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敢挑战人性的行为艺术家,在网上教你思考一颗石头

爱范儿5小时前

关注
5 个线上「胶囊房间」。

说到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你可能没那么熟悉,但你应该听过她的故事。

比如,让人们从她和男友乌雷(Ulay)的裸体之间穿行而过;

比如,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静坐716 个小时,和 1500 个不同的陌生人对视;

《艺术家在场 The Artist Is Present》,图片来自:WiffleGif

比如,将自己的身体麻痹 6 小时,任路人用 72 种工具对她做任何想做的事,以测验观众和表演者关联的极限,直到最后有人把枪伸进了她的嘴里。

《Rhythm 0》. 图片来自:xxx

这些挑战世俗、大胆先锋的艺术行为,让她也一度被人们称为称为「行为艺术之母」。

Abramović 的创作一直都自由狂野,每次线下进行都会引起各界轰动,尽管争议汹涌不停,但也让她逐渐声名鹊起。

虽然现在 Abramović 已经 74 岁了,但她也从未停止创作。

现在,她开始从线下转移,尝试进入艺术创作的新平台——互联网。

01 「行为艺术之母」带来的数字体验

Abramović 和艺术平台 WeTransfer 合作,在线上推出了一个名为 Traces 的展览。

因为它在互联网上呈现,所以任何人都可以来感受这次奇妙的数字体验。

但不像 Abramović 过去用身体表演的线下展,这次她希望人们能够体验能量在互联网上的转移——从时间的分秒流逝、身体内在的力量,到人和人之间难以捉摸的化学反应。

作品一共分为了 5 个数字化的「胶囊房间」,分别对应了火星之石、石英石、星夜、耶利哥玫瑰,以及他人的痛苦。

每一个房间,都基于 Abramović 人生中那些重要的时刻,当你看着这些物件呈现并与之互动时,就像进入了 Abramović 的大脑。

而当这些感受传递到每个人身上,又会连接每个人相同却又不同的情绪和记忆。

石英石

这个房间里,Abramović 讲叙了自己如何通过一块石英石,来想象整个地球的「记忆」。

进入房间,石英石已经在一片黑暗中自转,它能随着你鼠标箭头的滑动而移动,你的鼠标就像一个手电筒,能够照亮石英石的内部,穿过它的「身体」,折射出斑斓的光彩。

另外,当你按住鼠标移动这块石英石时,它也会随之变换方向。

Abramović 表示,她 1988 年在中国沿着长城徒步 90 天时,并询问当地最年长的人这里发生的故事时,开始注意脚下不同的地形,并思考它和人们心灵的联系。

她开始把地球理解为一个人体:石英晶体是地球的眼睛,碧玺是肝脏,赤铁矿/铁是流经地球的血液,铜是神经系统,紫水晶是心灵,而整个星球的记忆都存储在石英晶体中。

她希望将之前那趟旅程的感受,也通过这种方式来传达,让人们感受自己和地球相关的千丝万缕。

火星之石

第二个房间里,同样是一块石头,不过这块石头来自火星

它漂浮在半空中缓慢地翻滚,模糊的背景是人类长年探索的那个红色星球,有着崎岖不平的高峰,闪着深红色的沉稳光芒。

当你移动石头的时候,火星背景也会移动,就像你成为了这块石头本身,停留在浩渺的真空之中,感受宇宙的无尽辽阔。

与上个房间平静的背景乐不同,这里的音乐更加空旷、辽远、具有颗粒感,而且还是环绕式的。当你深深盯着石头转动,音频从右耳滑动到左耳时,身体更有漂浮和转动的临场感。

Abramović 曾收到过一个礼物,是一颗火星的小石头,让她产生了制造这个房间的灵感。

她希望人们的思想可以突破自我的局限,进入更深远的世界。

一只鸟的飞行,就可以影响马达加斯加的风。对这个世界有更全局的了解后,我们的生活或许会有另一番不同的面貌。

星夜

这个房间是 Abramović 对星空的想象。

很多人一看到星空,可能就会想起泛滥成灾的梵高星空网红展。Abramović 也侧面提到了这一点,她表示自己一直觉得印刷在书里面的梵高作品都很糟糕,直到她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见到了真作。

看梵高的画时,我有一种非常情绪化和身体上的反应。有时你不需要理解为什么某些事情会打动你,你的身体在你理解之前就已经理解了。

她认为梵高在创作上的敏锐度,就像他看到了空气的原子结构一般,才能描绘那种类似灵魂出窍的体验。「在现实中,这种体验就像粒子和电流在移动」。

于是 Abramović 把这种体验也变成了互动作品,人们只用按住画面不动,屏幕上的《星夜》就会无限放大成各种细微的粒子扑面而来。

你将会感到自己的身体里的神经末梢也变成了「碎片」,然后凭感官去想象——是什么影响着我们的身体,让我们时而活力、时而躁动、时而平静。

耶利哥玫瑰

一进入这个房间,你就会看到一朵耶利哥玫瑰正含苞待放。

耶利哥玫瑰又称为「复活草」,它就像一个「游牧民族」,能在极端恶劣的沙漠生长,漂移生活数百年,所以它也代表着生命永恒的美好寓意。

1978 年,Abramović 也和他的恋人 Ulay 在加利福尼亚的死亡谷遇到过这种植物。

这朵耶利哥玫瑰将在屏幕中将永远绽放,但当你点击它时,它就会加速生长,仿佛你在控制着这份饱满的生命力。

当你把它的花蕊移动到正对你,它就宛如在你面前疯狂盛放。

当你把花蕊倒过来,它就会快速收起花蕊,仿佛一切正回归最初。

这个房间的声音也是最具 ASMR 魅力的。你甚至能听到花开的沙沙沙声、咕噜咕噜声,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感觉。

