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名琛才华横溢却遭人诟病六不将军,兵败被俘绝食客死印度以明志

可能我一提到叶名琛,熟悉历史的人就会想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他“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六不”策略,从而认定他就是清末一个昏庸的高官。其实这些都是清政府和侵略者共同伪造的一个冤案,从而去故意丑化他。让我们看看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首先介绍一下叶名琛,叶名琛,字昆臣,生于1807年12月21日,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叶名琛在少年时就“以诗文鸣一时”。不到18岁,他就考取贡生,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不到40岁,他就被提升为广东巡抚。咸丰二年(1852年)实授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广州保卫战中,兵败被俘。被押解至印度,最后客死他乡。

在英国侵略中国时,叶名琛与英国侵略者展开了激烈的间谍战。在1856年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侯,叶名琛逮捕了为英国刺探情报或提供粮食的汉奸共七八十人。同时他还制作并发放身份证,这样就使得为英国人卖命的汉奸进不了广州也不能为英国人打探情报,这样英国人就不了解广州城内的情况,就不能贸然攻打广州。同时,在和平时期,叶名琛让自己手下的军人化成在香港做生意的商人,让他们在香港打探消息。在战争开始后,这些探子给叶名琛提供了大量关于香港的英军部署和调动的情况。从而使叶名琛取得了胜利。

在与英国侵略者的斗争中叶名琛为了鼓舞士气,他宣布凡斩英人首级者赏银元三十,他的目标是务必把英国侵略者除尽。同时他还采取袭扰战的方式,使得英国军队白天和晚上都不能休息,使他们无暇顾及去攻打我国;晚上叶名琛利用沙船装满炸药冲击在岸边休息的英国军队,他还用火攻去对付英国的军舰,使英国的军舰不敢靠近岸边,从而使中国军队减少了英国人的炮火压制。同时中国水军还借助江上大雾轰击英国的军舰,而英国的司令西马糜厘对叶名琛的战术也是毫无办法,而法军见情况不妙就借口早早地撤出了广州。英国人和叶名琛经过了四个月的对峙确毫无结果,英军无奈只得放弃攻打广州的意图,并且开始撤退。

同时,叶名琛对英国侵略者的基地香港进行了攻击。香港的地理位置就是一个天然的港湾。但是那时的香港是依赖内陆供给的生活必需品生存的。当时给香港提供主要供给的是新安县,于是叶名琛当地的士绅陈桂藉来负责对香港的主要行动。陈桂籍为了反对英国人的侵略,他召开了新安县全县的士绅大会,会上他们决定停止一切对香港的供给并且撤回了在香港的所有新安人,他们此举直接导致了香港物品的缺乏和人力资源的短缺,从而使香港很难再为在广州作战的英国人提供生活必需品和其他有用的物品。此外,叶名琛还对香港实行了禁运。同时陈桂籍也派人在通往九龙的必经交通线上设置了关卡,他还组织了侦察船队去保证禁运的实行。叶名琛实行的禁运使在香港的驻华公使叫苦不堪,而且还影响了在香港的英国军队的生活。

除此之外,叶名琛还派人去偷袭香港。在1851年1月19日,叶名琛派一队乡勇乔装打扮进入香港突袭了英军的巡逻队,并且杀死了一名英军军官。叶名琛进行的这样突袭行为有很多。英国的最高驻港军官包令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我们不得不时刻提防绑架、暗杀和纵火。”而后来香港更是出现了面包中毒事件,叶名琛派去香港的乡勇中有人在面包房里秘密地放入了砒霜,从而导致了很多英国人中毒,这些中毒者中也包括包令的夫人。叶名琛的行为使待在香港的英国人十分恐慌,因此大批英国人纷纷逃往澳门以避灾祸。在1857年7月,包令也因为在军事和外交上的一系列的失败被英国政府免除一切职务。

从叶名琛抗击英国侵略者、抓捕为英国人卖命的汉奸到攻击英国后勤基地、偷袭香港、使包令解职这些事件来看,叶名琛都不是一个昏庸的官员,反而利用当地士绅训练的乡勇积极应战,没有让英国人占到一点儿便宜,因此后人对他的看法是有误解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叶名琛逐渐陷入不利的地位。叶名琛把战争胜利的消息传回朝廷后,皇帝非但没有奖励他,反而呵斥他不应该轻挑战争,朝廷让他与英国人谈判。这就使叶名琛错过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而英国也就趁这个机会增加了在中国的英国军队。

贸易禁运在损害英国人利益的同时也给中国贸易商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广东许多士绅从事对外贸易,但是由于实施贸易战关闭海关,使大量士绅失去了收入来源,因此他们很难再负担训练和雇用乡勇的开支。从而导致广州保卫战中的主力——乡勇难以为继,同样也导致叶名琛陷入了无兵可用、无钱可花的窘境,从根本上动摇了叶名琛的阵脚。

1857年10月,额尔金爵士率领援军进驻香港,敌我双方的力量平衡被打破。额尔金爵士在听取进攻广州的英军指挥官西马糜厘报告后,深感叶名琛是个很难对付的军事将领。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一直犹豫着,没有采取任何军事行动。最后,他决定要北上避开叶名琛这块难啃的骨头,直接去找中国的皇帝。但是就在这时,一艘广州的官船被英军截获,船里的大量文件被英军获得。包令从文件中得知叶名琛已经无兵可派没钱可花了,广州连一天都守不住。包令得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欣喜,不顾已经被解职,奔上额尔金的旗舰力劝额尔金改变北上的决定。而这时汉奸出卖了叶名琛,巡抚柏贵和广州将军见势不妙,便同敌人勾结,英军轻易占领广州。叶名琛忠于职守,不离督府,最终被俘。

英法联军在广州建立了傀儡政府。而英国人认为“叶名琛无疑是英勇、果断的人,广州人一定会为有这么一个父母官而骄傲”。要想完满解决占领广州这个难题,就“必须把叶名琛的名声搞臭”。英法联军采取了这样的政策并利用一切所能用的机会去败坏叶名琛的名声。这样做也正中那些通敌卖国者的下怀,因为他们巴不得通过抨击叶名琛来转移人们对他们卖国行径的注意。

广州沦陷后,中国军队并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从而导致作为帝国心脏的北京被侵略者占领。难逃历史罪责的满清政府利用当时在广州的英国人制造出的谣言来转移视听,将叶名琛丑化成一个既自大傲慢又愚蠢的官员,最终战败的责任就从皇帝和清廷那里转移到叶名琛一个人的身上。

就这样,在外国侵略者、汉奸和清廷三者心照不宣的推波助澜下,出现了薛福成对叶名琛“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六不的戏谑。从那以后叶名琛傲慢愚蠢的形象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印象中。一个历史人物就这样被扭曲了。谣言和曲解遮蔽了历史的真实,连英国侵略者都惧怕的叶名琛反而被中国人丑化。他生前壮志未酬,死后遭人诟病,从民族的角度看无疑是一场悲剧。

历史和人们对被故意丑化的叶名琛少了一个道歉,我们需要这个百年冤案得到申诉同时还叶名琛一个清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