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你可能高估了原生家庭

本文首发于故事飞船
全文约3836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故事飞船公众号▲

7月,我收到了CC发来的一张B超照片,是她腹中三个多月的宝宝。为避免我辨认不清,她还细心地用笔勾勒了轮廓。我有一些震惊,但更多的是欣慰与庆幸。她从几近破碎的原生家庭中走出,依然拥有爱人与被爱的能力。

飞船故事会Vol.4   把一切都归咎于

原生家庭,这不公平

故事飞船编辑部

文|小甜豆

01

不被期待的到来

CC是家里的老二,她上面还有一个年长她13岁的姐姐。90年代初期,二胎还远没有开放,CC的出生是正儿八经的超生。因为已经有了一个女儿,家里更希望再添一个男孩儿,于是理所当然地,为了这次超生所做的一切准备,包括需要付出的物质代价,原本都是在预期二胎是男孩儿的情况下做出的,所以她的到来对家人来说并没有那么愉快。

「老二又是女儿」带来的失落以及超生面临的压力,在CC这里不断积攒、发酵,最终爆发。于是很快,刚出生50天还裹着襁褓的CC被送往妈妈的老家,由外公外婆抚养。而不久之后,父母原就已经摇摇欲坠的婚姻终于走到了尽头。虽然CC名义上判给了妈妈,但其实在她7岁前,仅仅只是在逢年过节妈妈回老家探望时,与妈妈打过几次照面。

▲童年时的CC▲

CC真正开始与妈妈生活在一起,是7岁上小学之后。为了保证她的受教育质量,妈妈把她从老家接回身边,送进了市里的小学。但血缘关系上的母女亲情被没有强大到战胜了7年未相处的生疏与隔阂。整个青春期,CC与妈妈平静交流的时光寥寥无几,大多数时候总是没说上几句就互呛了起来。「现在想想其实挺没必要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家也都是在发泄个人情绪——我妈有很多艰难,我也有太多不被理解的愁闷。吵架、冲突可能甚至与我们本身无关,就是纯粹地对生活的发泄。」

CC回忆起那个阶段,稍显难为情地说,「初中本就处在人生比较叛逆的时期,想法做法很容易走极端,我和我妈的矛盾也有这部分的因素存在,谁都不愿意让步服软。」从小学到初中,CC与妈妈的关系时常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CC无法理解单亲的妈妈承受的生活压力,妈妈也不包容CC青春期的叛逆。「那时候我常常觉得我妈恨我,我们就像被迫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两个仇人。」

02

妈妈无法成为端水大师

CC的童年和姐姐的童年有种白雪公主与灰姑娘的感觉。同样是女儿,但CC与姐姐在家里的待遇却天差地别。姐姐早她13年到来,那个时候父母新婚燕尔,对即将到来的这个小生命充满期待和祝福。

那时候他们还很年轻,满怀惊喜地迎接婚姻中第一个爱的结晶。第一次为人父母,他们也在积极地学习,如何去养育、如何去爱。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充满新鲜感的,但面对我就不一样了,我是老二,还是个女儿,他们心里的落差你能懂吧?

图源网络

姐姐读书的时候,家里条件还不错,父母的感情也好,把全身心的爱都投入到了这一个孩子身上;等CC回到妈妈身边开始上小学的时候,姐姐已经被家里送出国留学了,而供养一个孩子在外的开销已然让家里的负担到了极限,所以CC童年的生活条件远不如姐姐当年那么优渥。

姐姐是在妈妈身边长大的,和妈妈的年龄差距也小一些,所以自然而然,在CC眼中,姐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才更像是母女。而面对叛逆的CC,妈妈也时常拿她与优秀乖巧的姐姐比较,这无疑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她们的矛盾。对待CC,妈妈更像是出于责任的管教、养育,而给予她的温情和抚慰却很少。

如果说3岁还是懵懂无知,那6、7岁怎么着也都有了点自我意识,我也困惑过,为什么妈妈更爱姐姐,但长大后想想,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我那时候也更爱外公外婆。你不能要求一个人对待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人,和对待与自己只有几面之交的人可以一视同仁。」

理解归理解,但童年时代物质与感情的双缺失,还是让那时候的CC饱尝了不少苦涩。这种苦涩又化为更变本加厉的叛逆,去对抗忽视与区别对待。

03

自我成长与和解

我和CC相识于初中,见证了她多年来与家庭的摩擦、冲突与和解。我一直觉得,她要不长歪,需要付出比我们更多的努力,毕竟家庭给予她的引导和关注相对来说要比普通的双亲家庭少得多;也会觉得以她的成长经历,未来如果对进入婚姻、生儿育女抱有抗拒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何况身边也有其他状况与CC相似的朋友,或多或少印证了我的预判。

