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新视野》||顾正龙赏析评论(一)||总第647期
本期制作:孟新龙
真相(外二首)
文/黄巍平(广西)
入夜,什么也没有发生
依旧是尘埃
充斥的味道
在某个偏僻的小镇
是谁在
一直寻找
所有的事或已经发生,事实那么确凿
而活着的人,没有明显的破绽
真相是什么
是一本书
是户籍登记的
一页资料?事实是
很多人已经选择了隐姓埋名
另外,一些人正在疑惑
或已不在人世,很久了
◎顽石
慢慢地,我活成了一颗顽石
在余生
和一根铁轨
搀扶而行
祈求前方有更多的惊喜
慢慢地,我也活成了一棵树
懂得抓牢每一束光
身体,转身已成了枕木
今夜无风,是一段平稳的岁月
我听得见
沉重的汽笛,把我的思绪带向了远方
◎你的眼睛
你的眼睛,总闪着白天的光芒
你的双足,总爱踏着夜晚的步调
恰好赶在雨季
我们未见面之前到来
而你,也恰好,从一个女孩
变成了一个女人
那时,你必定有着
优于常人的天资
也有着自己的一切,有着最好的人生际遇
有时恰好被一场雨
蒙住了你的双眼,只在指缝间
留下想象,留下土地上
包含了一切事物的属性,而风景中的
房屋,树木在风中退守,返回
雨也是
在这众多亮晶晶的雨花
砸在我心里的一瞬间
在恒远的花期,开了又谢
【诗人简介】黄巍平,钦州市作协会员。2017年开始习诗,诗作入选《中国诗歌年选》《百年新诗选本》,有诗发《中国好诗》《红豆》《鸭绿江》文学。有作品在地市、省级报刊杂志发表。著有诗集《水域》。
【赏析】读黄巍平老师的诗给人以意境深幽、曲折跌宕的美感,视角独特、心灵感悟、形象寓旨通篇,可供读者欣赏、学习。
“入夜,什么也没有发生/依旧是尘埃/充斥的味道/在某个偏僻的小镇/是谁在/一直寻找”黑夜将一切埋没,寂静中透析一种不寻常,作者在直问下点题,手法独特,巧妙引语。
“所有的事或已经发生,事实那么确凿/而活着的人,没有明显的破绽”从客观事物中断定或缩小“真相”的范围,活着的人难以入手。“真相是什么/是一本书/是户籍登记的//一页资料?事实是/很多人已经选择了隐姓埋名/另外,一些人正在疑惑/或已不在人世,很久了”或明或暗,设问其因,笔转中留于遐思,这就是此诗的诗魂所在。
“慢慢地,我活成了一颗顽石/在余生/和一根铁轨/搀扶而行/祈求前方有更多的惊喜//慢慢地,我也活成了一棵树/懂得抓牢每一束光/身体,转身已成了枕木//今夜无风,是一段平稳的岁月/我听得见/沉重的汽笛,把我的思绪带向了远方”精炼、紧凑中体现诗人语言的深厚功力,比拟中融情,充满感伤。作为一颗“顽石”或者一截“枕木”,有这样的宿命,何况我也?
“你的眼睛,总闪着白天的光芒”大笔饱墨,总笔皴刷,凸显诗眼,灵魂摆渡。“你的双足,总爱踏着夜晚的步调/恰好赶在雨季/我们未见面之前到来//而你,也恰好,从一个女孩/变成了一个女人/那时,你必定有着/优于常人的天资/也有着自己的一切,有着最好的人生际遇/有时恰好被一场雨/蒙住了你的双眼,只在指缝间//留下想象,留下土地上/包含了一切事物的属性,而风景中的/房屋,树木在风中退守,返回/雨也是/在这众多亮晶晶的雨花/砸在我心里的一瞬间/在恒远的花期,开了又谢”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性强,有鲜明的节奏,和谐音韵,大方位概括了诗歌的这几个基本特点。多次提到“雨”,隐含情露,笔转托物,起用“兴”的表现手法,正应和了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所说的那样:“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也应和了朱熹所指:“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作者从生活发生的事情中提取精彩,执笔让读者产生共鸣,从而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来启发世人,让人在感悟中觉醒。
物语
文/重剑无锋(黑龙江)
镜子见证,我把自己装进一个人的影子
面对疯长的胡须
我会模仿你拿剃须刀的姿势,可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园丁
无法除去
那蔓延的灰白,最后它成为引发衰老的种子
离夕阳似乎越来越近
我知道在你沉睡的地方,长年开满各种花草
你唯独,不喜欢青蒿的味道
拔除时
我会学你吸烟的同时,再喝一壶60度的小烧
临走时就穿你那件外衣吧
只是我现在背已微驼,连影子也会被夕阳拉得很长
【作者简介】重剑无锋,本名聂兆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人,常借分行下酒,偶用核雕展示被事物表象隐藏的另一面,刻刀一把,痛并快乐着,有诗歌散落纸媒,入选诗集。
【赏析】首句,诗人借用对比蒙太奇和隐喻蒙太奇两种手法,将一种念想寄托于物而拓展,“面对疯长的胡/我会模仿你拿剃须刀的姿势,可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园丁/无法除去/那蔓延的灰白,最后它成为引发衰老的种子”一针见血,把内心隐含之意借物(剃须刀)表露,把想象拉近或推远,强力说明一种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诗人不仅敢于想象,还用心诗篇,悲悯中情愫,灵魂里拔高,是诗歌具有了内在的重量。
“离夕阳似乎越来越近/我知道在你沉睡的地方,长年开满各种花草/你唯独,不喜欢青蒿的味道/拔除时/我会学你吸烟的同时,再喝一壶60度的小烧”,这段就凸显了诗人笔法的高明所在,暗述生——老——归——生的轮回理念,其用顶真修辞手法,把自己暮夕的感觉渗入,故人的生活习性在我上重温。是一种发自肺腑的声音,坚持拷问自己的灵魂,撕开自己身上痛感之处,露出内部的黑夜与白昼,再把灵魂浸泡。不但具有沉重感,还附带有刺痛感。就看你从哪个角度去欣赏。
“临走时就穿你那件外衣吧/只是我现在背已微驼,连影子也会被夕阳拉得很长”,这段示题,说首句表“物”,则尾句示“语”,想到了生命的短暂,借物感慨,感伤浓浓,吾以暮西叹红尘,念父用物诗墨展。有谁能不感到暮晚凄凉!一种孤独!一种思亲!
