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希荣
我在北京工作期间,每年初春季节的假日,都会去中山公园品花;而今年却是在花卉市场去寻觅兰花。有感而发,写出来与朋友们分享。
百花之中,我喜欢欣赏兰花。兰花虽无桃李的纷纷渲染,没有玫瑰的妩媚激情,没有杜鹃的绚丽多彩,也没有牡丹的艳丽华贵;然而,春兰的清香幽醇,寒兰的清秀飘逸,建兰的轩昂挺秀,蕙兰的潇洒自如,墨兰的报春知晓,让我陶醉在其中……
“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惟兰独并有之。”①。兰花不仅仅如此,她还有潇洒飘逸的叶片、斑斓璀璨的花朵、清远幽长的花香;同时,她还通过色彩、形态、质感所展现出的自然美,触动观赏者的情感,让人浮想联翩,从中感悟兰花的内在之美。
在众多的兰花中,我对寒兰和春兰尤为偏爱。
寒兰。根较细,茎近似椭圆形;叶3-7枚、丛生,分为细叶和阔叶,细叶飘飘洒洒,阔叶挺拔雄健;她的花萼多为狭长,似竹叶,千姿百态,潇洒自然;舌瓣宽大,花瓣细长,似鸟、蝶,如鹤、燕,飘逸动感;花茎姿态雄健,花莛婷婷玉立;整株花典雅,气宇轩昂;花开初春,更显活力,透出一股挺拔向上的人格魅力。
春兰。根细长,茎呈现球形或椭圆形。叶通常4-7枚,叶细长平展,花开2、3月,每莛1花或2花。花色有黄绿色、绿色、黄白色、淡褐色等,脉紋有杂色点缀。花香味最为清香持久,淡而纯正。花瓣端庄,唇瓣含蓄。萼瓣、花瓣、唇瓣巧妙组合,富有灵气;曲线型的叶片,错落有致;花朵虽小,却显得更加纯洁高尚。
兰花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让人在时隐时现、时浓时淡的幽香变化中,品赏兰花的“骨格、风韵、文采和神气”,从中体现兰花内在的灵性和蕴意,使人宁静以致远。自古以来,许许多多志士名人以兰咏志,以兰寄情,演绎出许许多多耐人回味的故事:诸如勾践种兰、屈原佩兰、孔子赞兰、徐谓咏兰、鲁迅采兰、周总理的赠“兰”和朱德的爱兰护花……
兰源于幽谷,虽抱清寒,却不“高攀贪腐”。花容端正、有序,却不失平和、舒展;花瓣圆润、厚实,更显祥和、吉利;花开大度,却不霸气;花姿优美,却不张扬;两朵并蒂,不离不弃;“守阴采阳”,却不“阳奉阴违”;“花中君子”,“王者之香”……
这些不仅体现了兰花内在美的品性,也表现兰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她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融相通,给予我们如何做人的启迪。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其儒、道、释的哲学文化是整个传统文化的核心,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内在体现,而兰花又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象征。
兰花融入到儒学中。儒学派创始人孔子最先提出“兰当为王者之香”,并发出“芝兰生于幽谷,不因无人而不芳;君子修身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②”的感慨;儒家提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③”。让人悟到:成大事者就必须要有兰花清淡、平和的心态,要清醒的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
兰花与道家文化相依相融。道家强调修“命”和“清净无为”,提倡“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④,以曲求全,以柔克刚,达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境界;同时还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朴素、自然和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这些都与兰花的物象与内涵相互融合。告诫人们:一切顺其自然,正确对待自己,有所担当;并做到人与人、人与环境和谐共处。
兰花与释家文化也是渊源深远。据历史资料记载:“兰文化”与释家文化的结合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有“见兰悟禅”、“禅兰一味”之说,就是指的兰性与佛性相通,意境互应;兰花与佛都是超凡脱俗,甘守清寒。因而寺院栽兰花成为一种风气,修炼人在幽静淡雅中,做到“戒、定”,达到明心见性、悟道开智的最高境界。
兰花成为了一种文化,并升华到一种精神、情操和境界,让人们在赏花之中,去回味、去悟道修心。“咏兰喻人”,“爱兰养廉”!
我融入了兰花之中,虽然悟了,却悟得浅之又浅;然而,我愿与大家一起常品常悟,正心兴国,努力做个兰德之人。
①引自王贵学(宋人)的《兰谱》
②引自《孔家语·在厄》
③引自《孟子·尽心上》
④参考《孔子·第二十四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作者简介:潘希荣,黑龙江省庆安县人,现住秦皇岛市,1942年8月31日生,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