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桢斩安德海后,慈禧连下两道谕旨,曾国藩:“我眼疾好了”

“辛酉政变”后,当日充当密使、奔波于两宫皇后和恭亲王之间的安德海,成为了有功人员。慈禧太后对其大加赞赏,破格提拔他为太监大总管。

安德海(左)

按清宫旧制,只有在宫中服侍满30年以上,而且过程中没有犯过大错者,才有资格成为太监大总管,而此时的安德海,年不过30。

自此,安德海就成了朝中的显赫人物。他处事圆滑,善于奉承,深得慈禧信任,对外则玩弄权术,培植党羽,广交朝臣。可谓权倾朝野。

只是,安德海到底年轻,眼界太浅,以至于他认为,只要抱住了慈禧的大腿,其他人也就可以视若无睹了,所以,嘚瑟几年下来,他得罪了三个人: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奕,另外就是皇帝同治。

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共掌最高统治权,而从名义上看,慈安太后到底要压慈禧一头,而恰巧慈禧是一个权欲极盛的女人,她根本不甘心受制于人。

善于揣摩人心的安德海,对此看得异常清楚,所以时常抓住机会就跟慈禧献计献策,无论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慈禧也逐步揽进大权。

安德海在慈禧面前是立功了,可是在慈安那里,就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再是恭亲王奕

“辛酉政变”后,慈禧和奕这一对叔嫂,进行了权力分配,各得其所。而在奕出掌军政大权后,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一时间奕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备受吹捧。被包裹在糖衣炮弹中的恭亲王,开始居功自傲起来,举止开始放肆,大有压倒皇太后之势。如此一来,权力欲望极强的慈禧,当然要不高兴了。

慈禧的不高兴,别人可能看不出来,但是贴身服侍她的安德海,最擅察言观色,哪有看不出来的理?这世间,女人是最容易哄的生物,其中一项就是,只要她讨厌谁,你就肆无忌惮附和她就对了,这不仅说明你善解人意,是非分明,更表明你跟她统一战线的决心。

所以,为了讨主子的欢心,他又故伎重演,在慈禧面前狠命说恭亲王的坏话,并且极尽无中生有之能事,慈禧本来就已经意识到恭亲王是最能威胁自己统治权力的人,这么一闹下来,慈禧越发忌惮了。终于有一次,逮着一个机会就整恭亲王,革去了他”议政王“的称号。

恭亲王奕

而在遭此打击后,安德海又多次刁难,让恭亲王对其恨之入骨。不过碍于慈禧,也只是静待时机。

安德的各种挑拨是非,早就将朝中百官得罪了个遍。可安德海实在太年轻了,众怒于他不过是浮云啊,他继续不可一世,最后连皇帝和慈禧的母子关系,他也敢挑拨了。以致小小年纪的同治多次表明,长大后要“杀了小安子”。

看似风光无限的安德海,实际上在朝中已经是四面楚歌了。所有憎恨他的人都在等待一个时机,彻底铲除这个祸害。

同治八年(1869年),机会来了。

同治要大婚,在宫中风光够的安德海,也想着出去招摇招摇,便怂恿慈禧派他南下采办皇帝的新龙衣。而按祖制,太监未经差遣不准出城四十里外,但是耐不住安德海的磨泡,口头上便准其去了。这一去,便直接赴往了断头台。

同治

7月6日,安德海挑了个吉时起身,一路车马直奔通州。继而随两艘太平船和数只小船沿河南下。船上大旗还插着写有“奉旨钦差采办龙袍”字样的大旗,而小旗上则画着太阳和三足鸟。一路笙歌灯火,好不快活。

彼时,山东巡抚丁宝桢在闻得安德海南下的消息后,当即给德州知州赵新下了一道手令:

“安德海将过山东,如有不法事,可一面擒拿,一面禀闻。”

在赵新的密报下,丁宝桢一边派人尾随安德海,一边奏报北京,奏折写得很巧妙,大概意思是:我朝两百多年来,没见过宦官和外人交结的,更别说出省了,而且皇帝的龙袍都有专人制造的,怎么需要个太监大老远去采办?这样浪费财力,不是皇太后和皇上的作风啊。再说了,就算真有这样的事,那我也应该收到公文通知,怎能让个太监随处浪呢?最后在看看这个不男不女的东西,连龙凤旗帜这种东西都用上了,美女声乐珠围翠绕,真是太不成体统啦。我作为一个地方大员,不能不先截拿审办,以示慎重。

三天三夜后,眼看安德海就要离境,丁宝桢也想不了那么多了,在泰安终于下手将安德海拿住。

也合该安德海命中早死,丁宝桢奏折到京的那几天,碰巧慈禧病了,奕将奏报拿进宫中后,劝慈安就地捕杀安德海,慈安原本还忌惮慈禧,面有难色,后奕再三鼓舞,终于决定不经过慈禧处死安德海。

8月初6夜间,关于处理安德海的密谕送达济南,密谕中明确可将安德海“就地正法”。次日,26岁的安德海被斩首示众,完后还被曝光尸三日。

慈禧得知安德海被“就地正法”时,颇为惊骇,甚是不悦,但聪明的她很快理清形势,事已至此,不如借此抬高自己,搏个贤明的名声,顺便趁此机会整饬下宫禁。所以连下两道谕旨,反复强调:“安德海罪有应得”、“各太监自当益加儆惧”等语。

世人皆知安德海乃慈禧心腹,人人恨不能诛杀之而后快,丁宝桢此举,可谓震惊朝野,加之结果圆满,更令人感到喜出望外,京城内外文武大员奔走相告,弹冠相庆。彼时的曾国潘正任直隶总督,听闻此事后说道:

“我的眼疾已经有几个月了,听到这个消息,感觉眼上白斑都开了,宝桢是真豪杰”

而李鸿章在阅读《邸抄》看到这则消息后,兴奋得跳了起来,马上传给下面的人看:

“丁宝桢要出名啦”。

据说,事后不久,慈禧私下语重心长和她的新宠李莲英说道:“小李子啊,今天他们砍了安德海,不知哪天又要做出啥来,咱们可得提防着点呦”

不管真假,安德海之死确实成了李莲英的前车之鉴,以致后来李莲英盛宠多年,却能低着头做人,不仅和光绪、隆裕、珍妃这些主子搞好关系,就连下面的太监宫女也对其毫无怨言,李莲英后来的全身而退,与安德海之死不无关系。

至于丁宝桢,慈禧不仅没有再找他麻烦,而且还颇为欣赏,后来丁宝桢从山东巡抚又做到四川总督,慈禧亲题“国之宝桢”予其鼓励。丁宝桢一生清正廉洁,终成一代名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