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最忌讳父母互相拆台

全文1917字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养育孩子,夫妻之间在某些问题上理念不同、存有分歧是在所难免的,如何去权衡、解决这种不一致,统一理念教育孩子,是家长需要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而在一些家庭中,家长其中一方教育孩子的时候,另一方直接反驳、拆台,或是因分歧而当着孩子面争吵,这是十分不可取的,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大。

01

影响一:教育失去该有的效力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我们并不陌生:

妈妈平时给孩子立好规矩,不许吃零食、不许玩手机,但到了爸爸这里却认为没关系,经常纵容孩子偷偷摸摸吃;

孩子做错了事,爸爸妈妈决定要惩罚一下,让他长个记性,爷爷奶奶却护着孩子,替孩子说话。

以前流行的教育理念“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如今看来是有待商榷的。

如果一个家庭中,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两种标准、两套法则,这种教育通常会以失败告终。

当孩子对于同一个问题听到两种声音,他会不知道到底应该听谁的、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之前对孩子的管理和引导,效果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教育理念的分裂,会破坏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权威。

“聪明”的孩子很可能会利用家长之间的这种不一致钻空子,和袒护自己的一方为伍,推卸责任,甚至学会撒谎,阳奉阴违,变成两面派。

比如妈妈管得严,不许孩子玩手机,孩子知道爸爸好说话,就央求爸爸给手机玩,被发现后,还理直气壮:“爸爸说可以玩的!”“妈妈坏!”

在严格的一方面前假装表现得很好,但到了宽松的一方,就肆无忌惮,显露出原本的样子。

这样的教育,不利于孩子养成好习惯,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

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父亲对孩子的要求必须跟母亲对他的要求保持一致。
只要孩子感到父母对'可以’、'不可以’等概念有不同的看法。那么,即使最合理的要求,在他们看来也会是暴力、强制,是对他自由、欲望的践踏。
这样就会让孩子养成任性、不讲理的恶习。”
02

影响二: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

记得曾看过的一个新闻:湖南的一对夫妻因教育孩子意见不一致打了起来,孩子吓得赶紧报警。

原来,孩子今年上一年级,因为数学没考好,被爸爸在接回来的路上狠狠批评了一顿。

孩子哭着回到了家,妈妈看到孩子十分心疼,就责怪爸爸“不应该在路上批评孩子”。

爸爸认为自己没做错,干脆连妈妈一起责骂。被责骂的妈妈火气也不打一处来,两人就这么从争吵升级到扭打。

父母的关系不仅决定了家庭氛围的稳定和谐,也深刻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性格发展。

父母当着孩子面争吵,无疑是孩子眼中的恐怖片,会严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内心充满恐惧、难过。

尤其是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争吵,孩子更会觉得是自己的错,陷入自我怀疑,性格变得敏感自卑。

还有的家长,喜欢在孩子面前说另一方的坏话:

“别听你爸的,他知道什么,自己没本事,有什么资格管你。”
“你妈就像个长舌妇,天天叨叨叨!”

家长自己发泄爽了,留给孩子的却是无尽的困惑和压力,不知该如何面对爸爸或妈妈,容易心理扭曲。

另一方面,孩子也很可能因害怕父母关系恶化,小小年纪就学会察言观色,压抑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过早懂事。

03

在夫妻统一战线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身边一位朋友做得很好。

朋友家女儿刚升入一年级时,显现出了很多问题,贪玩、写作业不认真、叛逆。

妻子对女儿要求严格,每天辅导女儿学习时都要上演“母女大战”,经常情绪失控朝孩子发脾气,但情况却没有好转。

朋友看妻子教育孩子,自己都快抑郁了,觉得不是办法,就和妻子商量,以后孩子的学习由他来负责。

一开始妻子很不认可他的教育方式,私下里说他太放任孩子了,朋友耐心和她沟通: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能把她逼得太紧,管得太多。”
“既然交给我了,你得信任我对不对,你就开心做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就这样,朋友开始负责孩子的学习,妻子负责日常生活。妻子有了多余的时间,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心情、状态都好了,整个家庭的氛围都变得更和谐温馨。

孩子少了高要求、高期待带来的压力,在爸爸的引导下,学习也逐渐步入正轨。

教育孩子是要讲策略的,夫妻二人应该是齐心协力、相互配合,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形成的合力,才是对孩子帮助最大的。

比如妈妈的情绪管理能力差一点,那么辅导作业就由爸爸来;爸爸容易心软,那么立规矩就由妈妈执行。在各自负责的领域,另一方不要动不动指手画脚。

在培养孩子的习惯、责任感等原则性问题上,家长双方必要统一战线,比如规律作息、控制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做错事要有适当惩罚······

某一方在管教孩子时,即便有意见,也不要当着孩子面讨论、争执,可以私下里提出,双方平和地沟通,达成一致,再去面对孩子。

另外,家长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另一半的不是,应当维护另一半在孩子心中的正面评价,才更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也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爱与尊重。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