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我是人间惆怅客,不是人间富贵花
欢迎阅读“刘刘看世界注'
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
壹
纳兰容若的词,凄恻缠绵,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不仅被尊为清词三大家之一,更被王国维高赞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摘录几首共赏如下:
一、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二、临江仙·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三、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四、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读了纳兰的这些词,有没有让你产生一种男版林黛玉的感觉?无论是画屏笛声月色,还是柳枝飞絮雪花,放眼望去,无不是杨柳带愁、桃花含恨式的满目凄凉。
确实,纳兰容若的词,几乎都盈漫着缠绵悱恻、哀婉愁怨、忧郁惆怅的无奈苦闷之情。
贰
林黛玉吟凄婉哀怨的《葬花吟》,原于其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不幸身世和世情冷暖的体察。
杜甫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是因为他真切感受到了国破家亡、穷困潦倒的凄惨。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是从反面来论证逆境对诗人灵感和诗情的激发。
读多了纳兰容若凄恻缠绵的美词,难免让人好奇他的身世与生平,大概会有不少人以为他一定是命运多舛或仕途不顺吧。
然而,客观来讲,上苍给与了纳兰容若太多的优待与恩赐。
他家世显赫,是权相纳兰明珠的长子;他的家庭与皇族有复杂的姻亲关系,算起来他是康熙的表弟。
他天赋异禀,文武双全,又师从名家大儒顾贞观、徐乾学等,22岁便得中二甲进士第七名。范进五十多岁中了个举人还高兴疯了!
他是清初第一词人,以旷世的诗词才华年少成名,久享词坛盛誉,以至于时人有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容若词集之一),纳兰心事几人知?”可见当时影响力之大。
他前程似锦,是康熙皇帝的御前红人、一等侍卫,能自由出入宫禁,常随驾扈从左右。
他是翩翩贵公子,有知心初恋情人,有精神伴侣级的贤妻,还有灵犀想通的红粉知己,(初恋和红粉知己都外因干扰没有修成正果,贤妻婚后三年死于难产)。
他还有一大群才华横溢、意气相投的知己朋友。
他拥有世俗眼光里男人梦想的所有,但是他不快乐。
叁
从他的词中可以感知,他的不快乐并非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而是那样真实可触摸的存在,他词里的那些相思之苦、离别之恨、怀古之情、惆怅之感是那样的深刻细致又真挚感人。
以至于清人周之琦如此评纳兰容若:纳兰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
李重光即南唐后主李煜,号称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的“愁宗”。(另三位:“闺语”李清照、“别恨”晏殊、“情长”柳永)
李煜的词,早年主要写宫廷生活、男欢女爱,直到做了亡国之君阶下之囚才开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思愁绪大爆发,这符合人之常情。
纵观纳兰容若的一生,虽然生命短暂,但实属上苍眷顾,无论家世出身、天赋才情、功名成就、情感经历都令人羡慕至致,要说有什么缺憾,只在情感的结局上不够完美。
但是纳兰身为豪门公子、天才少年,眼见的都是富贵繁华,经历的多是顺心遂意,并不了解这世上还有许多诸如国破家亡、压抑憋屈、穷愁潦倒之苦吧,因此遇到情感挫折就成了一个跨过不去的坎,再加之他对情感捕捉的超高天分,悲情词人就成了他顺理成章的归宿。
俗话说情深不寿、慧极必伤。所谓情深、所谓慧极,是生命用力过度的样子,纳兰词中也有“身世等浮萍,病为愁成”、“曾记年年三月病,而今病向深秋”等,他的生命凋谢于三十岁的人生绚烂之季,不能不说与他的满怀愁绪相关。
纳兰词有“我是人间惆怅客”、“不是人间富贵花”,其实可以改成“因是人间富贵花,我成人间惆怅客”这样的因循关系。
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说得一点没错,这就是生活。
要论人生的起落和情感的波折,苏轼不知比纳兰曲折多少倍,但所有的一切并不妨碍旷达的苏轼在被贬奔波的疲累中追求生活的真趣和内心的诗意、在体察人心邪恶与官场凶险的焦虑中思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把亡妻的悼亡诗写成千古绝唱的同时继续把家庭生活过成旁人的羡慕嫉妒恨。
纳兰词,美则美矣,亦至情至性,然总有种过于偏重个人情感体验、着眼点不够开阔之感,差不多就可用“酿成一种风流病,对月看花总泪垂”来形容。
人生在世,自古不如意事常八九,生活要继续,眼光还得往前看,还是毛主席说得好啊: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的确,若凡事能从历史亘古绵延的长度看、从宇宙浩渺无穷的宽度看、从毛主席的“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秭米”的宽阔胸襟看,如此,天大的事都是小事,人生中无有不可放下、不可释怀的曲折与磨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