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既是祖国的传统文化,又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综合性艺术。一方奇石拥有大自然赋予的无与伦比的美学感染力,它能 给人以艺术享受。人发现了奇石,静心观察,细细品味,看其形, 相石德而性观其神,领悟奇石的内涵和意蕴,使作为自然物体的奇石与人的心灵达到最完美的融合,故它又被称为“情景交融艺术”或“心境艺术”。对赏石艺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简单又高深,既高雅又通俗,既为一般人所接受,又为专家学者所喜爱,是一门容量大、时空广、吸引力强的综合性艺术。
所谓艺术,就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绘画、雕刻、戏剧、电影等,可以给人以美感、奇妙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贝多芬说得好:“艺术即上帝”。我想,上帝所创造的,不过物体而已,而艺术家则能拟人化地赋予物体以灵魂,所谓“花能解笑”、“顽石点头”。
莹海仙蛰 | 昆山昆石
赏石艺术同其他艺术一样,能激发人的灵感,它能给人以美的感受,使人心情愉快,从而产生爱——爱民族、爱国家、爱行业、爱朋友和爱家庭,这是赏石艺术的深沉、纯朴和博大精神的最终体现。一个浸沉于艺术生涯的人,他那涵盖一切的心灵,永远像春天一般充满着温暖、喜悦、希望和光明。他发现和完成一件艺术作品时,仿佛时时都有快乐之神陪伴着他。所以,我认为赏石艺术家和其他艺术家都是最幸福的人,当然他也随之给人以幸福和愉乐。我们只要乐于亲近,愿意接触奇石,“石乐人乐以石作乐”,那么,那些千姿百态的奇石,就能启迪人们的心智,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每当我发现和得到一方新的奇石,就会爱不释手,如同对待初生的婴儿,时时摸摸看看,感到无限的欣慰和乐趣。人常说:“玩石能长寿”,那是千真万确!在我日常生活中,每每遇到不顺心的事儿,便静下心来,赏玩自己那一屋子石头,慢慢地就心如水清,头脑清醒。由清醒生出灵性,由灵性激发灵感,人有了灵感,赏石就能品出新意,心情亦就特别的好。
狮峰俊秀 | 彩陶石
赏石先作人,人奇石自古。我们的先贤并末忘记传统的赏石文化,因而把它推广到数十个国家。国际上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现已形成了觅石、赏石、藏石热潮,作为中国人无不感到自豪和骄傲。同时古人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关于石头的诗词画卷、石谱、石论以及文学巨篇,其中有大量的是借石喻人,以石比人,高歌民族气节、人物风骨、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的名篇名句。如白居易《青石》诗云:“义心若石屹不转,死节名流石不移。”沈钧儒先生在他《与石居》诗中写道:“我生尤爱石,谓之取其坚。”现代奇石收藏家张轮远先生也曾说:“吾之寿命,有时而尽,爱憎有时而移,而石则始终如一,坚贞沉静,孤高节介,尤适我爱敬之心。”《石头记》《西游记》中塑造了石生石炼的贾宝玉、孙悟空等对封建神权叛逆性格的不朽形象。他们把石从自在王国推向自由王国,把石熔为我,把我炼为石,这样一代接一代的石我互化,把物质之石变成了永恒的精神力量。
作为赏玩奇石的后人,我们要向前人学习,做到“石为其人”。奇石艺术正是人的纯朴、博大、高雅的精神表现,玩好石头的先决条件必须会做人。我们发现和创造出的每件奇石雅品,除了高韵深情的一面,还必须有坚质豪气的一面。字如此,画如此,奇石更应如此。不会做人的人。没有心灵修炼的人,遇事先考虑自己名利得失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牺牲别人的人,就读不懂石头,也不可能赏玩出高品位的石头,也悟不出奇石本身无穷的内在意蕴,更达不到“悟石德而养性,通石理而修身”之目的。
青石峥嵘 | 灵璧石
在几十年的赏石过程中,我认识到,一方成功的奇石艺术品,都是高度发展的“心灵和大脑、灵魂与智慧”的产物,它能反映出一个赏石者脚踏“石”地。情由石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执着的精神面貌,每件奇石雅品,都是一首首咏不尽的诗,一部部读不完的天书,它富于哲理启迪人的思维,可作人的楷模和师友;奇石默默然,只为躯身,不求利禄贪生,身在人间无所求,心系天下一片情,人若如石则“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在实践中我还体会到,要提高奇石艺术欣赏的水平,就要老老实实,认真地读好这一部部奇石天书,要以石为镜,以石自比,以石比坚贞。这样才能使精神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思维得到启迪。赏石事业在发展,愿这门恒古恒新的赏石艺术之花,越开越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