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与九夷、八狄、七戎、六蛮

不知道河图洛书肯定理解不了九夷、八狄、七戎、六蛮,九八七六非定数,方位也。

《礼记.王制》:“中国夷狄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语言不通,嗜欲不同。”从名称(夷狄戎蛮中国),方位(五方),饮食,服饰,居住等方面指出中国夷狄戎蛮的特征和区别。文中的“雕题”是指刻其肌肤以丹青涅之,和“文身”差不多,“交趾”就是足相向,是南方人不穿鞋子跣足的反映。

其实所谓中华也就是一个夜郎自大的翻版,自豪的以为以为居天下的中央,穿最华丽的衣服,住最宽敞的大厦(华夏)。

九夷

(1)、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 《何晏集解》引马融曰:“东方之夷有九种。”《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明袁衮《远游赋》:“昔孔圣之周流兮,居九夷而弗陋。”一说指玄菟、乐浪、高骊、满饰、凫更、索家、东屠、倭人、天鄙。见《尔雅·释地》“九夷”疏。

(2)、泛称少数民族。《书·旅獒》:“遂通道於九夷八蛮。” 孔传:“九、八,言非一。”《文子·精诚》:“故秦楚燕魏之歌,异声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异声而皆哀。” 唐李白《明堂赋》:“九夷五狄顺方向而来奔。” 明陆深 《传疑录》:“诸侯述职,於是乎布政。三公中阶之前,北面东上;九夷之国,东门之外,西面北上。”

八狄

古代对北方部族的泛称。《墨子·节葬下》:“昔者,尧 北教乎八狄。”《淮南子·修务训》:“故、秦、楚、燕、魏之歌也,异转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也,殊声而皆悲;一也。”《北史·高丽传》:“若夫九夷、八狄,种落繁炽。”

七戎

古代泛称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墨子·节葬下》:“ 舜 西教乎七戎。”《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郭璞 注:“七戎在西。”《北史·高丽传》:“若夫九夷、八狄,种落繁炽;七戎、六蛮,充牣边鄙。”

六蛮

古指我国南方各少数民族。《尔雅·释地》:“九夷、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郭璞 注:“六蛮在南。”《北史·高丽传》:“若夫九夷、八狄,种落繁炽,七戎、六蛮,充牣边鄙。” 唐 刘禹锡《原力》:“我之力异,然以道用之,可以格三苗而宾左衽;以威用之,可以係六蛮而断右臂。”

区别

九夷

1.古代称东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

《论语.罕》:欲居九夷何晏集解引马融曰:东夷九种

夷弗陋"说指玄菟﹑乐浪﹑高骊﹑满饰﹑凫更﹑索家﹑东屠﹑倭﹑

鄙见《尔雅.释》"九夷"疏

2.泛称少数民族

八狄

古代北部族泛称《墨·节葬》:昔者 尧 北教乎八狄《淮南·修务训》:故 秦 、 楚 、 燕 、 魏 歌异转皆乐;九夷八狄哭殊声皆悲;《北史·高丽传》:若夫九夷、八狄种落繁炽

七戎

古代泛称我西部少数民族《墨·节葬》: 舜 西教乎七戎《尔雅·释》: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四海 郭璞 注:七戎西《北史·高丽传》:若夫九夷、八狄种落繁炽;七戎、六蛮充牣边鄙

六蛮

古指我南各少数民族《尔雅·释》:九夷、七戎、六蛮谓四海 郭璞 注:六蛮南《北史·高丽传》:若夫九夷、八狄种落繁炽七戎、六蛮充牣边鄙 唐 刘禹锡 《原力》:我力异道用格三苗宾左衽;威用系六蛮断右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