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冰蓄冷系统设计计算10大要点

冰蓄冷系统设计计算

1、工程概况 

●建筑性质、规模(面积、层高)、机房位置、变配电房、冷却塔位置、设备层承载、末端管材、末端定压方式等

●尖峰负荷、使用时间、电价时段、供回水温度等

2、负荷确定 

●软件计算

●逐时负荷系数

●类似工程

●由甲方提供的设计院计算数据

3、系统流程选择(典型形式)

●冰蓄冷流程:冰球并联流程、蓄冰盘管串联流程

设备选型配置

1、设备品牌   

a.制冷机组:约克、特灵、顿汉布什、麦克维尔、克莱门特

b.水泵(乙二醇泵、冷冻水泵、冷却水泵、蓄热水泵、供热水泵、生活热水循环泵):上海凯泉、格兰富(PACO)、ITT、威乐

c.板换:SWEP、APV、ALFALAVAL

e.蓄冰装置:源牌产品、BAC钢盘管、益美高钢盘管、FACO塑料盘管、高灵冰筒、西亚特冰球

f.蓄热装置(方形水箱、圆形水箱):自制

g.冷却塔:上海良机、上海金日、上虞联丰、广州马利

h.定压装置(乙二醇、冷冻水):自制或外购

i.管道及分、集水器:自制

2、设备容量   

a.为解决夜间蓄能期间末端负荷所设的基载,其容量按夜间末端最大负荷确定

b.白天末端负荷较大,受蓄能空调能力所限,大部分的负荷由常规基载提供的系统,其基载容量按尖峰负荷减去蓄能空调所能提供的最大容量

c. 板换换热量为尖峰负荷减去基载容量,系统没配置基载时即为尖峰负荷

d.蓄能水泵应满足板换换热量和主机容量的要求,冷热水循环泵应满足末端负荷的要求

e.蓄能主机应满足蓄能容量的要求以及联供时所承担的负荷

f. 蓄能装置应满足避峰单供时或联供时所承担的负荷

g.冷却塔及冷却泵应满足当地室外湿球温度下所需处理冷水机组的散热量进出口5℃温差时的冷却水量(其中散热量为主机名义下的制冷量和电机的功率,实际上还包括冷却水泵的输入功率)

h.乙二醇定压装置应按系统容积25%乙二醇溶液在16℃与-10℃不同温度下的密度来计算膨胀量,确定气压罐或开式系统中的水箱容积。

i.末端管路膨胀量,冷冻水约0.1L/kW,热水约0.3L/kW

j.冰球系统蓄冰槽容积按蓄冰量的0.072m3/RTH,纯乙二醇量按0.9~1T/100RTH进行估算

k.盘管系统纯乙二醇量:源牌盘管0.2T/100RTH,BAC盘管0.247T/100RTH

l.常规空调供回水温度7/12℃,供热供回水温度60/50℃

m.制冰温度:盘管系统-5.5℃,冰球系统-6.7℃

n.板换乙二醇侧进出口温度:盘管3.5℃/10.5~11℃,冰球系统5℃/10℃

3、设备台数   

a.配置螺杆冷水机组时,最多考虑三~四台。对于供冷规模较大的系统,可考虑大型制冷量的离心式冷水机组。

b.水泵与主机一对一设置(大型主机可考虑二台水泵与一台主机相对应)。

c.蓄能装置蓄能量大小以主机出力(低谷电时段)、场地大小以及初投资确定。

d.板换基本上与主机一对一或少于主机台数,单台换热量大于4000kW时考虑一分为二,变成二台。从安全、可靠运行的角度来看选用多台使用互备较好,但投资增加。

e.冷却塔与主机一对一设置。

4、水泵扬程估算   

a. 乙二醇回路,主机蒸发器、盘管、板换(乙二醇侧)压降按样本或厂家提供的计算书,管道估算8米,富裕2米,总扬程在32米~45米之间。

一级泵系统乙二醇泵扬程负担蒸发器、盘管、板换(乙二醇侧)以及所有乙二醇管路的压降。

二级泵系统初级泵负担蒸发器、盘管以及部分乙二醇管路;次级泵系统负担板换以及部分乙二醇管路。

b.冷冻水回路,板换(水侧)压降、基载蒸发器压降按样本或厂家提供的计算书,管道(机房、末端管网)估算22米,总扬程在32米~38米之间。

c. 冷却水回路,主机冷凝器压降、冷却塔扬程按样本或厂家提供的计算书,管道估算6米,富裕2米,总扬程在22米~28米之间。

以上乙二醇管路和冷冻水管路为闭式系统,管路系统水泵扬程计算时与管道垂直距离无关,而冷却水管道大多数为开式系统,需考虑低位的水(冷却塔集水盘)提升到管路系统最高点的高差,一般在厂家样本中有冷却塔扬程。

