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边城》有感

首先,从“三十年代文学”的角度看,《边城》作为自由主义阵营主将之一的沈从文的代表作品,对当时的文学风气无疑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关于这一点,夏治清先生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曾有过精彩的论述:“到了一九二四年,左派在文坛上的势力,已渐占上风,胡适和他的朋友,面对这种歪风,只有招架之力。在他们的阵营中,论学问渊博的有胡适自己,论新诗才华的有徐志摩,可是在小说方面,除了凌叔华外,就再没有什么出色的人才堪于创造社的作家抗衡了。他们对沈从文感兴趣的原因,不但因为他文笔流畅,最重要的还是他那种天生的保守性和对旧中国不移的信心。他相信要确定中国的前途,非先对中国的优点和弱点实实际际地弄明白不可。胡适等人看中沈从文的,就是这种务实的保守性。他们觉得,这种保守性跟他们所倡导的批判的自由主义一样,对当时激进的革命气氛,会发生拨乱反正的作用。他们对沈从文的信心没有白费,因为胡适致力于历史研究和政治活动,徐志摩于一九三一年撞机身亡,而陈源退隐文坛——只剩下了沈从文一人,卓然而立,代表着艺术良心和知识分子不能淫不能屈的人格。”

然后,从《边城》这部作品本身来看,其文学价值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也是其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这方面,前人有许多深入的论述,这里笔者谨以其《边城·题记》为据,略谈一下自己研读此书的感受。在《边城》的题记中,作者说他是在“叙述他们的爱憎与哀乐”,这与我读书时的感受是颇为一致的:读罢此书,无如《苏菲的世界》给我的“认识愉悦”,亦无《百年孤独》让我陷入的“情感迷狂”,倒与多年前读《论语》,《孟子》,以及最近读《左传》时的感觉颇为相似——淡淡的温情与敬意。在我看来,这种温情与敬意源自“真实”与“伟大”。

所谓“真实”,便如作者自己在题记中所说,“我动手写他们时,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实实的写下去”,这个故事虽是作者虚构的,然而因为其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对艺术的虔诚态度,其思想言行却是再真实不过,同为人的读者自然也就很容易与之产生共鸣,进而生出温情了。其中一个颇打动我的地方是讲到大水淹没河街时茶峒人们的反应:“某一年水若来得特别猛一些,沿河吊脚楼必有一处两处为大水冲去,大家皆在城上头呆望。受损失的也同样呆望着,对于所受的损失仿佛无话可说,与在自然安排下,眼见其他无可挽救的不幸来时相似。”这种真实,与《论语》中孔子“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颓然一样,都会让人有感同身受之感。

至于“伟大”,则体现在其中人物对功利心和堕落本能的超越上。任何一个真实的人(行为和内心的真实想法一致),都一定会面对欲望和意义的拷问,而实际上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确定的——人生而有欲,人生而虚无。因此,如果一个人只有“真实”,那么他一定会坠人欲望的深渊,这时候就需要“伟大”了。在我看来,孔子之所以能“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因为他有一个强大的德性本体,或者说“良心”。《边城》中的翠翠等人,虽未钻研往圣绝学,但他们在生活中完成了这种“良心”的建筑和巩固,并且因为这个世界的人性土壤足够温和善良,他们的“良心”未曾泯灭。于是乎,“伟大”就诞生了。如同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兴办教育,著书立说,老船夫忠实守渡,翠翠生死相依,顺顺扶危济困,天保傩送和平竞争,水手妓女真心相爱......尽管成就德性本体和其效果表面上截然不同,但实际上孔子与《边城》中人都是通过在精神上构筑自己的德性本体来实现“超越”,并进而让读者生出由衷敬意的。

最后,我想说,“文学”即“人学”,文学的价值很大程度就体现在对人性的“真实”(必要性)与“伟大”(可能性)的表现上,也许沈从文先生毕生供奉着的“人性”,真像他在《边城》的题记中说的那样,是可以给予读者对人生的“勇气同信心”的。

(0)

相关推荐

  • 沈从文借《边城》传递正能量:孤单不可怕,有希望就好

    今天的这篇文章是连续写三篇解读<边城>的第三篇作品,也是最后一篇.上一篇:沈从文与<边城>中的人物:只因她叫翠翠,注定是两个男人的悲剧 看到朋友的评论说"读完文章,心 ...

  • 明明两个相爱的人,为什么不能在一起?

