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医疗”到底是什么?会给医疗体系带来怎样的改变?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作者:廖化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价值医疗的不同模式。随着我国经济新形势的到来和医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粗放式医疗服务模式也亟需被以质量、效率、效果、价值为宗旨,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内涵式健康服务模式所取代。“价值医疗”这一理念已普遍被我国卫生决策者、医保支付方和医院管理者所认可,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正在广泛进行。

有专家提出了“中国特色价值医疗”的理念,即在单位成本内追求更高价值,俗称“最高性价比”的医疗保健系统。既不盲目追求医疗费用最小化而牺牲医疗安全与质量,也不热衷于追求创新技术应用而引发过度诊疗、不当诊疗。

价值医疗需要向价值健康战略转型。随着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有专家指出,如何进一步深化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推进防治结合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如何让“互联网+医疗”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加强慢性病、重大疾病的防治管理工作,如何推进“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深入人心,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和改善健康生活方式等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认为应进一步深化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推进防治结合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慢性病、重大疾病的防治管理工作,促使价值医疗向价值健康战略转型。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现代医院的标志和价值医疗紧密相关,都是要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这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一是要从传统的规模扩张型发展转向内涵集约型发展,提高发展质量;二是要从粗矿型、经验式管理转向科学、精细化管理,提高发展效率;三是要从重点投资硬件建设转向重点投资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待遇和积极性。

国家卫健委体改司的专家提出以人为本的整合型服务理念,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系统连续为路径,以优质服务为关键,以机制改革为动力,将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通过完整链条串在一起,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有效、便捷、可负担的医疗卫生服务。可以在五方面发力:一是动员全民参与以人为本,让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自己健康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并有话语权和决策权。二是强化治理和问责,明确各级参与主体责任,明确顶层设计和规划,明确资源分配和落地措施等,保证每一项具体措施能够分解到每一个人每一个机构。三是调整服务模式,以需求为导向,以社区为支撑平台,为老百姓提供从出生到死亡的一揽子健康管理服务包,让服务链条不中断,并加强对健康危机因素源头的评估和管理。四是加强各方协作,以县域为平台,加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横向做好不同类别机构之间的合作,纵向做好不同级别之间的合作。五是建立支撑性环境,加强资源支撑和人才培养,推进医疗服务标准化,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绩效评价机制,提升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等。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发挥筹资最大效益。医疗卫生费用的增长要和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这几年的增速远远超过GDP增速,长期下去会带来财政投入压力的无限增大和医保基金穿底风险。从价值医疗角度出发,要严格控制医疗卫生费用不合理增长,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让卫生总费用这个总盘子发挥最大效益。

治疗过程中的医疗服务也是价值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对优质医院的界定有两个质量标准:机构质量和成果质量,我们现在还缺少对成果质量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德国对医疗过程的价值特别重视,强调质量就是标准,德国医院法规定患者不得要求医院提高超出医疗标准的服务,医院也不得向患者提供超出标准的服务。价值医疗符合中国社会健康发展的主旋律,我们终于关注到这个话题。

未来医疗行业将会非常重视患者参与,包括智慧医院建设、信息化建设、医保管理等等,患者都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患者参与数据会更有效地反馈给医院和医生,从而形成从医生到患者,再从患者反馈回来的医疗服务闭环,促进合理诊疗和价值医疗的实现。

“健康智荟”学术思想平台的专家提出,“价值健康”跳出单一经济指标,致力于实现更可确证、更为高效、更具经济性、更好服务体验的健康产出,保障每一位公民的法定生命权与健康权,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总体价值,并在医疗保障体系、医药供给体系等方面对其予以保障。

综上,价值医疗更加重视人民健康的整体性、协调性、可实现性,更加重视整合型服务和患者参与,更加重视全周期效果评价和对服务过程的标准化控制和评价。目前,我们对价值医疗的认识和探索刚刚起步,需要从医疗、医保、医药、患者等多方视角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分析和探索实践,通过政策推动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体制、发展创新健康产业等举措实现我国价值医疗的跨越式发展。

(以上内容主要整理自2020中国价值医疗大会专家发言)

转载授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