设计制图

1、现场或建筑图勘察   

a.了解冷冻机房和锅炉所在位置

b. 机房的层高(该层楼面间的高度),扣除梁高的的净高

c.设备吊物孔或运输通道

d.冷、热水管道走向

e.大楼总高度

f.冷却塔放置位置

g.配电室位置,低配动力电缆至机房的走向

h.排水集水井位置、大小

2、设备布置   

a.控制室靠近大楼的配电间,控制室内主要设备为电气专业的动力柜、系统柜和上位机控制台,面积约18m2

b.冷水机组、电锅炉应与控制室相近,减少动力电缆的长度

c.冷水机组考虑其中一侧检修抽管空间(纵向),卧式电锅炉两端留大于900mm的电热管更换空间,立式电锅炉留在锅炉的上方

d.冷热系统同处一个机房的应划分好区块,将冷热分块布置,有利于管路设计和操作管理

e.蓄冰装置和蓄热装置应尽量远离控制室,靠墙角布置

f.系统设有燃油燃气锅炉应单设锅炉房,与冷冻机房隔墙隔开

g.水泵应集中布置,乙二醇泵、冷却水泵靠近主机,冷冻水泵靠近板换和分、集水器,减少管道交叉

h.分、集水器应靠近管道出机房至管井的位置

i. 设备间距:机房面积允许的话尽可能将设备间的距离拉大(可参见规范要求),保证设备巡检和维修通道。一般情况下(通常蓄能机房机房偏小),水泵基础之间保证700 mm,电机端基础距墙400mm,泵端接吸入管后留有≥1200 mm的通道。冷水机组前后基础之间距离≥1500 mm,距墙≥1000mm,控制面板前应足够的巡视空间。电锅炉前后基础之间距离≥1200mm,后距墙≥600mm,动力系统柜前应足够的巡视空间。

方形蓄冷热水箱离墙侧尽可能地贴近墙面,留出100mm空间可进行发泡保温即可,但注意左右配管水箱应有足够的接管空间。蓄冰装置之间留有100~150mm的净空,便于现场安装就位,盘管设有液位显示的一端应保证足够的巡视空间。分、集水器尽可能布置在一起,沿纵向靠墙布置。

j.冷却塔应放置在裙房的屋顶,四周空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3、管道接管  

a.严格按流程和设计要求进行连管

b.管道绘制采用双线图表示,按真实尺寸进行管道连接,尽可能考虑到现场安装细节

c.受高度空间的限制,管道竖向按二层布管,最多不要超过三层

d.多台设备(如水泵、冷水机组、电热水锅炉、蓄冰盘管等)并联接管时尽可能按同程连接,而在遇到开式多台(常压)设备(如冷却塔、蓄热蓄冷水箱、常压锅炉等)并联接管时不必刻意同程连接,这样会适得其反

e.不同高度而同一方向的管道尽可能布置成同一水平管位,可以节省管道的支、吊架

f.管道布置时尽可能沿建筑物的墙、柱、梁布置,便于设置支吊架

g.蓄冰槽槽体内布管(分配管)可采用左右流的沿槽体纵向两端部进行布管,也可以采用上下布管。蓄热槽均采用上下布管。

自动控制系统

1、自控目标   

系统稳定可靠—参数控制准确,控制目标稳定。

节能、舒适环境—通过初步计算平均节能达30%以上。主要采用预测控制、优化控制、模糊控制(多环路PID的整合,解决系统热惰性大滞后的稳定控制)、设备群控、变频调节、大温差技术、温度流量随环境温度动态调整技术等手段。根据人体工程学分析,控制系统各参数以及室内温度和换气次数稳定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开窗户等浪费行为)。根据以上思路编写了控制策略和建模。

便于管理操作维护—智能化运行,低设备故障率快速更换设备设计,根据实际运行统计制定合理的设备管理维护计划,管理者远程监控。

降低运营本。

2、负荷预测与优化控制  

根据室外温度,天气走势,历史记录,自动选择主机优先或融冰优先运行方式。

自控系统能根据以往的空调负荷曲线和预报的环境温度,决定当天采用以下哪种运行模式:

a 主机优先运行

b 蓄冷优先运行

c  全量蓄冷运行

3、无人值守   

系统可脱离上位机工作,根据时间表,自动进行制冰和控制系统运行、工况转换,对系统故障进行自动诊断,并向远方报警。

4、节假日设定   

空调系统根据时间表,自动运行,节假日和工作时间表容易设置,对重要库房进行恒温控制和远方设定。特殊日期设定工作或停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