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农村消失的说书艺人
农村消失的说书艺人
梅香生||湖北
在广茅的农村,乡土文化里曾经最为流行的莫过于说书。
过去,农村说书的艺人很多,他们走村串户,到处赶场子。
于是,人们经常能看到这些艺人的身影,听到艺人铿锵有力的声音和或快或缓或大或小的鼓点声。
小时候在农村,我也非常喜欢听说书,尤其是那些年长的说书人,他们有着丰富的说书经验,说书时声情并茂,故事引人入胜,令人佩服。
我发现,凡是谁家办喜事必会请当地有名的艺人来说上一场,有时还不止请一个,最多时我看到有请三个艺人来说书的。
他们各占据喜宴的一个方位,同时开说,虽然有些互相影响,但总体来讲能听得清。
三个艺人往往都各自暗中较劲,拿出各自的拿手好戏来。这样,我们这些听众便能欣赏到十分精彩的节目。
这也许是办喜事的主人家有意这样安排的,其目的不仅是为了有面子有排场,更有让艺人同台竞争亮出各自最好的节目的用意。
我发现,那些说书艺人多是盲人,他们眼睛看不见,却能将一个个很复杂精彩的故事说得十分圆满。
我不知道他们是用什么途径掌握这些故事的,因为不可能看书,在农村学盲文的盲人基本上没有,也难以买到盲文书。
我猜想,那些盲人说书人,是通过师徒传承学会说书的,也就是说他们完全是靠师父的口授,一点点记下来的。他们往往有着过人的记忆力,脑子里不知记下了多少故事。
我认识的一位盲人说书人,他说他脑子里足足记下了两百个较长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会轻易忘记。有一次,他连续说书五个多小时,一口气说了二十多个故事。
农村说书艺人随身携带的说书工具十分简单,一个用几根竹杆编的鼓架,一个小牛皮鼓,外加一个快板。
击鼓打快板是最基本的功夫,一般说书开场时会打一阵鼓,那鼓点忽急忽慢,忽大忽小,忽短促忽悠长,足见功夫。好的开场鼓能够一下子把人吸引住。
而说书人的说唱功夫更是了得,字正腔圆,吐词清楚,一动口仿佛具有磁力,大家都安静下来,仔细地听,仔细地品。那场景至今难忘。
如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农村人进城务工者日渐增多,农村已没有往日的热闹,而那些说书艺人也因为听众越来越少渐渐改行。
可惜,现在在农村已很难找到说书艺人的身影了。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梅香生,武汉作协会员,喜欢用文字表达对所有美好的敬意。累计已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大公报》《杂文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读者时代》《长江文艺》《思维与智慧》等全国六十余家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时评等作品200多万字。有诗歌和杂文曾获全国奖项。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