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姗”姗来迟的韦绮姗首张粤语专辑、王利名以及风云乐队……

年初的时候,我转载了公众号“曲金旧怀”的推送“歌单︱我的兄弟姐妹”,当中列举了华语乐坛众多“举贤不避亲”的案例。这个歌单告诉我们,在竞争残酷的娱乐圈,即使有一个成功的兄弟姐妹,也不代表可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韦绮姗就是其中一个很优秀、但最终没能超过她堂姐的案例。
韦绮姗本名叫Rita Maria Carpio,她的堂姐是香港乐坛一代唱将杜丽莎。姐妹两人都是菲律宾后裔的香港歌手,因此唱西洋曲风和英文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都苦于没有“国语名曲”,不太被内陆听众所熟知。杜丽莎前几年借着“歌手”节目,在内陆好歹有了些知名度(再科普一次:杜丽莎是林忆莲的歌唱老师)。但是大多数人对韦绮姗的印象,都只停留在她和蒋志光合唱的《相逢何必曾相识》。除了这“半首歌”之外,人们再提到韦绮姗,好像都没有什么“谈资”了。蒋志光好歹还有另外“半首404歌曲”,而韦绮姗不仅热门歌不多,甚至好不容易红的那半首,都没能体现出她的优势。对于一个歌手来说,真是有些点儿背。
就连我这样自诩资深的港乐爱好者,第一次对韦绮姗这个名字有印象,还是通过她和黄凯芹合唱的《相逢恨晚》,一首中国风的小调歌曲,又是半首歌。很明显,这也不算是她最擅长的风格。

1982年新秀歌唱大赛获奖者,左黄汝玲、中梅艳芳、右韦绮姗。

早在1982年,韦绮姗就获得了首届华星新秀歌唱大赛亚军,并且与当届的冠军梅艳芳一起签约华星唱片。怎奈华星把更多的机会和资源给了梅艳芳,韦绮姗无奈之下,只好去了台湾发展。最终在台湾以“米媞”为艺名发了两张英文歌专辑之后,在音乐制作人王利名的帮助之下,重新回到香港乐坛发展。

起初,韦绮姗只是跟着王利名,为他所监制的歌手伴唱和音。这其中甚至不乏为张国荣、梅艳芳这样的乐坛大咖充当“绿叶”。某次在录音室工作的时候,“米媞”偶遇了著名经理人赵润勤,经过王利名的一番推荐,韦绮姗签约了赵润勤的创意家族作为经理人公司。

本着“改名转运”的原则,赵老板为即将踏入粤语歌领域的“米媞”,取了一个中文名,叫“韦绮姗”。别看韦绮姗没火,后来倒是有个内陆女歌手改名叫“绮珊”之后火了。巧合的是,这两个“绮珊(姗)”在歌路、定位上,还真的有几分相似,都属于唱将级别的女歌手。

原来韦绮姗以“米媞”名义唱过“不如不见”……

1990年,韦绮姗的第一张粤语专辑《革命》永高创意发行。从1982年踏进香港乐坛,韦绮姗经过了8年才出版第一张粤语专辑,这着实有些尴尬。当然,这主要得“归功”于华星唱片“睿智”的资源分配方式,看看黎明、再看看张卫健、再看看刘德华……都是离开华星之后,才算是个正经歌手。只是韦绮姗,作为一个踏踏实实靠唱歌吃饭的全职歌手,被白白耽误了8年时间。“改名转运”不一定靠谱,但这张专辑倒真是暗合了“姗”姗来迟的寓意。

韦绮姗的第一张粤语专辑《革命》首版CD……

把韦绮姗带回香港发展的王利名,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她首张粤语专辑的制作人。“永高创意”,也就是创意家族的上家、后来飞图唱片的前身,许秋怡、张智霖最早也是这家公司的。韦绮姗本人,亦参与到了专辑的前期选曲和后期制作。而难能可贵的是,即使这是一张曲风西化、新潮的专辑,但全碟的作品都是香港本土音乐人的原创

专辑的第一主打歌《跪在大门后》,便是王利名的作品。此曲亦获得了90年“亚太金筝流行曲创作大赛”一等奖。上一年这个比赛的三等奖,正是王靖雯的《仍是旧句子》,也是天后出道拿的第一个奖。为王靖雯作曲的梁荣骏,也同样出现在了韦绮姗的这张粤语首专当中。

既然提到王利名、蒋志光,那就有必要科普一下他们都呆过的“风云乐队”。正好最近某“良心”复刻厂牌出了风云的“2in1”,对香港流行音乐“考古”有兴趣的朋友一定得收一套。诶?不对啊,下面的风云是郑敬基陈少伟,跟蒋志光和王利名有什么关系?

