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西瓜

本文作者:郑书喜


一九八九年九月份的一天,我和同事张计明,合租成师傅的旧东风车,半夜想起去呼市拉西瓜,天亮起身,说走就走。过去公路基本上还是土公路,坑坑洼洼实在难走,行驶了十多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第二天,我们一行三人,来到了大青山脚下的老虎村。还没等我们站稳脚跟,六月的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刹那间一阵狂风掠过,乌云密布,黑云压顶,雷鸣电闪,一场暴风雨说来就来。顷刻间,铜钱大的雨点从天而降。风裏着雨,雨夹着风呼啸着倾泻而下。透过窗户一眼望去,整个老虎村笼罩在灰蒙蒙的雨雾中。天连着地,地连着天,雨哗哗得下个不停。我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大雨,心里像十五个斗子打水——七上八下,仿佛像打碎了一个五味瓶,不知是啥知味!出来拉西瓜,连种西瓜的地也没见着,连瓜蔓子也没摸着,就碰上了这倒霉的大雨。不知家里的房漏雨不?出水的水道捅开了没有?漏下的雨把门市的货浸湿了没有?一连串的疑问,出现在脑海里。门市刚开,老婆刚站门市做买卖,有些货价格都记不住,两个孩子都小,在校读书,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靠我一人奋斗打拼。进货拉货出货卖货全靠我自己一人忙活,可谓独干一条龙。出来时间久了,门市的买卖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越想,越心急,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几百里之外的家。可眼下的滂沱大雨下个不停,我只有心里默默地祈祷老天别再下了,雨停了,我们还得出去找西瓜地,拉西瓜,回去卖西瓜,还有其它诸多事务等着回去处理,事情多着呢!而雨却紧一阵慢一阵一个劲儿得下,雷声闪电过后,整个天空被乌云遮盖了!我陷入了沉思中……

突然,一阵急促的高跟皮鞋声,从后厨咯噔咯噔进入前厅,“四老毛”,一声闷声闷气的男中音打破了我长长的沉思。酒店的老板很客气而又神秘地挤了挤已经够眯缝的双眼,向坐在我前边的成师傳介绍这位不熟之客:“她是我们老虎村有名的村花,叫翠花,一会她陪你们饮酒吃饭,娱乐红火。”我抬眼望去,只见这位女子1.65米左右的个头,30岁上下的年纪,烫发头,头发染的金黄,蓬松的黄卷发长长地披落在前胸甩在后背,两道修饰过的眉毛黑黑的略显一点蓝,长长的睫毛被睫毛膏刷的更长更黑,把整个眼眶周围笼罩上了一片淡淡的黑影,猪肝色的口红涂抹了两片嘴唇,尖尖的鹰勾鼻子好像刻意装在脸的中央,不偏不歪。虽说不那么俊俏,但也有几分秀气!细细端相,粉底霜涂抹的还不太均匀,深一块,浅一块,白一块,肉一块,但是她的表情极具挑逗性,上身穿一件坦胸露乳的白色半袖衫,下身穿一件超短裙,脚蹬一双黑色皮凉鞋,一双不大不小的脚丫子,在黑皮凉鞋的映衬下,更显得细嫩白皙干净。她坐在酒店的椅子上,漫不经心地搓摸着自己修长粉白的双腿,嘴里还不住声地和店老板开着荤素搭配的玩笑,极富挑逗性的眼睛不时地瞟着前边的成师傳。

成师傅咧着大嘴不停地傻笑,他仿佛像看到了马戏团的小丑,既有高超的武艺,又花枝招展、可爱美丽。她逗乐,他开心。成师傅接着店老板的话,大声说:“翠花上酸菜”。翠花大声地说:“嗳,来了!”几句玩笑话下来,引的大伙哄堂大笑,笑声不绝于耳……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从城市到乡村到处洋溢着改革开放的喜气。改革开放后,我第一次和我的同事出远门,见到了这种场面,感到很稀奇新鲜惊讶!也有点不适应,我不敢想象后来要发生什么事。看到这里,我赶忙用手捅了桶前边的成师傅,示意他赶快走,不然,今天的情况不妙,事情不知向哪发展了。