Abramović 希望耶利哥玫瑰可以让人们思考自己的生命与大自然的关系。

他人的痛苦

最后一个房间,是各类历史事件下人们所遭受痛苦的照片。

她提到自己认识作家苏珊·桑塔格的故事,桑塔格曾写过一本《关于他人的痛苦》,聚焦战争摄影,探讨影像反映出他人的痛苦与观者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在观看惨无人道的战争中「痛苦」的照片时,「照片创造了多少同情,也就使多少同情萎缩」,桑塔格提到,「同情是一种不稳定的情感,它必须转化为行动,否则就会枯竭」。

只要我们感到自己有同情心,我们就会感到自己不是痛苦施加者的共谋,我们的同情宣告我们的清白,同时也宣布我们的无能。

这个房间没有太多互动的感官体验,仅仅只是让人在沉重的画面中,思考我们和世界上其他人的联系。

Abramović 希望大家可以观看痛苦,随后思考痛苦。

这次展览的五个「线上胶囊房间」,其实 9 月 9 日在伦敦老杜鲁门啤酒厂也有线下展,但只展出了短暂三天,然后就开始在 WeTransfer 的线上平台展出。

图片来自:The Blair Partnership

进入互联网领域后,通过集合视频、音乐、光线处理等数字内容,Abramović 能让全球更多人都能了解更多她的艺术理念,以及更亲密和私人的作品故事分享。

而观众也能从自身感受、人性明暗、生命自然、脚下地球、外星宇宙五个房间的五个维度,进行一次沉浸互动式的体验、感受、思考。

02 互联网艺术越来越多,成为流动的「新遗产」

比起 Abramović 过去的行为艺术,这次的互联网艺术看起来似乎并不那么激进和大胆。

但其实 Abramović 能够做出数字化的艺术尝试,已经是脱离之前所有作品基础的新探索。

因为 Abramović 过去的行为艺术,都以自己的身体作为大部分作品的主要元素,然后通过「物质」的方式来表现「非物质」的力量。

《及时关系》(Relation in Time)

对于行为艺术来说,从物理过渡到数字的转化要更加困难。

而现有的大部分数字艺术展览,包括摄影、绘画、视频作品等,都可以直接变成数字化的形式,在互联网进行线上展出。

当然,线上展出的效果和线下观看的效果还是有一些区别,毕竟数字艺术革命也才兴起 40 多年。

1985 年,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Jean Francois Lyotard 策划了一场开创性的新媒体艺术展览「非物质」,包含了大量交互装置、声音作品、电子通信早期形态实验,打开了新媒体艺术展览的大门。

《非物质》展览现场. 图片来自:Art Agenda

36 年后,数字技术已经迅速升级,AI、AR、VR、XR 各种技术形式纷至沓来,科技和艺术正不断融合并行。

2013 年,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我有一个梦》亚洲巡展,成了现在流行的沉浸式展览的启蒙,各类炫目场景和互动装置的形式,也让 Teamlab 展览在全球大热。

草间弥生《无限镜屋》

后来,基于莫奈、梵·高、毕加索、达利等艺术家作品的沉浸式展览此起彼伏,更是掀起了一股全景式、 VR 观展的风潮。

当一幅由 AI 创作的艺术作品《埃德蒙· 贝拉米肖像》,能够卖出 43.2 万美元(约人民币 300 万)时,数字艺术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Abramović 也在 2019 年推出了首个 MR(混合现实)表演作品《生命》,尽管不是真人表演,但她表示「增强现实也能让人们捕捉到表演者的能量。但前提是观众忘记它的存在」。

数字艺术在线下和线上都在尝试各种新的可能,同时也留下了各类具有历史性节点的艺术作品。

而完全「互联网化」的数字艺术,可以说是在新冠疫情期间才真正流行起来。

疫情最凶猛的时候,世界各国所有线下活动几乎全部取消,大多数艺术家也被迫让自己的作品「数字化」,全都变成图片、视频、虚拟现实的形式在网上呈现,现在, NFT 作品都成了最新的艺术浪潮

NFT 作品《十字路口》(Crossroad)

