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白嘉轩:一个好族长,却不是一个好父亲
央视财经频道特邀心理专家 赵小明
白嘉轩出生于清朝末年,是一位接受过传统教育的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刚正不阿,一心只想做好族长,为族里谋福利,是一个典型的乡绅。相比之下,而鹿子霖在是原上确实典型的真小人,处处嫉妒刁难白嘉轩,作威作福,让人很生气。可是这样相差很大的两个人,却培养出完全不同的长子,翻版白嘉轩似的鹿兆鹏,翻版鹿子霖似的白孝文。其实从这点上来看,白嘉轩是一个好族长,却不是一个好父亲。
从心理学教养方式上来看,他们的教养方式完全不同。
今天我们主要探讨下,为什么正义的白嘉轩培养出小人似的白孝文。
白嘉轩对白孝文的教育方法,是压制和压抑。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礼教对人的压制和压抑,实际上有另外一套背后潜台词,并不是简单地压抑了,你才成功,而是压抑了之后,去激发你的潜能。
用现在的教育思维和理念来看,压抑对孩子性格的培育,似乎不太好,捧着孩子、顺着孩子,赞赏教育才是一种方式。而白孝文接受父亲给他的教育,恰好是赞赏教育的反面,白嘉轩从来不赞赏自己的儿子。
有一次,白孝文在祠堂说了几句话,甚至把鹿子霖都装进去了,设计了一个小计谋、很聪明,白嘉轩回来后,给儿子亲自煮了碗面,白孝文高兴地认为爸爸终于认可自己了,亲自煮面,面里放了很多辣椒,逼着他吃下去。还有一次,白嘉轩和鹿子霖的儿子鹿兆鹏合计一起烧粮库都没有给他的儿子说。这一切都使白孝文深深地感受到他不是白嘉轩的儿子,感觉到的是没有得到父亲的认可。
西方教育刚开始是不断地捧你,赞赏你、放得开,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到社会生活中,再去接受社会生活的阉割;而中国教育从开始对孩子管教、阉割,阉割完之后,再试图让你突破这个阉割,以达到心理自由,再进入社会。而无疑,白嘉轩对于闺女白灵的教育则是采用的这种方式。但是似乎在那个时代,他放飞了白灵的自由,却没有教会白灵却适应自由的本领,以至于白灵成为乱世中一股干净的清流,终将香消玉损。
因此看教育的标准是什么呢?无论是西式还是中式教育,目标都是社会适应性,无论是西式的赞赏自由式教育还是中式的压制后产生反弹式激发潜能的教育,关键在于两种教育后社会适应性是不是最佳,如果社会适应性最佳,那就是一个成功的教育。
更重要的是个性化地、适度地把握孩子,每一个孩子是不同的,有的孩子给他适度的压制,他的个人力量很强、有很强的心理能量,自我意识很强的孩子,那么,自我意识越强,给他适度的压力,他是可以被激发出潜能的。
白鹿原上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是压制式的,即便是有父亲鹿子霖,但鹿兆鹏的自我意识很强、潜能很大,他在受到压制之后,挣脱了压抑,并且还能激发出他的潜能。白孝文和他父亲之间,白嘉轩对儿子的不认可,激发潜能的教育,在量的尺度上有问题,象白孝文这样自我意识弱的孩子,意识弱表现在小时候一件事上,有一次在祠堂外有一个卖糖的人,他的钱被村子里一个人拿走了,问是谁偷了,他父亲拼命地惩罚他,白孝文恐惧不敢说。这个事例中看出白孝文的性格中有些软弱的部分,象这样的孩子,对他的压制要考虑尺度,压制过大时,他始终觉得自己不被认可,不利于激发他的潜能。有些孩子自我意识太强、心理能量太强大,对他完全使用顺从、赞赏、捧着的方式,真的合适吗?不见得。
再来看看白嘉轩对白孝文究竟有哪些影响,白嘉轩,一心维护宗族礼仪,为人仁义有大义,是一个优秀的封建大家长。所以在他影响下培养出来的儿子孝文懂礼仪,知进退,办事沉稳,是一个继任族长的好苗子,但强悍的父亲造就懦弱的儿子,他一直生活在父亲的光环下,压抑了自己的天性,羡慕鹿家兄弟读书成才又不敢反抗,最后终于在田小娥那里得到释放,与其说他是被田小娥风骚的外表吸引,不如说是被她身上的叛逆所吸引。
因此教育孩子,首先要评估孩子心理能量的强弱,根据他心理能量的强弱来决定对他的压制、赞赏的比例分配问题,这个比例恰当了,才是最恰当的儿童教育方式。
央 视 财 经 频 道 特 邀 心 理 专 家 年 培 训 量 最 多 的 老 师 之 一 赵 小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