    在他的笔下,有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家,爷爷靠渡船谋生,孙女清纯天真.有一次在赛龙舟会上,孙女喜欢上了一个年轻人...... 我想你已经猜到了书名,就是沈从文的<边城>. 因为这部小说,我走进了 ...

  • 《边城》:一把被雨水打湿的虎耳草

    文/Karen 图/小  山 读完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趁着我心绪的水面波澜最大的时候,记录下这些真实的感受. 我所阅读的<边城>,是北岳文艺出版社版2018年版.因为去年暑假 ...

  • 【资料】阅读沈从文

    上大学时,有一个同学非常喜欢沈从文的作品.记得那时有一套沈从文的书刚刚出版,有十来本,他二话不说就买了一套回来.在他的感染之下,我也买过一些沈从文的书,当然财力不逮,只是买了几册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

  • 读沈从文边城

    ​今儿看完了沈从文的边城,真的不知道要写些什么,这本书看了好几次了,每次都没耐心读下去,断断续续的,捡起来好几次,今儿把后面几章一气呵成给看完了.怎么说呢,沈老的文字真的感觉朴实无华,但是真的不能否认 ...

  • 读《给青年诗人的信》有感

    读<给青年诗人的信>有感 1902年的深秋,还在维也纳新城陆军就读的卡卜斯以读者的身份给伟大的诗人莱内·玛利亚·里尔克写了一封信,里尔克真诚热忱地回复了这封信,从此他们便书信往来频繁,直至 ...

  • 20世纪最伟大诗人给青年诗人的信:请你相信,无论如何,生活是合理的(北岛荐读)

    其内容讲述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迫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又称<忠义水浒全传>.<江湖豪客传>,一般简称<水浒>,全书定 ...

  • 【好诗伴读】青年诗人晴天的诗

    晴天的诗 ▌二十岁后,不再任性 时光在流逝中讲着动人的故事 留意一个玩笑 才发现已匆匆二十年 那些忧伤与欢乐的瞬间 都被岁月掩埋 回首凝望  很多人已不再 年轮在树墩上刻下印记 所有的生命不过是微笑的 ...

  • 爱是艰难的:重读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

    电影<海上钢琴家>配乐 "爱,很好: 因为爱是艰难的. 以人去爱人: 这也许是给与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 是最后的实验与考试, 是最高的工作 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而做的准备. ...

  • 读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读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这是我特别喜爱的一本小书,因为它很轻薄,所以出门旅行时我常把它塞进背包里.它的作者是德国诗人里尔克(1875-1926),是他三十岁时写给一位未满二十岁 ...

  • 【品读】杨强《读2014年度“子曰”青年诗人奖获得者刘能英诗词随感》

    京邑从为客,耽诗觉有神 --读2014年度"子曰"青年诗人奖获得者刘能英诗词随感 初见刘能英老师,是在2014年初夏赴南岳衡山参加一次诗友聚会上.那次旅游,刘老师对于我们80后晚辈 ...

  • 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第八封信

    亲爱的卡卜斯先生,我想再和你谈一谈,虽然我几乎不能说对你有所帮助以及对你有一些用处的话.你有过很多大的悲哀,这些悲哀都已过去了.你说,这悲哀的过去也使你非常苦恼.但是,请你想一想,是不是这些大的悲哀并 ...

  • 郑国柳: 读女儿的信有感

    一直以来  我只把玉雕事业  作为终身理想去追求  岂不知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儿璞玉  陪伴  也是对孩子人生精雕细琢的过程  读女儿的信有感  文 / 郑国柳 2020年11月25日晚,女儿郑楠跟 ...

  • 河南周口特邀作家“李诗婷”诗词作品《读农村父亲写给儿的信有感》

    李诗婷作品 读农村父亲写给儿的信有感 前世孽缘须注定,含辛落泪育儿难. 栋梁虽贵贫庐抚,喜报连连合庆欢. 父母为孩甘舍命,晚年孤寂痛肠肝. 养崽自古要防老,谁料今生苦债还! <淡泊人生> ...

  • 贾浅浅|读父亲的信有感

    给女儿的一封信 浅浅是我的女儿,从小就喜欢写诗,我只觉得好玩可爱,但从不鼓励她将来当作家诗人.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人活得太累,并且我极不爱听文二代之说,这样的帽子很容易被戴上,既丑陋,又硌得脑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