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不寐失眠医案的研究

研究背景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节奏明显加快,身心压力增大,身体和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的状态,这些因素都增加了人们的患病率,而失眠的发生,又进一步加剧了人们身心疲劳的状态。因此研究该病的发生和治疗,对于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研究目的 祖国医学对不寐病证的认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代医家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认识和治疗经验,创立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治法和方药,为我们治疗不寐病证,留下了极为宝贵和丰富的文献资料。本文以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名医类案》文献与现代中医药关于不寐的研究进展,在不寐病方面,现代中医药工作者对于该病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广度与深度,但从医案角度去探讨分析并总结其治法、方药者甚少。 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Access数据库结合SQL语句查询的方法,通过对《名医类案》医籍里不寐病中的210则处方,共268味药物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治疗不寐病的核心药物。笔者以《名医类案》不寐病为背景材料展开研究,利用计算机及统计学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与数据库统计结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借鉴着现代中医药工作者的经验,从组方用药的角度对诸不寐医案的处方用药进行分析,以其寻找出《名医类案》中的医家治疗不寐病的用药特色。研究结果 1核心药物 本课题对《名医类案》不寐病的处方总体用药进行分析,统计每味药物的使用频次,依据统计学原则,归纳出25味核心药物,按其使用频次高低排列,依序为:茯神、酸枣仁、甘草、远志、半夏、龙齿、生地黄、白芍、陈皮、茯苓、麦冬、牡蛎、秫米、黄连、石斛、竹茹、当归、人参、白术、柏子仁、栀子、石决明、夜交藤、枳实、丹皮。 2用药四气五味 2.1药味 甘、苦、辛味药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其中以甘味药物为第一,其次是苦味,第三则是辛味。 2.2药性 《名医类案》不寐病的高频药物,平性药物的频次最高,没有大寒药物,而大热的药物只有肉桂一种,可见诸家在组方选药时偏用平和之品。 2.3归经 《名医类案》不寐的用药中,以归心经的药物使用频次明显高于他者,而其他四脏归经则分布较为平均,归心经的药物,绝大部分为安神药所组成。表明了《名医类案》中不寐的病位,虽因不同脏腑之别而在治疗上各有侧重,但多宗心神主导睡眠理论来论治。 2.4药物配伍 从两味药、三味药、四味药配伍情况可看出,《名医类案》不寐药物配伍主要以安神、补气、补阴、补血、清热、化痰类药物相互搭配为主。结论 中医对每一类疾病的治疗都有着各自的用药特点和内在规律。本课以Access数据库结合SQL语句查询的方法,通过对《名医类案》不寐病中的210则处方,共268味药物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治疗不寐病的核心药物,以及药物类别、药物性味、二味药、三味药、四味药配伍的频次统计结果。统计结果表明:

核心药物共有25味,由高至低排序分别为

茯神、酸枣仁、甘草、远志、半夏、龙齿、生地黄、白芍、陈皮、茯苓、麦冬、牡蛎、秫米、黄连、石斛、竹茹、当归、人参、白术、柏子仁、栀子、石决明、夜交藤、枳实、丹皮。

常用药物类别共涉及13类,以安神药中的养心安神药物使用频次最高,是《名医类案》不寐病处方中的主要构成要素,补气药、补阴药、重镇安神药、补血药、平抑肝阳药、清热凉血药、理气药、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是处方中常用的配伍形式。常用药物药性使用频次以平性药物最高,主要以甘平药物为多,具有补虚效果,因药性平和故得到广泛应用。而寒、微寒、凉三者的频次加总高于温、微温、大热之加总,显示许多医家处方用药时,多选用各种类型的寒性药来治疗不同情况的热象,也反应了治疗“热象”在不寐病中的重要性。常用药物药味频次以甘味最高、苦味次之、辛味居第三,反映了补虚、清热、理气、化痰法的普遍性。常用药物的归经以归心经为最多,可知从心论治不寐为最主要的思路。

最后综合统计结果,结合医案中医家的论述,分析总结出《名医类案》不寐病的组方用药特点,分别为:1.从心论治为大法,药用养心与镇静;2.肝肾论治重阴亏,育阴潜阳为常法;3.心肾相交治不寐,还需化痰理脾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