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京城恶少蜕变成清正官吏和唐诗大咖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张风莉,来源:(ID:tsgsc8)

2016年2月11日13:49分,网络营销人杜子建发了这样一条微博:“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这两句诗我特别喜欢,想再续两句,但恨才华不够,求助网友帮忙续一下,我送酒,最好的送拉菲。

原以为是小范围内的自娱自乐,让杜子建没想到的是,这条微博引起了网友们的极大关注。

短短三天时间,这条微博被转发9万多次,评论2万多条,阅读量更是达到了1800多万,连知乎、豆瓣的网友也被动员起来,拿出熟读《唐诗三百首》的功力,开始对下联。不少网友还留言:“这年头没点文采,都不好意思混微博界了。”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这两句诗穿越了千年的风霜,俘获了无数的心灵,但它却不是出自杜子建之手,它是从一句古诗化用而来的。

中唐诗人韦应物,才是它的原创作者。

皇帝侍卫,京城恶少

公元737年,投胎小能手韦应物,出生于唐代最显赫的家族——京兆韦氏。韦氏一族的主支,从西汉时就已迁入关中,定居长安,自汉至唐,代有人物。当时有谚云:“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韦应物的曾祖父曾担任过武则天时的宰相,他的祖父官至宗正少卿,他的父亲韦銮是宣州司马参军,同时还是一位有文艺情怀的山水花鸟画家。

出生在这样的世宦之家,韦应物从小优越感十足,他肆意玩闹,不喜读书,他觉得家族的荫蔽,会给他足够的富贵与荣耀。

十五岁那年,韦应物被选拔为玄宗皇帝的亲近侍卫。他陪着玄宗与杨贵妃,宴饮游乐,醉生梦死。

与君十五侍皇闱,晓拂炉烟上赤墀。

花开汉苑经过处,雪下骊山沐浴时。

——《燕李录事》

作为皇帝的贴身保镖,韦应物不但享尽富贵奢靡,而且得志轻狂,恃宠而骄。一个荷尔蒙分泌正旺盛的少年,所能想到的为非作歹之事,韦应物一样都没落下。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逢杨开府》

韦应物最喜欢与京城的地痞无赖交往,那些犯了事的亡命之徒,常来向他寻求庇护。每当这时,韦应物总是豪爽地拍着胸脯:“就在我这里好了,有你韦爵爷在,看谁敢动你一根毫毛!”

皇帝不需保驾的时候,韦应物就自由了,他痛痛快快地开启他的混账生活模式:白天聚众赌博,晚上则率领一帮小喽啰,专门去骚扰欺负民女。

对横行霸道、无恶不作的韦应物,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韦应物更加肆无忌惮,无法无天。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

——《逢杨开府》

如果大唐就这样一直繁华和鼎盛下去,韦应物一生的遭际或许不会差不到那里去,至少他能衣食无忧,从一个朝廷里的小恶棍,没有悬念地混成一个老恶棍。

但是再好的梦,也有惊醒的时候。公元755年,渔阳战鼓杀声震天,安禄山率领叛军攻进长安,大唐山河变色。杨贵妃的霓裳羽衣曲被迫中止,韦应物无恶不作的古惑仔生涯,也在一瞬间碎成了渣渣。

安史之乱,浪子回头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亲信仓皇逃走,没有来得及跑的豪门子弟、官员家眷,叛军见一个杀一个。

他们既杀人,也掠夺财物。很多豪门贵族的家产被叛军洗劫一空。韦应物一家也没逃过这次劫难,曾经朱门酒肉的花花公子,现在一贫如洗,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逢杨开府》

他恨玄宗,恨玄宗丢下他们不管;他恨安禄山,恨他粉碎了他曾经拥有的一切。可是捶胸顿足,呼天抢地,又有什么用呢?

