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枣庄人该为他说句公道话了

王朗,历史上一个因被骂而成为千古广为人知的人物。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中这样说的,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已经76岁之高龄,胸有成竹来劝诸葛亮“弃暗投明”被诸葛亮一番酣畅淋漓的痛骂揭下他伪善面具,彻底击溃他的心理防线“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三国演义》在民间影响深远,王朗之死又是以回目出现的,所以一般人都认为王朗之死就是被诸葛亮骂死的。

历史真实的面貌往往与小说有很大的出处,诸葛亮骂死王朗,这段精彩情节其实只是小说家罗贯中的杜撰。罗贯中在小说中为什么要编造“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情节呢?清代毛宗岗曾经有过精辟的分析:罗贯中是把这一段对话当作诸葛亮征讨曹魏的檄文,借诸葛亮之口为北伐中原寻找正义的理由:“武侯虽有出师之表上告嗣君,恨无讨贼之文布告天下。今观骂王朗一篇,即以此骂曹丕,即以此当布告之文可耳。”

今天提起王朗,是因为听说他的老家在咱们枣庄境内,所以就想聊聊他吧!

首先王朗生活的年代

王朗(152年-228年),本名严,后改为朗,字景兴。公元152年至228年正是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群雄逐鹿,混乱不堪,也正是英雄辈出的年代。

王朗在40岁左右,公元195年,王朗为会稽太守时有了第一个儿子,王肃,提到他儿子的原因是因为他不仅同父亲王朗一样在历史上有所建树,同样在《三国演义》中也被提及。还一个原因就是王肃他是当时权臣司马昭的岳丈,和权倾朝野的司马懿是亲家。其女元姬嫁给司马昭,为文明皇后,生武帝司马炎和文献王司马攸。

王朗与华歆画像

真实的王朗是个什么人物

王朗是东汉末三国时期曹魏经学家、重臣。

王朗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服丧。服毕,举孝廉,不应。徐州刺史陶谦举其为茂才,拜治中从事。后迁会稽太守,在任四年,获百姓爱戴。孙策攻会稽,王朗为其所败,逃亡不得,遂降,孙策敬重王朗而未加害。

  后为曹操所征,辗转数年才到。拜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后为魏国军祭酒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曹丕继王位,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

不久曹丕建立魏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王朗进爵乐平乡侯。魏明帝即位,迁司徒,进封兰陵侯。太和二年(228)去世,谥成侯。

  

王朗学识渊博,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还撰有《集》三十四卷。

王朗博学多闻,校注儒家经典,很有名气。公元246年(正始六年)12月,以王朗所作的《周易传》作为学习《易》学的人必须考核的内容。

  后世把他注解里的思想称为“王学”。王朗子王肃便是”王学“的代表人物。王肃所注《尚书》、《诗》、《论语》、《左传》等。

王朗家乡在哪里?

很多古籍中这样说的王朗籍贯: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

东海郡,又名郯郡、东晦郡,中国古郡名。秦代始置,郡治在郯县(今山东郯城)。西汉时其辖境在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一带地区。一带,属徐州刺史部。东汉、三国魏置东海国。西晋复置郡。

汉代的东海郡是哺育经学大师的摇篮。据文献记载,两汉时期的大学者,十之八九出自这一带。比如我们熟知的匡衡。 说到匡衡,小编突然想到,匡衡“专地盗土”(指扩大国界)事发以后,据传他家乡的后人纷纷隐姓埋名,有的直接改姓“王”不知道这个王朗和匡衡有没有关系?

据《 太平寰宇记》记载,王朗和王肃墓在 沂州承县(今山东 峄城附近)东南二十五里,这个方位与距离与峄县志·古迹考》中记载:“魏兰陵侯王肃墓,县东南二十五里。肃善经学,累官先禄勋,嗣父为兰陵侯,葬此。”相吻合,这也印证了很多人说的王朗的墓在今天的台儿庄泥沟境内,只是有可能是他们墓地的墓碑和坟墓都在一场著名的浩劫中消失的无影无踪,因此说出来的确毫无信服力,但是根据古人一般都会落叶归根,把自己埋葬在自己的家乡,是否可以说王朗就是咱们的老乡先贤呢?

诸葛亮像

王朗与诸葛亮究竟有过口舌之争吗?

虽然历史上王朗和诸葛亮没有过阵前会面和当面的口舌之争而被骂死,但是他们二人确实共同生活于东汉末年时代,并有过隔空书信笔墨之争,诸葛亮也确实是写文章骂过王朗的。

据《三国志·许靖传》记载:王朗和蜀汉大臣许靖是旧交,蜀汉政权建立后,王朗曾经多次写信规劝许靖等蜀汉大臣投降曹魏,但许靖则是不与理睬。王朗不死心,同时又向诸葛亮发起了挑战。《诸葛亮集》中说:建兴元年(公元223年),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等人分别致信诸葛亮,“陈天命人事,欲使举国称藩”。面对曹魏发动的舆论攻势,诸葛亮写了一篇名为《正议》的文章,文章中就有斥责王朗的“所谓徒丧文藻烦劳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为也”之类的文字,对王朗之流的言论进行过严厉的反击。或许,就是这一次的笔墨之争被博览历史典籍的罗贯中注意到了并成为了他创作《三国演义》的一个素材。

王朗在曹魏时期一直受到重用

魏国刚建立时,王朗以军祭酒的身份兼任魏郡太守,后又升迁为少府、奉常、大理卿。

曹丕时期,王朗担任御史大夫,后改任司空,到魏明帝时由司空改任司徒,任职期间,王朗多次上疏,言政治得失,为魏国的统一大业策划方略,建议多被魏文帝采纳。魏文帝曾把司马王朗与司徒华歆、太尉钟繇并称为“一代伟人”,当着众位大臣的面称赞他们说:“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魏文帝曹丕驾崩,魏明帝曹睿即位,王朗“进封兰陵侯,增邑五百并前千二百户。”他直言上疏,劝止明帝曹睿大兴土木,营造宫室。请求明帝“卑其宫室,俭其衣食”,“一以勤耕农为务,司戎备为事”。奏疏上达后,明帝即把王朗转任为司徒。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因病去世(并非《三国演义》上所云,在阵前被诸葛亮骂死),被谥为成侯。其子王肃继承其志。

版权信息

图片来源:网络 。               微游枣庄编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