雾化
文/南岸(云南)
机器鸣响。薄雾与药
一缕一缕进入口腔,而后肺部
我不知是撕碎
还是弥合。有些心跳
黑夜是黑的,看不见疼
薄薄的药雾比夜深沉,暧昧
我不知何为低矮何为高贵
心脏是不是重于肺
如此地牵扯时间或者危险
听不懂医生的询问
我努力地吸了又吸,吸进
颗粒,粉尘,水分,细小神经
却吸不进高贵,权势,风雅
我把药雾一点点咬烂
像咬烂虚幻。而这虚幻
正风靡人间
【诗人简介】南岸,云南作家协会会员,云南回族学会理事。作品见于《诗刊》《民族文学》《金城》《回族文学》《新作家》《边疆文学》《作家新视野》《版纳》《昭通文学》等。
【赏析】读了南岸老师的诗,给人于亲临现场、亲眼目睹的实感,把一些现实的现象拿捏自如,共鸣中有启发,也有迪示,让读者在朴实中索取,例如在《不必说》中这样写道:
举起花朵,或者落日后
一抹孤独的红
举起你跳动的眉头
那些紧张、慌乱、暧昧的眼睛
举起昨夜想象里的笑
那笑容里的欢喜
举起一块无字的纸牌
只一个眼神,就看见了
携带些微的羞涩
就是你了。就是此时的无言
轻轻地递过去的
一扎玫瑰
《针》中“我总是羞愧于表达/一根针穿梭出来的柔韧与爱/那‘临行密密缝’的厚重”等等,每一首看似平常给人以诗意的联想空间,同时也在形式和深度上把握,突破了情感的抒发。诗人表面是在对一种现象描述,但其实是在对一种高贵、权势、风雅的侧面告白,“黑夜是黑的,看不见疼/薄薄的药雾比夜深沉,暧昧/我不知何为低矮何为高贵/心脏是不是重于肺//如此地牵扯时间或者危险/听不懂医生的询问/我努力地吸了又吸,吸进/颗粒,粉尘,水分,细小神经//却吸不进高贵,权势,风雅/我把药雾一点点咬烂/像咬烂虚幻。而这虚幻/正风靡人间”。在《阳光诗品》里南岸老师很多诗对现实生活中人生大透析,就像一扇门;开合之间,你看见了这个世界,世界也看见了你;进出之间,你懂得了一切,一切也造就了你。在人前,不低眉,不顺目,活出自己的骨气;在人后,要自知,要收敛,知道自己的底气。就算门外有万千风景,也要守住门内一颗平常心。简单而知足,平淡而幸福!
品牌战略联盟单位
中国唯美诗歌原创联盟
联盟网站
中国唯美诗歌网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
www.ap0001.com
滑动图标给你惊喜
《作家新视野》杂志
征稿函
本刊秉承“为文学爱好者引路,为文学写作者服务”的办刊宗旨,坚持刊物品质第一位的办刊理念,全力打造一个贴切于新时代要求的文学交流平台,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发表与交流成果的新园地,本刊坚持发表正能量文学作品,拒绝含有政治、色情、宗教、暴力等作品。拥护基本国策,遵守法律法规。致力于发掘、展现有潜力、有实力的青年文学新人,为中国文学事业贡献力量。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积极投稿。
◆主要栏目
小说前沿、散文天地、诗歌先锋、赏析评论、微电影剧本、作家摇篮等栏目。
◆来稿要求
1、作品新颖、文笔优美、耐人寻味、推陈出新、直面现实,敏锐把握文学时代潮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收藏性。
2、投稿请一律采用word格式电子稿,在题目下写清作者姓名、单位、邮编、联系电话。
3、稿件字数要求每版不超过1600字符(计空格),诗歌80行内(计空行),并依次类推。
◆来稿须知
1、投稿者严禁抄袭,若出现署名争议法律纠纷,作者自负文责。
2、投稿格式为电子稿,未刊登稿件会及时删除,请作者自留底稿。
3、本刊可对来稿进行修改、删减,如不同意改动,请投稿时注明。
4、来稿一经选用下发用稿通知单,录用刊登后本刊有权以光盘、网络期刊等其他方式出版。
5、我刊仅针对每版稿件赠送二本当期样刊,如需多本,请付费购买。
邮箱投稿:1654335435@qq.com
微信投稿:13111029877
作家新视野编辑部
2020年7月20日
………………………………………………
编委成员:
顾 问:谭五昌 祁人 大卫
总 编:吴光德
主 编:山雨歇
执行主编:石 江
常务主编:梦之雪
版务主编:孟新龙
诗歌主编:水 草 殇 煜 马俊华
散文主编:不忘初心
小说主编:青 青
首席评论:顾正龙 捍 士
文字总监:无语者
论坛首版:阮子豪
特约编委:阿疆 潞清 葛宴君 艾院 阳光
凌凤凰 小船 虹雨 王排
作家新视野
与你分享文字的乐趣
第647期微刊制作
孟新龙
《作家新视野》关联公众号:
目前已有32000人在线关注《作家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