当然最开始这些艺术形式突然转变,让很多艺术家都措手不及。因为技术局限,呈现效果其实并不尽人意,但这样被迫的改变,也算是维持住了艺术作品的传播,避免造成发展断层。

各类艺术家不同阶段的作品,能在全球各地人们在居家的状态下,都能看到和欣赏作品,这些作品也以各种数字形式保存了下来。

Abramović 也是其中的一员。

很早的时候,她就已经把过去做过的每一件事、每一封信、每一张纸、每一次展览都用数字化的方式记录。她认为这是让行为表演能够推进到主流艺术中,并再次重演的方式。

疫情期间,她在网上开展的首次数字活动,就是将她练习的过程归纳成「阿布拉莫维奇方法」,然后和 WePresent 艺术平台签订一年的合作,让这些方法在这个平台分享给 7000 多万人。

这些方法包括喝水、数米、慢走、相互凝视等四类行为,它们看似简单,但能助人身心轻盈、专注、深入创作。

Abramović 表示自己在准备行为艺术表演时,通常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准备,也会开发不同练习来帮自己集中注意力、提高意志力,去跨越身体和精神的极限。

她希望将这种「本质」的方法,来通过互联网传递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因为这些练习不仅可以帮助我自己,也可以帮助到世界上任何职业」。

在 Abramović 看来,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

优秀的作品会建立非常强烈的情感联结,可以切实地改变人们的看法和感知。

图片来自:Artnet News

这次的 Abramović 的线上新展「Traces」,也像是「阿布拉莫维奇方法」的拓展,将此延伸到了更深、更广的心灵领域。

她让自己的作品内容和精神理念,通过互联网和更多人产生联结、传递启发。

与此同时,这个数字时代也留下了新的艺术遗产。

注:

 1.Traces 线上 展览网址 : wepresent.wetransfer.com/story/marina-abramovic-traces 2.「阿布拉莫维奇方法」网址: abramovicmethod.wetransfer.co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吴志奇,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相关推荐

  • 艺术家用石头和树叶“作画”,网友直呼:太解压,治愈强迫症

    油画酱前几天跟大家分享过一个用石头堆砌漂亮图案的艺术家,他将平时捡来的石头排列成极具韵律和美感的图案,让人看了直呼太解压.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真是太大了,万万没想到这样的艺术作品就能让人感到舒适和放松. ...

  • 以石头为画布,惟妙惟肖,难以置信

    人类在石头上画画可看做是人类的第一种艺术形式,从世界各地发现的古老岩画就是例子.这是一种独特和最古老的艺术形式. 现在,很多创意艺术家仍然在练习在石头上画画,使用丙烯酸颜料,他们把普通的石头变成宠物, ...

  • “人情薄如纸”,亲戚关系再好,这3件事也不能做,别去挑战人性

    亲戚关系可以说是最亲密的社会关系了,因为以血缘为纽带有着天然的亲密性. 如果在平日里我们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亲戚,而我们遇到亲戚拜托我们的事,我们也会不留余力地将它完成. 印象最深的是,我家三 ...

  • 永远不要试图去挑战人性

    文丨张是之 大概是去年年初还是前年年底的样子,有一位读者跟我借钱,而且想要借的数额还不小. 这位读者不仅跟我借,还跟我一个群里的其他读者借. 这位读者倒也诚实,说借钱是因为投资比特币赔了,而且赔的特别 ...

  • 韩国一次惨烈的偷渡群体死亡,挑战人性底线,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韩国一次惨烈的偷渡群体死亡,挑战人性底线,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 不要挑战人性

    关于人性,越来越感受到来自本能的威力,也不要挑战人性. 不要挑战,指着两个方面,一个是挑战自己,一个是挑战别人. 不必过分相信自己的人性,也不要挑战他人的人性. 不必去试探,试探本身就是错误,就是问题 ...

  • 挑战人性,突破禁忌,这部经典战争片美国人不喜欢

    其实要说越战电影,影迷们耳熟能详的就有很多,比如<全金属外壳>.<现代启示录>.<绿色贝雷帽>.<猎鹿人>等等.越战一直以来都是美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楚 ...

  • 苻坚的友好就是挑战人性?淝水之战是试金石,也有忠心耿耿之人

    十六国史系列故事-65,敬请点击"关注",查看更多内容. 十六国时期的北方,前秦天王苻坚是如此的特别.在征服各方势力的过程中,没有屠城,没有仇杀,只要放下武器,都受到友好的接纳,其 ...

  • 艺术家不是教出来的,但技法可以!

    Daniel Graves 丹尼尔·格雷夫斯 美国画家, (1949-) 艺术家不是教出来的,但是艺术技法是可以教的.我在学校中传承的就是技法,向欧洲历史中的大师一样,为追崇艺术的学生们提供一些工具, ...

  • 美育是终身的功课 艺术家林曦教大家这样提升审美能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谈到美的时候,想来每一个人都是心有向往的.但是为了美,我们愿意付出的往往很有限,也很少以美为标准去衡量事物的价值.很多朋友会和艺术家林曦说,你家里总是有花,买花多麻烦,不觉得累吗?但 ...

  • 德国艺术家,带着哲学思考创作水彩插画

    让更多爱艺术的小伙伴看到我们 今天老顾要介绍的艺术家是来自德国的青年艺术家蒂娜·伯宁(Tina Berning). 和很多新一代年轻艺术一样,蒂娜·伯宁从学校毕业以后也是在广告公司担任平面设计师,从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