成师傅久经沙场,对于这些事习以为常。但是他还是会意地朝我点点头。一番肢体语言的对话,成师傅扭转身子想他的策略,如何能摆脱店老板和翠花的纠缠,顺理成章的上路,离开酒店脱离是非?只见经验丰富足智多谋的成师傅,抬起头大声对店老板说:“我的汽车轮胎跑气,刚补上,不知是否还漏气,我的出去看看检查一下。”店老板笑哈哈地说:“好,看完后给你们做饭,四菜一汤,炖肉烧酒,一醉方休,翠花陪客,消除寂寞。”成师傅应了一声,冲出房门,穿过了大雨,跑上了路边的汽车。我略等片刻便和店老板说尿急,出去解手方便。随后我便和张计明一溜烟冲出门外,消失在雨雾中。成师傅的车子已经发动了,我们俩人迅速钻进驾驶室,成师傅熟练地搬开手剎,挂上挡,起动加油,快速小心上到公路上,转眼之间急驶在茫茫的大雨中……身后隐隐约约地听到;“四老毛,四老毛!”闷声闷气的男中音和翠花上酸菜的尖尖女低音……

一支烟的功夫,我们便穿梭在了雨雾茫茫的公路上。

大雨好像故意和我们开玩笑,雨越下越大,我们的车子在泥泞的马路上小心翼翼地行驶着!汽车行驶中溅起的水花和倾泻而下的风雨交织在一起,把整个旧东风车涂抹地满是泥浆。两个雨刷器不停地上下左右摆动,还是看不清楚前面的公路,只能慢慢行驶。这样缓缓行驶了大约一个小时,雨渐渐小了下来,淅淅沥沥的雨点拍打着车窗,发出有节奏的嘀哒声。透过车窗看到外边的雨雾渐渐退散,远处出现了田野、村庄、树木、牛羊群、高压线杆、庄稼地等等景物。行驶中忽听的轰隆隆的巨响,我们不约而同地向响声望去,只见前面公路下面大水汪洋一片。我们行驶到近前,只见雨后的洪水,从公路的三个三米大的方圆桥洞孔呼呼地全速汹涌奔流而出,一泻千里,势不可挡。仿佛像一辆开足马力,加大油门的百吨奔驰大货车,轰然巨响,震耳欲聋,奔腾向前。我这个旱鸭子,看着眼前的洪水,不由得浑身不自在起来,头晕眼花,差一点栽倒。我用力地清清脑袋,努力站直了身子,悄悄地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态,急中生智地定了定神,便使劲地拽住了成师傅的手,赶快上车。旧东风车带着雨水泥桨,一阵急促的行驶,在下午五点半,我们到达了素有“魚虾之乡”美称的哈素海。在那里我们找了一个有大型广告牌标志的国营旅店住了下来。这一夜没有了干扰,没有了纠缠,我们平平安安地睡了一个安稳觉。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上了开往巴盟临河的柏油马路。上午十一点我们到达了巴盟临河的辖区,几经辗转观察,在一个叫郭家庄的村落安营扎寨,西瓜地就在靠近一零一国道的附近。在那里,我们看到了满山遍野的西瓜地,一块又一块,一片又一片,一洼又一洼,简直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们又几经周旋观看,在一个叫郭树德的瓜农地里落脚。我们一行三人经过反复讨价还价,前后几个回合紧急磋商,最后以包整块地、不论大小老嫩(烂除外)摘下的瓜约斤计数、每斤0.15元的价格协议成交。

