与理性也不行。做大优质教育蛋糕和促进教育均衡与公平才是根本出路。
《小舍得》中两个先后“抢跑”的孩子的命运在剧终柳暗花明,只是这个大家庭的祖孙三代人走过千山万水,获得了局部“群体免疫”的结果。前面仍然还有万水千山。但孩子教育和成长何止是一个大家庭的事,没有整个社会对教育“抢跑”的有效免疫,一个学生、一个家长、一个家庭,在巨大的浪潮和压力面前,不管是主动“躺平”,还是被动“躺平”,你很难真正抵达明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