郑敬基、陈少伟组成的一代风云,的2in1复刻CD……

初代的“风云”,是郑敬基和陈少伟两人,出版了上图这两张唱片。郑敬基后来单飞当歌手(然而郑敬基作为solo歌手,依然也只是享受了“半首歌”的荣耀),陈少伟便和蒋志光、王利名重组了二代“风云”。在80年代竞争激烈的乐队热潮中,风云并没有太强的个性,曲风上仍旧与主流乐坛没有太大差别,自然也就没有Beyond、太极、佚名一派那样被大家熟知。

王利名、陈少伟、蒋志光组成的二代“风云”。

有趣的是,风云的团体配置和同时代另一支小岛or凡风类似,都是队员分工不明确、轮番主唱的“唱作”团体。甚至他们的散伙方式也如出一辙:都是因为前灵魂人物单飞、余下的成员又拉来了新的灵魂人物,却又没能将团体成功转型,最终淹没在80年代的乐队热潮中。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无论是风云,还是小岛,在团体解散后依然有成员以幕后身份,活跃在香港乐坛。更值得一提的是,二代“风云”的《迷城》,还被台湾歌手名洋翻唱为国语版《请听我说好朋友》,妥妥的“港乐之光”。这首歌的作曲者,也就是韦绮姗的专辑制作人王利名。

讲到这儿,我要由衷地夸一句:王利名是一位非常厉害的音乐人。我甚至敢说,如果他能够将制作其他歌手的理念搬到自己的band、再配以蒋志光的好嗓子,风云绝对是不输给Raidas、浮世绘的存在。王利名作为制作人,打造过软硬天师的《车欠石更》、黄凯芹的《传闻》,以及韦绮姗的《革命》。虽然这些专辑在天王、天后们的“名盘”面前,谈不上有多知名。但如果细心考据一番,不难发现,这些都是艺人出道的第一张专辑、或是转会之后的第一张专辑,并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艺人后面的曲风走向。想想飞图的黄凯芹、再想想唱开始粤语歌的韦绮姗……在“宝记”、“华纳”平分天下的时代,王利名能够在飞图这样的小厂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真的很不容易。

常看我公众号的朋友,自然听到过这句话:“有港乐处必有太极”。韦绮姗的专辑,自然也少不了太极成员的参与。首先,全碟的吉他部分是由香港乐坛的两位“Joey”完成的,一位是韦绮姗的菲律宾老乡Joey.V,另一个就是太极的“Joey”邓建明;主音雷有曜雷有辉兄弟也出现在了专辑的和音名单当中;《影子也冲动》的编曲是太极的键盘手唐奕聪

除了太极之外,我还想提一下《影子也冲动》的作曲人李健达。当年新艺宝旗下的歌手,除了会唱歌之外也是一个优秀的幕后音乐人。徐小凤的《变色感情》就是他的作品。关于李健达,你还可以记住另一首歌叫《也许不易》,相信你点下播放的那一刻会恍然大悟:原来这首歌也有粤语版。词作者是港乐爱好者应该很熟悉的陈少琪。巧的是,今天正好是陈少琪和韦绮姗的生日,在此祝两位寿星生日快乐~

专辑中的“新艺宝”印记,不光有李健达,还有刚刚提过的梁荣骏,也就是王靖雯(菲)和张国荣的制作人。向来“惜墨如金”的梁荣骏,在王菲和张国荣的专辑里都很少亲自作曲,这次竟然为“外人”专门写了一首《旅途上》
不仅王菲的制作人梁荣骏跑来给韦绮姗写歌,就连专心辅佐“咸湿歌后”刘美君的陈永良都来跨刀为韦绮姗写了《一生一世》。这首是韦绮姗自己专辑里少见的中国风作品。当时合成器已经非常广泛运用在香港乐坛,难得的是,这首歌的二胡部分,还真请到了霍世洁来实录,而并非合成音色。对于小厂牌的作品来说,很珍贵了。作词人是帮王菲写《仍是旧句子》的绿叶,时至今日我都还没搞清楚这个绿叶是谁,根据作品记录来看可能是“宝记”系统的人,但还没有得到确认。
与之相反,蒋志光写给韦绮姗的《城市丽人》,如果能真的请一个萨克斯手来吹前奏的话,一定能为这首歌增色不少。毕竟不是每个香港女歌手,都有唱R&B的能力。怎奈小厂牌终归还是小厂牌,在高度“流水线化”的音乐产业下,能做出一张构思出众的专辑已经很不容易了。这首第二主打,听起来真的像极了“飞图”出品的卡拉OK伴奏带产物。如果韦绮姗还有机会进录音棚做发烧碟,这首歌一定得提上日程!
王利名、太极、梁荣骏、陈永良……这些香港乐坛幕后圈响当当的名字都出现了,怎么都该轮到周启生了吧?周启生不负众望,为大碟写了点题之作《眼睛起革命》。听到这儿,我才明白专辑名字原来是这个意思。这首点题歌一听就是周启生擅长的电子舞曲风格,与其说是眼睛的视觉“革命”,倒不如说这是另香港听众在“听觉”上耳目一新的劲歌。在韦绮姗之前,佚名一派就有“拍子里尽情再起革命”,流行乐坛为何一直让抒情歌曲当道?这或许是《革命》对乐坛发起的拷问。
韦绮姗对于香港乐坛来说是一位值得记住“风云”人物。她几乎囊括了当时港乐女歌手的优点,主流粤语抒情歌曲不在话下,西化的舞曲、R&B也是拿手好戏;甚至对于她来说有“文化壁垒”的中国风作品,她也依然演绎的游刃有余。只可惜,比起堂姐杜丽莎来说,少了一点点运气。

℗&©愚人音乐坊 202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