可怜蹭蹬失风波,仰天大叫无奈何。

弊裘羸马冻欲死,赖遇主人杯酒多。

——《温泉行》

为了生存,韦氏家族的人,大量逃向南方。在颠沛流离的逃亡中,韦应物才发现,原来在巍峨的皇城之外,天底下竟然有那么多的老百姓,朝不保夕,痛苦不堪。

韦应物的内心被强烈地震撼了,他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他想学习写诗,像杜甫那样,把这个乱糟糟的世界写进他的诗里,可是他“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没有学问,就从头学起。韦应物“焚香扫地而坐”,废寝忘食,发奋苦读。

756年,韦应物结婚了,新娘叫元苹,是北魏皇室的后裔。元苹温柔贤淑,知书达理,辛勤操持家务之余,她对女儿“手教书札,口授《千文》”;和丈夫一起“诵读诗书,玩习笔墨”。

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使韦应物放荡不羁、乖僻顽劣的性情,渐渐收敛。他在太学认真读书,同时开始学习作诗。

初入仕途,痛失挚爱

763年的秋天,27岁的韦应物步入仕途,担任了洛阳丞。洛阳曾是繁华古都,一代名城,但是安史之乱使洛阳山河残破,满目疮痍。韦应物感时伤怀,在《金谷园记》一词中写道:

嗣世衰微谁肯忧,二十四友日日空追游。追游讵可足,共惜年华促。祸端一发埋恨长,百草无情春自绿。

两年后韦应物又任河南兵曹,因惩办不法军士,韦应物被诉讼,他愤而辞官,闲居洛阳。

失业了好长时间,直到774年,38岁的韦应物才做了京兆府功曹。韦应物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困顿了那么久,终于有了一份稳定的俸禄。本想让家人过几天好日子,但是没想到两年后,元苹就已去世,年仅36岁。

元苹的离世,使韦应物悲不自胜,他亲自为爱妻撰写了墓志:

“昧然起安,忽焉祸至,方将携手以偕老,不知中路之云诀”,

“香奁粉囊,犹置故处,器用百物,不忍复视。”

2007年,韦应物家族的墓志在西安南郊出土,并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其中就有元苹的这方墓志。

▲书法碑帖韦应物·元苹墓志

元苹去世的时候,因为贫困,办丧事用的房子还是租借的,所以韦应物一直沉浸在自责与愧疚之中:“又况生处贫约,殁无第宅,永以为负。”韦应物的哀思难以排遣,他只好一首一首地写悼亡诗。

在和暖的春天,目睹杨花,韦应物惆怅满怀:“旧赏逐流年,新愁忽盈素”;在晴朗的夏日,韦应物山中独坐,如有所失:“无人不昼寖,独坐山中静”;一年一度的除夕,看着万家灯火,韦应物“忽惊年复新,独恨人成故”。

元苹离世时,儿女还小,送葬完毕,韦应物如丧魂魄,凄凄惶惶;孩子们则扯着爸爸的衣襟不愿离去,哀哀号哭。那种悲伤的情景,令人动容,不忍卒读。

俯仰遽终毕,封树已荒凉。

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

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

即事犹仓卒,岁月始难忘。

——《送终》

成婚二十年来,元苹与韦应物相濡以沫,伉俪情深,尽管奔波辗转,潦倒困顿,元苹却从无抱怨,还常常劝慰韦应物,功名利禄乃身外之物,不必过于强求,只要无愧于心就好。

所以尽管仕途蹭蹬,韦应物的内心一直是安定的,因为他有一个善解人意、知书达理的好妻子。是元苹给了他改过自新的勇气,是元苹给了他一个男人的自信和尊严,是元苹给了他乱世中最朴素的幸福。

现在爱妻已去,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每每想起元苹的温柔慈爱,明理大度,韦应物不禁感伤涕下:

染白一为黑,焚木尽成灰。

念我室中人,逝世永不回。

结发三十载,宾敬如始来。

提携属时屯,契阔忧患灾。

——《伤逝》

韦应物一共为爱妻写了十九首悼亡诗,他的悼亡诗,深挚感人,既有对往日恩爱岁月的怀念,亦有对元苹默默奉献、操劳一生的感激与负疚之情。清人乔亿在《剑溪说诗右编》中说:“古今悼亡之作,惟韦公应物十数篇,澹缓凄楚,真切动人,不必语语沉痛,而幽忧郁湮之气,直灌输其中,诚绝调也。”

