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时期,颍川为何多出名人奇士?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无论是哪个时代,总有一些风雅方正、才华横溢的名人异士。在繁盛太平的年代里,他们讴歌盛世、忠君爱民;在动荡黑暗的年代里,他们却有勇气挺身而出、扭转乾坤。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就像璀璨的星芒,从未因时光的飞逝褪色半分。

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出名的风流人物就数不胜数。各朝各代都有代表性的名士英雄,比如上古时期就有三皇五帝,夏商西周时期的著名人物,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等等。人才辈出在哪个朝代都不稀奇,但在汉魏时期,却有一个特点,名人奇士都扎堆出现在一个地方——颍川。

一、区域优势

颍川以颍水而得名,大禹治水的故事就发生在此,不仅如此,夏朝的首都也坐落在颍川地区。到了秦始皇的时期,颍川正式被置为颍川郡,是秦朝三十六郡中最大也是最繁华的一个。汉宣帝刘询在位时,当时的颍川郡还多次出现“凤皇”、“神爵”等稀世珍宝。可见颍川自古以来就是个钟灵毓秀、繁华富有的好地方

颍川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从根源上来讲,一个区域能否获得发展,在于它的地理环境是否适合人类生存,好的地理环境往往能决定一个地区发展的前景。颍川地处中原,属于豫州八郡之一,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地形地貌,使得它的土壤非常肥沃,很适于种植粮食作物,又有颍水流经,饮水资源也非常丰富。宜居的生存环境得以吸引了大批人口在此生产居住,经过千百年的繁衍,颍川成为了人口众多、发展殷实的中原大郡。

颍川身处中原腹地,还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在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夏朝开始,就三次被作为首都,其余时候都是除京城以外商业最发达、人口最多的城市。战乱频发的年代,颍川也是主要战场之一。无论在哪个朝代,颍川郡的重要地位都毋庸置疑

二、地灵人杰

颍川最早出现在史书中,就是关于夏朝的记载。《史记》中称颍川为“夏人之居也”,司马迁认为夏朝时期的人们都以忠诚朴实为荣,君主治国的理念也如此,而颍川各地则很好地保留了这种风气。

接下来他继续写道:“颍川敦愿”。随后,《汉书》中也提到颍川“本夏禹之国。夏人上忠,其敝鄙朴”。在外界的眼中,颍川以及区域内的居民一直都是敦厚恭谨的

不过,敦厚朴实的颍川也在历朝历代都诞生过名士豪杰。从战国时期开始,颍川就出了吕不韦、韩非子等举世瞩目的人物。秦汉时期,又有张良、晁错等杰出的人才。及至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颍川地区更是倍有人才出——郭嘉、荀彧、司马徽等,都是颍川人。

汉魏时期颍川的人才扎堆,让曹操都不禁说出“颖固多奇士”,可见当时颍川出人才是被公认的。不过这种人才多到同时期其他地区都无法比拟的特殊现象,在历史上是相当罕见的。综合各方面的分析,我们会发现,这种现象的产生并不是毫无缘由的。

三、各因素影响

首先,颍川自古以来就是比较大的区域性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环境优渥,居民的生活相对安定富裕,整体的发展形势十分不错,因而人均的政治和文化素养水平较高。而且作为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的首都所在地,颍川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众多姓氏传承在这里发扬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颍川有夏朝遗风,敦厚恭谨,但是由于地区内的民俗各异,颍川的士人“好争讼分异”,使得颍川的风俗文化习惯颇为矛盾。当时颍川的文人喜好读书的原因是 “高仕宦、好文法”,也就是说,虽然颍川人大多喜好研究文章和律法,也常常聚在一起讨论学术问题,但他们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走上仕途。

这种极富政治抱负和从政理想的人才,到了汉魏时期深受各路统治阶层的欢迎,因而他们在那个时代被称作奇士。

颍川地区能人辈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学风鼎盛。汉代时,比起官学,私学在各地慢慢兴起,尤其在颍川,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吸引许多德高望重的大儒在此开办私学、培养人才,比较出名的有张兴、荀淑、李膺和宋均等。

