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治对仗的悖理病

项目清

所谓对仗犯悖理病,即对仗联上下两句在意思上毫不相关。正对是上下两句必须以并行的方式,从相接近的关系,强调一个共同的叙述内容,突出所要描写的对象。若行云流水,上下两句意思彼此关连,互相牵涉。决不能出句说这,对句说那,风马牛不相及,否则,就染上悖理病。也就是说,即使平仄、词性、押韵、语法结构等格律都已过关,但意思不相近,也只能视作“格律溜”。例如:“公安局里查资料,早稻田中养鲤鱼。”(《稻田养鱼》)众所周知,公安局里是没有稻田养鱼资料可查,只有农业局里才有稻田养鱼资料可查。该例正对,是醉汉撒酒疯——胡说八道。这样违背情理的对仗会被人看作不守规矩,是要遭到耻笑蔑视的。因此,务须治治这类对仗的悖理病。

王昌龄《诗中密旨·犯病八格》称悖理病为落节病、相反病,即对偶两句意思不相关连、上下不一,而是存在着情理相违、相互矛盾的弊病。他说:“落节病三。一篇之中,合春秋言是犯。诗曰:'菊黄好泛酒,梅红可插头,’”上句“菊黄”,秋季开花;“梅红”,冬季开花。两花开花的季节不同,而在一联之中前后相反,把不同季节的事同时叙述,有违事理。王昌龄:“相反病五。诗中两句相反,失其理也。诗曰:'晴云开远野,积雾掩长洲。’”上句既叙“晴云”,下句不宜“雾掩”。这两句对仗的弊病是:意思上存在着情理相违,相互矛盾。

纠正、预防悖理病,能使正对坚持意思相近、上下一致的写法,提高律诗质量。意思相近,是指意思相互关联,即正对上下分句,所表达的内容要统一意思。无论是比喻,还是引申,包括所写景色、形象、思想、意境等。都须相近,围绕着同一意思展开,为表现同一意思服务。

正对,实际上出句和对句在意思上不是无关,而是有关的。借用南朝梁代刘勰的话来说,是“事异义近”。例如:①“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例①出句写江花红,对句写江水绿,互相映衬而又补充,写出江南春江的明媚景色。例②是以两幅有代表性的画面,互相补充,描绘出塞上特有的雄奇壮美的景象。上句写出大漠孤烟的壮美景观;下句说黄河地区落日之低而残红的奇景。例③,出句以“春蚕”、对句以“蜡炬”,用两个喻意“事异义近”的比喻,强烈地表达出“一息尚存,此情不渝”的忠贞相思。

以上三例,上下句在意思上都是“事异义近”的关系。这类正对单是其中的一句,意思表达就不圆满、不全面,非得出句和对互相补充,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刻划一个鲜明的形象,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这是对仗写作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原作载2018年《中华诗词》第9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