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太难?那是因为你不懂“习惯回路”,试试吧

孕育岛小儿喂养交流圈
圈主:孕育岛
81成员
进入圈子

“本文由孕育岛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在有孩子的家庭中,这些对话我们通常都会非常熟悉:

“抓紧写作业,也不看看现在都几点了”

“谁允许你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的”

“这么晚还不上床睡觉,在磨蹭什么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所有人的生活都有其明确的形态,但都是由各种各样的习惯构成的。

家庭生活中,永远上演着父母和孩子的“拉锯战”,父母总是企图在这些琐碎事情上胜过孩子,进而压制孩子。

孩子平日里的坏习惯太多,懒惰、拖延、撒谎成瘾……

这些看起来攻坚克难的问题,不仅影响了父母的心情,更影响了整个家庭的和谐,让亲子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孩子也越来越“无可救药”。

实际上,孩子会有这些行为,无非是养成习惯方面出现了问题。

在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坏习惯,一种是尚未养成的好习惯。而两种问题指向的答案都是“习惯回路”。


01用海豚的行为来看待“习惯回路”?

“习惯回路”如何定义呢?在正式分享这个概念之前,为方便理解,不妨一起了解一下,海洋馆中海豚是如何养成表演习惯的。

​在海洋馆中,每次海豚的亮相和表演,都会引来喝彩连连,这说明大家肯定他的表演。

每当听到音乐声响起,海豚总是能随着节奏起伏跳跃,让观众看得惊叹不已。

不管动作难度有多高,它总是在驯养员的指导下完美完成,不仅赢得热烈掌声,结束后还会有礼貌地向大家致以谢意。

原本在大自然中无所顾虑的海豚,为何毫无纰漏地完成给人类观赏的表演呢?不过是已成习惯的缘故罢了。

▼海豚的训练过程,与习惯养成机制异曲同工

在海豚幼年时,训练者就开始让他听音乐完成动作,通过音乐、训练者的声音或指定动作,刺激小海豚完成相关表演。

当然,在完成后,小海豚会获得属于自己的奖励——食物。

总是重复这一动作,小海豚的习惯就慢慢被养成,并且被不断重复、加强。直到长大,海豚们也仍然认为只有通过完成动作才能获取食物。

为了帮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海豚习惯回路的养成,接下来结构化地表明这个过程:

训练者的命令(刺激)⇒海豚表演(习惯行为)⇒得到食物(奖励)⇒训练者的命令(刺激)……(构成回路)

人的习惯养成也遵循这样的过程,先是接受外界刺激,接下来完成某种行为,然后获得某种奖励。长时间的坚持,让行为不断深化,渐渐形成一种习惯。

而孩提时期,正是养成习惯的最好时机。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太难?那是因为你不懂“习惯回路”!


02何为“习惯回路”?

“习惯回路”的产生,是孩子养成习惯的基础。

在查尔斯·杜希格的著作《习惯的力量》中,对于习惯是这样理解的。

“习惯回路”是由麻省理工的相关科研人员发现的,指一个人习惯的产生,运行和维持的一种规律。

▼“习惯回路”的内容和本质

简单说来,习惯回路有基本的三个要素:刺激、习惯行为、奖励,并以回路的形式维持和运转。

一个人习惯的建立是从刺激开始的,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对身体发出指令,接下来完成动作。

当这种刺激多次出现,回路的形成日趋成熟,习惯自然也就日积月累地形成了。

★三要素之“刺激”

这是孩子养成习惯的诱发条件,孩子之所以养成习惯,一开始都是有外界的刺激。

常见的诱发条件主要有孩子的本能反应、环境因素、生活经验、原则和规章制度等。

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就要让他接受更多的诱发条件。平日学会遵守规则、接受制度,并且理解和完成。

另外,强大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主观意识、判断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三要素之“习惯行为”

这是孩子习惯行为的表现方式,当孩子接受刺激后,所有的行为举动,都是对这种刺激的回应,当然,要依托于一定形式表现出来。

毫不夸张地说,习惯行为是整个过程的核心,也是最应该重视的一部分。

家长若想纠正孩子的坏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养成新的“习惯行为”。

★三要素之“奖励”

这是孩子完成习惯的收获,“奖励”存在的意义就是让孩子尝到甜头,明白正确的行为习惯,会给自己带来更多利益和收获。

当孩子记住这种感觉后,在面对类似情况时,会做出更符合大人期待的正确行为。

“习惯回路”的三要素相互依托,共同作用,只有当三者合为一体,才能让孩子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孩子早睡这个习惯养成的过程就是:孩子接受“刺激”(父母的引导、生活习惯、自我感觉乏累、不舒服等),然后做出“习惯行为”(即立刻睡觉),最后得到“奖励”(父母的表扬、更加有活力等),构成回路,养成习惯。


03父母试试“习惯回路”吧

一.这是个闭环运行的过程,提升孩子的抗干扰能力很有必要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曾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

所以孩子的习惯一旦养成,并且维持,将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习惯回路的三要素可以看出,想要形成回路并且运行,这必然是一个“闭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运行的状态和质量必然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比如孩子的毅力较差,父母起到了坏的影响,孩子没有长久坚持下去等。

习惯回路能正常运行的基础,是提升孩子的抗干扰能力。

既然孩子的年龄比较小,没什么自控能力,那么父母就要做好表率和引导,保证孩子生活的环境能起到正面导向的作用。

同时,父母也应该用更严格的标准去要求孩子,用原则和制度来强化孩子的习惯意识和执行能力。

当此类种种都得到提升后,孩子的抗干扰能力自然会更强,能自觉地抵抗不良因素。

二.找到对孩子最有效的“刺激”

之前我们提到过,“刺激”是孩子养成“习惯回路”的产生条件,不可忽视。

那么对孩子来说,最有效的“刺激”是什么?应该就是父母为其树立的良好榜样。

在孩子“习惯回路”的“闭环”运行过程中,原则和规章制度,生活常识和过往的经验,以及孩子最终获得的“奖励”,都是促进“习惯回路”的先决条件。

但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的影响才最为关键。

首先,这种刺激更加直观,更能够触动孩子的心灵,留下深刻印象,让孩子产生模仿学习的冲动。

在跟随父母的脚步,真正形成一个“习惯回路”之后,他们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体验,更有兴趣地持续这样的行为,这就是常说的“言传身教”了。

孩子的习惯绝不是一两天养成的,过程虽漫长,但若想成事,父母总要付出更多的心血。相信总有一天孩子会明白父母的苦心,反哺感恩。


04使用“习惯回路”养成习惯的过程中,父母需注意什么?

与其强制性地命令孩子,不如更巧妙地引导孩子。

比如在家庭中,我们都不希望孩子磕磕碰碰,但调皮的孩子总愿意感知周围的新鲜事物,难免会被桌椅板凳磕一下。

这时父母千万不要训斥孩子,甚至可以在孩子被桌椅板凳碰撞之前,故意让孩子撞上这些物品,疼痛的感觉会留下深刻印象。

这种身体上的接触会让孩子明白,这些尖锐、危险的东西会对自己产生伤害。多碰几次之后,就算家长不说,孩子也会对这些东西躲得远远的。

对于孩子来说,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在于自我意识尚未萌发之时,因而常说“好习惯要从小养成”。

除了时间能够让“习惯回路”不断被重复和固化之外,孩子在这时的思想和行为更容易被影响,家长更需重视和引导。

关键词:习惯养成、习惯回路、三要素、科学育儿、心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