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找童年
“六一”儿童节到了,不由想起了童年。童年是一首萦绕在耳畔的老歌,是乡思乡情乡愁里难以忘怀的记忆。在林林总总的古诗词中,诗人们童心悠悠,童趣盎然,通过对儿童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让许多诗作真实又灵动地再现了儿童的生活场景,细腻地描绘了孩子天真活泼的内心世界。
让我们诵读那些闪现着纯真童心的古诗词,在字里行间、脚脚韵韵里,寻觅儿时的天真与快乐,找回久违的童年吧。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出身寒微,少有才名。七岁时,一日,家中来客,有意试其才学,门前池塘里一群白鹅正游弋嬉戏,遂要求他以鹅为题,赋诗一首。小骆宾王略加思索,随口吟出这首脍炙人口的《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诗中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大白鹅的形神活现而出,生趣盎然。
唐代诗人贺知章晚年辞官还乡之时,写有两首《回乡偶书》,皆有盛名,尤其是第一首作为儿童启蒙诗,令我们耳熟能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抒发客居他乡的伤感之时,诗人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主要是后两节,村中小儿牵衣扶杖,绕前绕后探问的画面感极强。
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有一首七律诗《江村》,借景抒怀,表达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其中有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写出了老妻的童心悠然、稚子的顽皮憨态,天伦之情跃然笔端。
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也喜欢儿童那份天性活泼的情态,他写有一首《观游鱼》,颇有情趣: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同样是喜欢鱼儿,但心态却不一样,我来喂食你却来垂钓呢。他的另一首写孩子的《池上》,更有意境: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孩子前去偷摘人家的莲花莲蓬,不知道隐藏踪迹,划开密密的浮萍,现出的一道白亮水痕暴露了行踪。
中唐诗人施肩吾有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儿,他特别钟爱,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及:
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
有时绕树山雀飞,贪看不待画眉了。
——《效古词》
写出了小女孩的伶俐可爱。而另一首《幼女词》,更是含蓄兼风趣的佳作: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小小孩儿有模有样,七夕时,竟也学着大人拜月“乞巧”呢。
唐代诗人胡令能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他的诗作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浓郁。同样是写“小儿垂钓”题材,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却写出了不一样的韵味: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孩子垂钓时,那种煞有其事、痴迷认真的样子,我们都能想象得出。他还有一首《喜韩少府见访》: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这应该是个怕见生人,很腼腆的孩子。
唐末到五代的著名道士、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很少写诗,一首《牧童》却写得意境悠远: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的超然洒脱、无忧无虑,倒是符合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自化”的思想。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也写有一首《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对牧童那种清闲恬适、不为名利的生活,他的眼里满含着羡慕。宋代另一位诗人雷震的《村晚》也是写牧童的,入选部编版语文课本: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曲曲乡路旁,弯弯牛背上,牧童悠扬的笛音令多少文人墨客浮想联翩啊!
南宋诗人范成大退隐石湖十年间,写下了许多清新婉丽的田园诗,以《四时田园杂兴》最为著名。他的这首《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是儿童诗里最为我们所熟悉的: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小孩童就知道为父母分忧,学种瓜、学农事,真是农家的孩子早当家啊!
抗金名将辛弃疾戎马倥匆中,偶尔也“婉约”一下,他写农家生活,他写“小儿无赖”,写得是那么饶有情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
这一家老小五口的不同面貌、不同情态写得惟妙惟肖,尤其是三个孩子,活灵活现,天真可爱,整个的白描手法,生活气息特别浓厚。他还在另一首诗中,描写儿童偷摘梨子枣子的情景: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末句不由令人掩嘴窃喜,这个老辛哪,童心未泯,爱看人家小孩偷梨摘枣呢。
提到“儿童诗”,不得不提南宋诗人杨万里。他创造了大量语言浅近直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据传达两万多首,传世作品即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其中亦有许多以小儿为题材的诗作,最有名的两首,一首《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是春天,孩子在油菜花田里捕捉蝴蝶的情景;一首《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这是初夏,小儿于柳荫下捡拾柳花的画面,这两首我们孩提时差不多都能背诵下来。
还有其他季节、其他生活方面的呢: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稚子弄冰》
这是冬天,小孩子玩冰、当锣敲的趣事;
前儿牵牛渡溪水,后儿骑牛回问事。
一儿吹笛笠簪花,一牛载儿行引子。
春溪嫩水清无滓,春洲细草碧无瑕。
五牛远去莫管他,隔溪便是群儿家。
忽然头上数点雨,三笠四蓑赶将去。
——《安乐坊牧童》
这是一群孩子放牛嬉戏的乐事;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
这是两小儿学到大人以伞作帆时的惊奇;
东沿西泝浙江津,去去来来暮复晨。
上岸牵樯推稚子,隔船招手认乡人。
——《过白沙竹枝歌.其一》
这应该是个念故旧、懂礼貌的孩子......
可以说,杨万里对农村生活体味最深,对乡间孩童举手投足观察最细,实为写儿童诗的大家。
风筝,是春日蔚蓝的天空上最为飘逸洒脱、动感十足的精灵,而放风筝是孩子最喜爱的玩乐活动之一,也是孩子渴望飞翔,放飞心情,放飞梦想的最好表达方式。古代的“风筝诗”里,孩子多是主角,那种天真烂漫的风采,那种天马行空的秉性,令大人们羡慕不已。最有名的,当属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吟诵这首选入小学语文课中的古诗,我们眼前不由浮现出年少时春天的故事。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也曾写过儿童骑竹马、放风筝的七律诗,其中有句: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观村童戏溪上》
诗中活画出儿童稚幼无邪的动作,昂奋向上的心情。
明代大文人徐渭画了大量的《风鸢图》,并有题诗,其中一首为: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他通过对孩子放风筝的描述,把未来的希望和寄托倾注到儿童身上,也表达了对培育人才的感慨。
最有意思的,是清代文人孔尚任所写的这首风趣俏皮的“风筝诗”:
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风筝》
这一群着红裤的小儿,因为天公不作美,放不成风筝,竟然恼怒地大骂贼老天,读来不禁让人哑然失笑。
“白发逐梳落,朱颜辞镜去。”(唐.白居易《渐老》)童年已离我们远去,好在古诗词里还能找回孩提时的余韵。
现在,“前浪”“后浪”之词很火,想想我们“前浪”当年也是满目青山,“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童年更像水彩蜡笔和万花筒画出的美丽彩虹。“后浪”们呢,你们的童年是什么样子?
作者: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