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红烛(9)
温老师的教育局之行,以无果告终。经县局秘书股的傅秀芳老师一番解释鼓励后,心情的天空云开雾散,渐渐地变得晴朗起来。毕竟是全场教师中唯一人选,毕竟是光荣使命。一份信任就有一份荣耀,为了这份荣耀必须抖擞精神,化压力为动力,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离出发时间只有一个星期了,准备工作进入倒计时。他一边交接班级的教学工作,一边为学生站完最后一班岗。妻子这边则无须过多解释,他是模范丈夫与称职父亲,他必需充分利用出发前属于自己支配的短暂时间,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家庭做好可以提前做的体力活。上山打柴草是最艰巨的任务,尽可能储备充足一些的燃料,为仍未谋面的宝宝提前准备点什么,是当务之急。
这次抽调到揭阳参加四清运动的工作队员,农场一共派出四人,分别来自各个行业,他们是邓崇生、徐凤侨和社青徐焕生。从温老师的自述中获悉,他被派驻至揭西县龙潭公社井田大队石溜头生产队的一位农户家里,称之为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户”。 除了要与农户三同外,对工作队员还有“三不准”的硬性规定,从他的自述中看到“不准食鱼、不准食肉、不准食蛋”的三不准内容,感觉有点不近情理,我好奇地百度了一下,还真是这么回事。实事求是是温老师的为人的风格。
当年潮汕的农村地区,住房问题是最突出的民生问题,群众居住得十分挤拥,人畜不能分居是普遍现象。传说因没有猪圈,这老猪处于是放养状态,成天自由自在地满屋巷跑,想上谁家就上谁家,随便探班无须请示;晚上则用绳子拴在房间里,虽暂时失去自由,但能与主人同宿,也非常荣耀,天刚亮就得牵出去拉屎拉尿,听来简直有点天方夜谭。这些都是传说,可信度极低,但在温老师的自述中,记录了他与禽畜同住的情况,虽然他的被帐沾满了酸臭味,亲身体会了“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感受。他的百味人生中骤然多了一味。
据查,当年四清运动在农村表现为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后期在城乡中则以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和清经济为表现形式。在城乡开展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大四清”为表现形式,所取得的成果历史已有客观的评价,四清工作队员在与群众“三同”过程中,营造了良好的干群关系,他们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经过“三不准”规定的洗礼,四清工作队员,那时的你们也是很可爱的人!
据温老师回忆,在为期一年的四清运动行将结束时,他在“三同”过程中不怕苦不怕累的出色表现,受到四清工作团的大力表彰,总团的负责同志还曾以“这样的同志何以不培养入党”,问责过下边的负责人。关于此事,温老师亲自与总团的负责同志解释:“他们曾多次推荐我入党,只是我认为条件还不具备。”不是中共党员的温老师,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地工作了一辈。
温师说,四清工作于当年农历12月底圆满结束,春节前的腊月28日与当地群众辞行,送别的队伍中扶老携幼,依依送别的情景让人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