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质疑了3000年的封建迷信《易经》,如今证实是超科学,还被纳入国考

很多人都认为《周易》和《易经》是两本,但我们现在说的《周易》其实就是《易经》。

说起《周易》,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封建迷信,因为里面对未来的预测,占卜等,这种说法一直延续了3000多年,但事实是,它的预测都成功了,而如今也更是证明这《周易》不光不是迷信,还是超科学!

1679年莱布尼兹撰写了题为《二进算术》的论文,对二进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建立了二进制的表示及运算,而这正好和《周易》中的八卦所对应。

《周易》不仅是一本用于占卜之书,更是一部具有独特思维方式的哲学著作,其中潜藏着万物变化、未来事态发展的规律。

1965年,尼伦伯等人破译了遗传密码,等到多年以后,西方的学者才惊奇地发现,《遗传密码》和中国《周易》的64爻卦象惊人的一致。

经过这一系列的验证,人们终于承认,《周易》不是封建迷信,而是真正的超科学!

中国院士临终前告诫:要重视《周易》

1990年11月26日,在北京友谊医院,一位老人病逝,在临终前,他留下了一句忠告:“中国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

他就是冯友兰院士。

冯友兰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教授,中国中央研究院院士。也是《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的作者,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易经》被纳入高考、国考,社科院开设易经专业

2017年国考第一次出现了有关易经的题目,之后2019年在公务员考试中,再一次出现了易经的冷知识,下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官方网站发布一个重要消息,已正式将“《易经》与预测学”纳入2019年博士生招生计划。

《易经》作为预测学的研究方向,被列入“中国哲学”专业之下,首次出现在国家权威学府的招生计划中。

《易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经典巨著,对于中华文明的延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世人都说,阅尽世间万卷书,不如读懂一本《易经》。

在古人看来,易经之所以博大精深,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包罗万象,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易经》其实是一部涵养福报的古籍,里面暗藏着更为高深的智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