中午我们简单吃了几口随身携带的面包和矿泉水,就开始进西瓜地摘西瓜。我平生第一次看到过这么大的西瓜地和这么多的西瓜,便好奇地仔细端相起来,西瓜蔓子略显绿灰白,叶片小,叶子呈花瓣型,叶片酷似踞齿状,瓜蔓约长0.5米。一排一排,一行一行,株距行距,整齐化一,干净有序。西瓜黄白皮略带花纹,瓜呈长型,圆的极少,大的有十几二十斤左右,小的也有七八十来斤。一颗一颗静静地横躺在瓜蔓下,就像熟睡的孩子一动不动。我看着这些宝贝,不顾旅途的劳累,左一颗右一颗不停地摘着西瓜,然后把摘下来的西瓜又小心翼翼地搬到指定的瓜堆,就这样不停地反复千百次搬运堆放。

不一会儿的功夫,劳作的满头大汗,气喘嘘嘘,瓜农看着我们从外地来的小瓜商,虽说不是十分满意,但从表情上看还是很高兴的,毕竟是为他们销售西瓜。郭树德这个憨厚的农民,挑了一颗号称“瓜王”的最大的西瓜切开,他把大伙招呼过来,“客商们,歇息一会,快过来吃西瓜。”我们几个听到他的叫喊声,便放下手上的活计,一齐湊了过来,大伙围拢在一起,盘腿席地而坐。天啊!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这么红的西瓜,西瓜的半个就有十几二十斤,瓜瓤鲜红,就像鲜血一般,瓜籽大都黄色,偶尔见一粒黑籽,看上去鲜活极了。我随便拿起一块西瓜,一口咬下去,甜、水、沙!再咬一口,凉、鲜、爽!痛快凉爽极了,止渴、顶饿又解乏。大伙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巴盟特产西瓜,聚精会神地听着郭树德侃侃而谈!“我们巴盟西瓜,是农业部命名的绿色农副产品,保健、环保、绿色,明年就是北京亚运会,巴盟西瓜是指定进京产品!我们的西瓜就要上北京人的餐桌了,就要进外国人的口中了。让北京人、外国人也能吃上咱们内蒙人种的特产。”我不知是啥缘故,也许都是内蒙人吧,听到这番话不由得感到高兴、骄傲、自豪。不管是吹谈还是大实话,总之把大家都说的是兴高采烈,眉飞色舞。成师傅经常出门在外,见多识广,能说会道,他接着郭树德的话继续吹牛:“我有一位姑舅兄弟在北京农业部上班,是分管农村这一片的,我把你们郭家村给他介绍介绍,让他给推销推销你们巴盟的大西瓜,你们看如何?”郭树德和几个瓜农迫不及待地说:“那行那行,那太好了。有你成师傅帮忙,那我们是求之不得的。”

成师傅一看时机成熟,便卖了个关子,摇了摇头说,我一个跑车的,经常在呼市包头一带跑运输,实在是抽不开身子,没法进京给你们办事。郭树德赶忙讨好说,难得有成师傅这样的关系户,你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提出来,若要你们肯帮我们的忙,咱们装好西瓜,晚上炖羊肉吃,羊肉烧酒管饱,吃它个痛快,喝它个醉态。成师傅的脸上装作若无其事,实际心里早乐得屁癫屁癫,管饱吃一顿炖羊肉也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好事,但成师傅还是一本正经地对郭树德说:“那我们晚上见谈!”

稍事休息,大伙便开始紧张地劳动。整个一块地的西瓜,摘好码堆以后,开始过秤装车,郭树德和另外几个瓜农,把早已准备好的箩筐、木棍拿来,开始装瓜过秤。左一秤,又一秤,郭树德大声地吆喝着,我一笔一笔记划着,随着郭树德的声音也叫喊重复着过秤数。张计明和另外几个瓜农一边搬运一边装车,成师傅在车上指挥让大家轻拿轻放……

