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在农民丰收节怀念我的父亲

在农民丰收节怀念我的父亲
刘晓林
我的父亲做了大半生的农民!农民的悲欢离合较其他人群,或许更为真切。我父亲的悲欢离合呢?我感同身受。
父亲一辈子几乎没有停止过劳动,直到患了重病的后期,直到去世的前几个月!母亲走后的十多年里,父亲独自一人默然撑起了平淡却沉重的家。
日出日落,寒来暑往。每年,父亲按着自己的计划来种地——田间蔬菜种得满满的,田间粮食种得满满的。除了自家已有的地之外,又承包了几亩。自得其乐!自尝其苦!
我非常佩服父亲的韧劲,也许无奈藏于其中。不能改变环境,便适应环境。一个越到一定的年龄,越能体会其卓伟之处。越是艰难处,越是修炼时。越是寻常处,越是奇崛时。三十余岁后,我愈发俯首持之以恒的平凡。
在现代灌溉没有普及时,大多数的农村用抽水泵来浇地。漆黑的夜晚,父亲穿着雨靴,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拿着铁锹,在田垄里来回巡视。一方面,怕水漫入别人的领地,招来麻烦。一方面,怕水从自家的地里流失,做了无用功。这两者貌似一致,其实于农民来讲,的确不是一回事。甘苦自知,甘苦独吞。
盛夏,父亲背着打药用的喷雾器在豆角架中,来回穿梭。从药效考虑,在烈日当头之际打药,正是灭虫的最佳时间。未及完成半亩地,父亲早已大汗淋漓。湿毛巾披肩,也无法止热。衬衫如洗,水珠不时滴入泥土中……
当问起父亲,收成如何?父亲总是说:种的粮食够吃,蔬菜的价格也很好!除去日常开支,每年都有盈余……
我常这样想:“对于中国的农民来说,除了极个别的年份不算丰收,其余的都是丰收。”现实将农民打磨的无比坚强,只要有点滴的喜悦和点滴的提高,他们便在内心深处开满快乐之花。这是中国农民的真实状态,我想我父亲也不例外吧!
农民很容易满足,我的父亲很容易满足。但这并非说明他们没有理想!穷的独善其身,这是无比的智慧和莫大的自知。月隐星睡时,我常想起父亲的话:“人生在世,最起码的是不要给别人增加负担。要对得起自己父母的称号,让子女叫一声爸妈,哪能那么容易?要尽职尽责……”
农民丰收节到了!天堂中的父亲,身为农民的父亲,我不知他的悲喜,但我知他的希望——农民丰收了,农民的后代才会安心,国家才会安心。
父亲的音容笑貌自故乡的一隅传至我的脑海,清晰如昨,挥之不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