颍川私学的授课内容也很值得品味,除了传统儒学知识以外,颍川的私学还侧重宣扬法家思想。他们教授给学子详尽的律法知识,教会学子论辩,从颍川私学这里,学子们还能学到很多实用的政治经验。

颍川在汉魏之际多出奇士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汉魏时期特殊的政治环境。东汉后期,外戚专权和宦官势力轮流冲击王朝统治,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长官拥兵自重,使得后期出现军阀割据乱象,汉朝宗室的统治徒有虚名。而后各地军阀展开争战,及至曹丕篡汉,建立魏国,整个社会的政治秩序都是混乱不堪的。

自东汉末期宦官专权开始,朝廷政局就步入了黑暗动荡的时代。当时的士大夫不满宦官贪腐,大搞党锢之祸,于是以地方氏族为联系根基,共同反抗宦官专政

到了三国鼎立时期,三方势力彼此攻讦,急求能人义士的辅佐来争夺国家正统的统治权,于是氏族知识分子也纷纷出山自荐或互相举贤,以一人之力为家族崛起增添助力

四、名门望族

与其他地区相比,颍川本地的人才接受教育的先天条件更为优越,因为这些人才来自当地不同的家族。当时的颍川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有许多氏族大姓。虽然各自的姓氏、宗亲不同,但这些家族互相结交,关系好的还会结成姻亲关系,彼此扶持,互换资源。这些家族培养出的人才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关心朝堂政治,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东汉时期的颍川有着被称为“颍川四长”的杰出人物:钟皓、荀淑、韩韶和陈寔。他们品质高洁,为人诚善,是第一代汉魏豪族的代表人物。在他们之后,颍川陈氏、颍川韩氏、颍阴荀氏、长社钟氏、鄢陵庾氏等纷纷步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

颍川望族之中最为亮眼的人物要数颍川陈氏的陈寔和陈群、颍川郭氏的郭嘉、颖阴荀氏的荀淑和荀彧、长社钟氏的钟皓和钟繇

陈寔德行高雅,举世闻名,关于他的轶事典故有著名的“梁上君子”和“先见之明”,他被后人尊称为“陈太丘”。其孙陈群创始了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成为门阀士族后来加速发展的政治基石

颍川郭氏的郭嘉是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得力谋士,他辅佐曹操四处征战,为曹操统一北方中国立下汗马功劳,曹操对他的评价是“奉先乃知孤者也”。荀淑同他的孙子荀彧一起都是曹操手下著名的谋士。荀淑学识渊博,常有知人之明,是当时的名贤李固和李膺敬重的老师,他为官时处事公正,策略贤明,有“神君”之称。

荀彧天资聪颖、深谋远虑,他不仅为曹操制定了多次成功的军事战略方针,还向曹操举荐了钟繇、陈群、郭嘉等多位有识之士,尤其是出计奉迎献帝,让曹操获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优势,是曹操的首席谋臣。

钟皓家风忠直,自年少起就专研儒学,弘扬家学,堪称学富五车、博古通今,教出门生上千人,与陈寔交好并曾推举他入仕为官。

钟皓的孙子钟繇,相貌不凡,学识过人,他曾出谋协助汉献帝东入洛阳,后又献计曹操平定关中地区,他在书法领域的造诣极高,发展了小楷,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研究过这些颍川奇士的人物生平之后,我们会很容易发现一点,这些人才之间大多有交集,他们或互为好友,或是家族姻亲,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经过互相举荐后,才被认可重用

总结:

因此我们在研究过颍川的地域条件和汉魏时期的社会环境后不难发现,颍川多奇士的原因就在于颍川纷繁复杂的氏族关系。他们利用家学传承,潜心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而后又通过规模宏大的氏族关系网,寻求属于自己的机遇。一旦抓住了展现自己的机会,就毫不吝啬地挥洒才华,骄傲地成为世人眼中的颍川奇士。

此外,特殊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政策,尤其是举孝廉选官以及后来的九品中正选官制度,更是为颍川氏族的持续内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持。世家豪族得以垄断入仕通道,轻易获得较高的政治地位。天资丰厚外加多重机遇,颍川多出奇士也显得理所当然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