太阳偏西的时侯,三块地的西瓜全部过秤完毕,我的计算机一读,两万斤西瓜也差不多了,车子也装满了。我便和张计明、成师傅、郭树德商议,今日这趟西瓜收购暂告一段落,下次再收,立马收兵回营,回村结帐付款,吃饭睡觉,天明起身回乌盟。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我们开车回到了郭家村。夕阳西下的余辉映照着晚霞中的郭家村,村庄像披上了一道彩虹,在夕阳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个河套平原的小山庄,一溜一溜的砖瓦房,红砖红瓦红院墙。一排排整齐化一,挺拔雄伟,家家门前的垂扬柳在微风的吹佛下沙沙作响,在晚霞余辉的照耀下,红的更红,绿的更绿。耳闻目睹改革开放后的河套小农庄,他们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后最先富起来的典型北方河套农民。我站在村口郭树德家的垂柳树下,环顾整个夕阳中的郭家村,人们驾驶着大汽车、小汽车,四轮车、三轮车和二轮摩托车,从四面八方的田野里,带着劳作了一天的疲劳,带着胜利的果实,向着同一个方向涌去——郭家村。

整个山村沸腾了,各种车辆行驶的隆隆声,人们的说话声,笑声,牛羊的叫声,鸡犬之声不绝于耳,各种吵杂声混杂在一起,一时间小山村变成了人声鼎沸的小都市。不同的是六畜繁乱,猪羊满街,鸡犬不宁,尘土飞扬。近一个多小时轰轰烈烈的场面过后,随着渐渐散去的晚霞余光,村庄便渐渐安静下来,家家户户的烟囱开始冒起袅袅青烟。我站在郭树德家的垂柳树下,久久不愿离去。河套人借改革开放的春风,遂先致富,勤劳勇敢智慧的河套人,在内蒙古这块辽阔的蓝图上,挥笔描绘下自己精彩的一笔。美丽的小山村,美妙动听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农村乐章,被朴素的河套人演绎的如此娓娓动听,轰然巨响,凯歌高奏。好一派北国河套小农庄的秀丽风光,叫人心潮澎湃,留恋往返!“书老板开饭了”,郭树德一声高喊,打断了我的思绪,我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快步来到了郭树德的家中。炖羊肉的香味扑鼻而来,整个餐厅弥漫着一股美味佳肴的香味。河套美酒,塞外羊肉,共邀乌盟后大滩人,巴盟大河套人,相聚在内蒙古版图上的郭家村,共饮美酒,共赏明月,共进晚餐,共享美好时光。

我一边品尝美酒羔羊肉,一边细细端详郭树德的家观院落:一砖包到底的五间大正房,方圆半亩大的高围墙院落,座落在郭家村的西端,大门面朝东开着,大门楼雄伟壮观,门的两侧横蹲着两个威武肃穆的石狮子,凸显门户之雄伟的气魄壮观。宽宽的沿台,水泥打得锃光瓦亮,进门为防止行人滑倒,特意制作了整齐统一的长通道。一看就是人们茶余饭后休闲消遣的好地方,凉快地坐在上面,打一把扑克,下一盘象棋,唠一唠家常,享受人间的快乐。进门一堂两屋,二室一厅,外带独立的两间。厨房、洗漱间、会客室、大卧室、小卧室一律装修的是木纹柿子黄。雪白的墙壁,银色的吊灯,现代化的家具一应俱全。在灯光的辉映下,显的异常的白洁光亮,富有现代生活气息。衣架、鞋架、书柜、厨柜等等,十样的东西,十样的放处。细细品味,认真端相,使我竟忘记了主人的热情关照和连连劝酒。我赶快书归正转,端起酒杯,在主人的热切关照下,一杯一杯地喝下去……

我们同是内蒙人,同饮一壶酒,同吃一锅饭,同住一间房,同睡一盘炕,同醉在郭家庄。相互买卖,心心相映,互惠互利,共同盈利。

酒杯里斟满富余,话语里充满甜蜜,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我们逢知己,话投机。

塞外的羊肉香来天外客,草原的白酒醉倒二盟人。这一夜,我们喝着美酒,行着酒令,聆听着歌曲,侃侃而谈,尽情地享受着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美好时光!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往前走,莫回头,莫回头!改革开放的大潮将一如既往,滚滚向前,势不可挡!我们将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永往直前!再见郭家村!再见郭树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