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到不了的港口——翻高山、越沼泽、咫尺天涯!二战日军溃逃记
二战时,盟军和日本在广袤的太平洋上展开了激烈争夺,从陆地到天空,从水上到水下处处都是战场。
一开始日军携偷袭珍珠港的余威,狂妄到不着边际,西侵缅甸、印度,南吞马来亚、菲律宾,东占太平洋上大片岛屿,最多时入侵了30多个国家,控制西南太平洋的广阔区域。
▲太平洋战争中日军扩张图
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日本帝国主义的贪心仍不满足,妄图继续向东南方扩张,先占所罗门群岛、新几内亚岛,再占斐济、萨摩亚、新喀多利亚岛,最终控制澳大利亚,将太平洋一分为二收入囊中。
这一招非常阴险,这些岛屿都是太平洋上的关键节点,占领它们就能切断美-澳间至关重要的海上交通线,解决澳大利亚这个盟军最大的反攻据点。
▲几大关键节点与海上交通线
1942年5月,日军大本营组建陆军第17军,由百武晴吉中将任军长。下辖南海支队(第55师团144联队)、一木支队(第7师团28联队)、青叶支队(第2师团第4联队)和川口旅团(步兵第35旅团),共计13000多人。大本营想用他们去控制相当于本土2倍面积的整个新不列颠、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大本营预计盟军反击最早也要到1943年才开始,所以想趁着这段时间抓紧抢地盘。海军建议攻占澳大利亚,陆军认为先缓一缓巩固战果,最终双方达成一致目标——攻占新几内亚岛上的莫尔兹比港。
新几内亚岛当时是澳大利亚属地,位于大陆北方,既是优良防御屏障也是天然进攻跳板。莫尔兹比港是东南部优良港口,占领它日军可以越海长驱直入,轻取澳洲东部最繁华的布里斯班-墨尔本地区,还能控制太平洋至印度洋的主要航线,阻止美军向澳大利亚增援。
▲是天然屏障,也是进攻跳板
同样对盟军而言,莫尔兹比港也绝对是不能丢失的战略要地。双方目光都聚集到这里,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澳大利亚总理约翰·科庭连忙向宗主国求援,请求将跟随英军在北非作战的第6、7、9精锐师撤回本土,加强莫尔兹比防御。最终大家商议将第6、7师调回,美国再增派2个新成立的第32、41步兵师协同防御。
不过日军抢先动手了,早在1942年1月海军航空兵就从拉包尔基地起飞频繁轰炸港口。3月初,堀井富太郎少将率领南海支队渡过俾斯麦海,占领新几内亚岛北岸的莱城和萨拉莫亚。
▲堀井富太郎少将
日军在北岸登陆让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大吃一惊。几个月前他刚在菲律宾打了一场大败仗,在罗斯福总统命令下,丢下十几万美菲联军只身逃到澳大利亚。这对出身将门、西点军校优秀毕业生的他来说是一个极大耻辱,急需一场胜利来挽回声誉。
▲爱作秀的麦克阿瑟
不过日军想拿下莫尔兹比也绝非易事,新几内亚岛不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任由部队机动。半岛中间由西向东横亘着一座高耸入云的欧文斯坦利山脉,最高点维多利亚山海拔4035米,最低点也有2500多米。
这里是热带地区,山地年均降雨高量达3000~4000毫米。山脉终年被茂密的森林覆盖,到处是河流沼泽,蚊虫肆虐,充满了可怕的烟瘴毒气和致命疾病。
▲横跨全岛的欧文斯坦利山脉
其实绕过新几内亚岛,从海上进攻莫尔兹比港才是最佳方案。但是无巧不成书,5月初日本联合舰队第4舰队、第5航空战队与美国太平洋舰队第17特混编队在珊瑚海爆发了一场海空大战。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母大战,激战中日本“祥凤”号轻型航母沉没,“瑞鹤”、“翔鹤”号航母受伤;美国“列克星敦”号航母沉没,“约克城”号航母受伤。
从表面看日军取得了胜利,但“亚马逊雨林中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2周后就能引起几千公里外大西洋上的一场飓风”,珊瑚海海战就是那只蝴蝶,也直接影响了后来太平洋战场上的各大战役。
日军航母受损后,从海上进攻莫尔兹比的计划被迫取消。第17军接到命令从陆上进攻,这就必须要翻越高耸的欧文斯坦利山。
最快的捷径是一条叫“科科达”的羊肠小道,只有1、2米宽,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而且道路泥泞、沼泽众多,大型装备过不去,只能拆散后由人力背扛。虽然日军强征了很多当地劳工,但仍然远远不够。
▲左边是科科达小径,右边是米尔恩湾
盟军也知道这个科科达小径,但参谋们觉得日军不可能翻山而过,就像没有人觉得德军能从阿登森林里杀出来一样。当然,翻越欧文斯坦利山可比穿越阿登森林难多了,但日军就这么做了,勇气可嘉。
南海支队距这里最近,所以翻山越岭的倒霉任务又落到它头上。7月22日横山与助大佐率独立工兵第15联队进驻莱城东南的布纳、戈纳村,并派出900人先遣队向科科达小径进发。
▲澳军在科科达小径运送物资
小径入口处有个科科达村,澳军第30旅第39营B连129人和300多名民兵守在这里。双方实力悬殊,澳军这点散兵游勇哪里是精锐日军的对手,没多久就被击溃,只能炸毁库姆西河上的桥梁,边打边撤。
第39营其他连队紧急增援,仍然不能阻挡日军前进的步伐。7月29日科科达村失守,日军打通了前往欧文斯坦利山的大门。
▲澳军第39营士兵
百武晴吉军长原计划让南海支队主力于8月7日发起进攻,青叶支队担任预备队,后因布纳地区的设施问题推迟到16日。
就在此关键时刻,8月7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了!日军一下子懵了,一线进攻变成了两地作战,先顾哪头好?