刺史任上,常忧民生

四十岁以后,韦应物重出江湖,他曾短暂留京任职,大多数时间在地方做官。他做过尚书比部员外郎,做过县令,但他做的最多的,还是刺史。

783年,47岁的韦应物任滁州的父母官。滁州是个好地方,两百多年以后,欧阳修因遭贬谪也来到了这里。欧阳修忙完政事,就和随从们上琅琊山游玩,“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韦应物似乎没有欧阳修这样热闹,浪漫。闲暇之余,他更多的是行走在田间地头,与农民樵夫攀谈。他痛心地看到,安史之乱使社会生产遭到了很大的破坏,田园荒芜,民不聊生。目睹农民的艰辛,韦应物有愧于自己领受的俸禄: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观田家》

与欧阳修相比,韦应物或许更喜欢独处。一个暮春的傍晚,刚刚下过一场大雨,韦应物信步来到滁州西涧,他看到了一幅寂静幽深、旷远恬淡的画面: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

这幅画面,其实就是韦应物内心世界的投射,此时,他的心境就如这雨后的西涧,没有尘世的喧嚣,只有悠远、宁静和淡然。

785年,韦应物离开滁州,做了江州刺史。在江州任上,繁杂的政务使他疲惫不堪。但是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他时刻怀着勤勉之心,竭尽所能去关心江州的百姓。

到郡方逾月,终朝理乱丝。

宾朋未及宴,简牍已云疲。

昔贤播高风,得守愧无施。

岂待干戈戢,且愿抚惸嫠。

——《始至郡》

788年,韦应物的职务再次变动,任苏州刺史。一到苏州,韦应物就喜欢上了这座古老的城市,它的美丽,它的富庶,让韦应物只想留下来,再也不想离开。

始见吴郡大,十里郁苍苍。

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合沓臻水陆,骈阗会四方。

俗繁节又暄,雨顺物亦康。

禽鸟各翔泳,草木遍芬芳。

——《登重玄寺阁》

虽然任苏州刺史时,韦应物已经52岁,但他勤于政务,奖劝农桑,关心民生,抚恤孤寡,当地的老百姓,对这位平易近人还会写诗的“市长”爱戴有加,将他亲切地称为“韦苏州”。

韦应物是一个颇有良知的人,人民越是给予他赞誉,他越是内心愧疚,惴惴不安。他为官多年,所到之处,看到的皆是百姓流亡,生灵涂炭,所以在为民生多艰痛心之时,韦应物更多的是为自己没有好好尽职而自责: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时圆。

——《寄李儋元锡》

山水诗人,酒慰风尘

791年,韦应物任苏州刺史届满,没有接到朝廷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没有路费回京继续候选,官舍又不能再住,他只好寄居在苏州无定寺内,一年后就去世了。

韦应物的一生,甘苦并存,大起大落。他出生富贵,少年荒唐;中年漂泊;晚年客死异乡。他的人生,犹如一支乐曲,起句高亢嘹亮,华丽无比,接着调子渐渐低了下去,最后在苍凉和落寞之中,慢慢消失。

韦应物没有李白幸运,赶上了盛唐的好时候,可以一路山水,赋诗豪饮。他活在多灾多难的中唐,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曾经试图将他抛弃,但是韦应物在重重包裹的黑暗中,奋力化茧成蝶,在唐朝的诗歌王国,最终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辉光。

在中唐的乱世里,杜甫用诗歌写了一部历史,记下了一个时代的伤痛;韦应物没有走这条路线,在劈面而来的惊涛骇浪中,他开辟了一方山水田园诗的天地,安静地在里面耕耘。

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后人常以王孟韦柳并称。在他的山水诗中,又以五古成就最高,其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有“五言长城”之誉。

韦应物一生主要在地方做官,并且频繁调动。不停地奔波辗转,使他尝尽天涯羁旅之苦。用什么消解心中的块垒,用什么驱逐无边的惆怅?

对于韦应物来说,他只需一瓢热酒。喝了这瓢热酒,他就会忘记生民的离乱与仕途的失意: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心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弄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简卢陟》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悲伤失意之时,我们不妨也像韦应物一样,来一杯酒,热热地喝下,让所有的劳累风尘,顿时消释;让恓恓惶惶的内心,复归平静。

因为这个世界,终究是美好的,即使白雪曲未遇知心人,也不算什么。看,那雨后的涧树,是多么清新;那山中的鸟儿,正在啼鸣弄春。

-作者-

张风莉:笔名雨枫,中学语文教师,甘肃省白银市作协会员,公众号《唐诗宋词古诗词》专栏作家。


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后,

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