但CC是个例外,她成长得出乎意料地好。在经历了初中短暂的叛逆期之后,她和妈妈的关系有了一定缓和,不再那么针尖对麦芒。但她还是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过,一定要离开家。所以高考填志愿时,她选择了外地的大学。她说也是在那时候,妈妈似乎意识到了她的成长与她们即将面对的第二次分别,于是突然想要做些什么去弥补曾经,也为了留下更多回忆。所以直到那时,CC和妈妈才真正地谅解彼此,开始尝试着更亲密地去相处。

图源网络

但大学毕业后,CC还是选择了留在外地工作。「我们已经彼此释怀了,在度过了青春期碰撞更年期的那些岁月之后。」这是CC在聊到自己和妈妈关系时说的话,「可那不代表隔阂与代沟就不存在了,我还是不习惯和她生活在一起,我们的理念也太过不同,离得远些反倒自在。

这几年我们总听到这样一句话,孩子永远在等父母的一句「对不起」,而父母也永远在等孩子的一句「谢谢你」。其实也许,话虽未说出口,但早已将两句话融入了相处的点点滴滴中。

04

别把所有锅都甩给原生家庭

在和CC的聊天过程中,她不断强调,原生家庭的力量只足够「影响」,而达不到「塑造」。她不太赞同原生家庭能够决定孩子未来个性甚至命运的观点。「原生家庭的影响是有,但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原生家庭,还会接触到太多的人,同学、朋友、老师……他们难道不会对你产生影响吗?说白了,很大程度上还是要看我们自己选择怎样的模仿对象,为自己规划怎样的道路。个人的心态同样很重要,如果你愿意多看一看事情好的一面,可能也就不那么容易偏激和极端

不过CC也一直说,自己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其实最少不了的是童年时外公外婆对自己的影响。CC觉得自己很幸运,在幼年时因为有外公外婆的存在,而避免了直接面对崩坏的家庭关系。「他们在我7岁前其实扮演的就是爸爸妈妈的角色,从小到大我从他们身上接收到了太多来自家庭的爱与温暖,这也就是我说的,我看到的美好的一面。

关于婚姻,我也问过CC,是否有某个阶段,因为受自己家庭的印象,而产生的抵触和厌恶。她坦言是有的,尤其是懂事后了解了父亲的背叛,以及妈妈不断强化的对于父亲和婚姻的抱怨,都曾一度让她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毫无期待。「但随着成长后你也会知道,婚姻不单是负面这一种样子。同时父母婚姻的失败也让我在择偶的时候更加谨慎,或许无形中也帮助我规避了一些风险。」

19年8月,CC与相恋两年多的男友步入婚姻殿堂,组建了自己的小家。

▲CC与丈夫的日本蜜月之旅▲

05

开心一点,对宝宝好

CC是一个极富生活热情的人,结婚的新房大到装修家具,小到各处的配饰,全是她亲力亲为监督置办的。平时对待日常琐事也十分有仪式感,短短几天的五一假期,她也会根据规划仔仔细细地写在小白板上。

童年的那些晦暗似乎没在她身上留下影子,一眼望去,只见周身坚韧温暖的光芒。我问她是如何克服过去的,她说那只是自我成长的必然过程,「人不能永远耽于自怨自艾,为当下的境遇钻牛角尖。只要你愿意,身边的人和事都可以帮助你成长和进步。

「我一直记得初中班主任说过的一句话,人生本就短暂而苦涩,为什么还要去栽培苦涩呢?人终归还是要活得乐观一点,日子才不会这么艰难。何况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对宝宝好呀!」

▲CC的朋友圈图片▲

说起孩子,CC的语气罕见地柔软了下来,如今这个小生命在她的腹中已经与她共处了5月有余。回忆起第一次拍B超,在显示器上看到宝宝的轮廓,她依旧觉得神奇而惊喜。

我问她会对孩子有什么期待,她急不可耐地罗列了一堆与我分享。

首先是觉得,自己作为成年人的责任越发重大了,毕竟教育好一个孩子实属不易。

对于孩子,首先当然是要健康;然后就是人品,人品过关才会有敬畏之心,才会对社会、对规则存有审慎;再下来就是责任感,首先学会对自己负责,然后对其他个体负责。

我知道世界很残酷,竞争也只会越来越激烈,但如果有可能,我还是希望Ta尽量快乐。

▲CC怀孕后第一次做B超▲

CC的人生在世俗意义和她的自我认知中都按部就班地向前走着,没人比她更值得美好的未来。

今日互动话题:点亮「在看」并来文末留言,说说你对原生家庭的看法吧!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