▲盟军占领瓜岛亨德森机场
当然,此时日军还是自信满满的。大本营打算鱼和熊掌都要,所以从关岛调来了一木支队(步兵第28联队)夺取瓜岛,南海支队继续进攻莫尔兹比。
结果一木支队很不争气,一上岛就被美军打得全军覆没。日军只能再派川口支队增援,原先做预备队的青叶支队到米尔恩湾,接替川口支队从南面进攻莫尔兹比。南海支队成了孤家寡人,再也没有增援了。
堀井富太郎默默咽了口苦水,率领2个步兵联队(增加了第41联队)、1个工兵联队和后勤部队约8000多人出发了。8月26日部队穿过科科达小径,开始翻越欧文斯坦利山。
▲翻高山、过沼泽喽
这趟旅程可不好玩,到处是悬崖峭壁丛林荆棘,前有盟军阻拦,后面补给又跟不上。全军出发时只带了半个月口粮,很快就所剩无几。
盟军飞机天天轰炸日军后勤基地和补给线,日军只能沿途寻找一切可吃的东西充饥。瓜岛上的日军在抓老鼠,这里的日军也差不多,昆虫、野果都是美味,逮到老鼠就算极品。一路上饥饿、寒冷、疟疾不断减员,再加上战斗伤亡,到9月12日南海支队只剩下5000多人。
日军心里念着天照大神和对天皇的忠诚努力攀爬,到9月16日一群破衫褴褛的士兵终于爬上山顶,占领距莫尔兹比港约40公里的伊奥利贝瓦地区。和风漫谈原创,禁止抄袭。
啊!美丽的港口就在眼前,站在山上已经能看见白色的沙滩和耀眼灯光了。美食、军功都在那里——冲进莫尔兹比,活捉麦克阿瑟!
▲山下的莫尔兹比港
当然,麦克阿瑟此时还在澳大利亚,11月6日才到莫尔兹比督战。但如果日军拿下莫尔兹比,澳大利亚就是囊中之物,麦克阿瑟也只能再次逃亡。
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却成了咫尺天涯,南海支队怎么也达不到了。因为堀井收到了原路返回的命令,发生了什么?
瓜岛又出事啦!川口支队也被打得惨不忍睹。大本营终于明白不可能同时打赢两场战争,莫尔兹比顾不上了,先保瓜岛吧。所以百武睛吉不得不再次调整,将刚从爪哇赶到的第2师团投入瓜岛,同时命令南海支队撤回布纳驻守。
面对近在眼前的莫尔兹比和刚刚翻越的欧文斯坦利山,堀井富太郎的心情我可以理解——死了好几千人,吃了那么多苦,胜利就在眼前,你现在让我撤退?这TM简直是在玩人!
可惜命令就是命令,再委屈也不能违抗。堀井只能在伊奥利贝瓦留下2个大队断后,然后主力原路返回。此时部队每人每天的粮食供给只剩下不到180克。
来的时候一路艰难,走的时候就能平安顺畅吗?
不,盟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绝好的机会。他们一路追着堀井的屁股打,日军既无增援又无粮草,有些部队已经发生了吃人的惨案。
▲在泥泞中追击日军
堀井展示了他的残忍,对路上走不动的伤兵一律射杀。经过1个多月的漫长跋涉,终于连滚带爬的到达科科达村。
盟军已经开始对布纳-戈纳地区发动进攻。堀井听着海边传来的隆隆炮声坐立不安,11月23日让勤务兵找到一艘独木舟准备和参谋先行渡过库姆西河。结果舟到河心翻覆,堀井挣扎了几下就沉下去,结束了可怜又悲惨的一生。
▲日军溃败
麦克阿瑟听到消息后高兴的说:堀井终于可耻地完蛋了。后来又经过2个多月的艰苦战斗,盟军终于收复布纳-戈纳村,肃清了新几内亚岛北岸的全部日军,为下一步反攻铺平了道路。
麦克阿瑟两次惊险逃生,终于迎来一场大捷,向重返菲律宾的目标迈进一大步。盟军也在此次战役中学会了丛林作战,破解日军的堡垒和顽固防守,新研制的火焰喷射器也得到初步检验,为未来跳岛攻坚打下基础。
这场惊险的莫尔兹比保卫战,虽然不如瓜岛战役那般令世人瞩目,但也同样成为二战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