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别古钱币真伪小技巧:仔细甄别翻砂法
自从唐王朝开元通宝开始铸造流通以来,母钱翻砂的技术就成为后续朝代最为重要的钱币铸造技术,这种铸币方式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便、成币精美,但如果造假者也使用翻砂法来伪造古钱币,我们该怎么办呢?下面文瀚乐拍就来梳理一下关于翻砂法的甄别技巧。
翻砂法在铸造时需要砂子和铜质亲密接触,因此最初铸造好的铜钱,往往能清晰感受到砂子的颗粒感,这是后来机器铸造所难以模仿出来的。而且砂子的颗粒感会依据不同时间、地点、铸造工匠的差异,导致粗细均匀程度不同,如果看到颗粒感均匀甚至很有节奏的沙粒感,基本就可以判定为假币了。
古代时候,为了保证钱币的铸造质量,就要求铜质紧密细致,光洁度高,而且这些铜钱在日常的使用中,会产生自然的磨损,磨损之后的铜线会显得温润而有光泽,这种感觉就像是盘过的核桃一样。但是伪造的铜钱有的铜质疏松,表面砂眼气孔多,表面的光泽往往不是那种温润的自然光泽。
翻砂法在铸造钱币的时候,子钱往往会比母钱小,钱型愈大,这种情况愈明显。而且古代的母钱翻砂过程中,往往砂模受力均匀,钱币的厚薄也基本一样。而伪造者通常只能用相对精致的子钱来铸造,钱币的尺寸更小,而且由于取钱时由于砂范受力不均,很容易出现变形,导致伪造的钱币自身厚薄不均,这种现象在大钱的伪造过程中显得尤为明显。
此外,伪造的古钱币在钱币成型后的打磨方式有所不同。古代的母钱翻砂铸造过程中往往是大批量生产,然后将浇铸成形的毛胚用方形木棍穿在一起,固定之后转动轮轴,在转动中用锉刀锉边,因此锉痕是绕钱而转。伪造者一般没有那么大的产量,更多的是少量或者一枚钱币与锉接触,一下一下地锉,逐步打磨,这样的结果就是锉痕会显得凌乱,没有规则。
刚流通的钱币基本上都有锉痕,有些古钱币未经流通就被深埋地下,挖出来之后你会在上面看到明显的锉痕,文字看上去也很生涩,如果钱币在社会中流通过久,则会锉痕消失、文字平夷。而伪造的新钱往往很难做出自然的锉痕效果。
然后再说铜钱的穿孔,那些传世的铜钱由于长期穿在绳索上,穿孔自然磨损,光滑无棱。而伪造的铜钱通常是用锉刀锉孔,或者是用麻绳来打磨钱的穿孔,但是和真正的古钱币相比,伪造的古钱币由于人工挫磨,很难掌握合适的轻重和磨损程度,因此穿孔并不自然。
有些伪造的钱币翻铸不精,导致钱币的圆形外廓与方孔并不规矩,这时候的伪造钱币往往就得再用锉刀修复,影响钱币的整体效果,如果遇到轮廓不规则、或有刮削痕迹的古钱时更需要留心是仿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