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画风:精美的肉和豪放的肉

前几天有位非常热衷于品种辨识的花友问我如何学习辨认品种,我就介绍了ICN这个网站给她看。

ICN是国际景天网(International Crassulaceae Network)的缩写,里面几乎收录了所有已经通过了国际命名规范的景天科的植物。是个查询景天科肉肉的超级权威的网站。

之所以没有经常的向花有没推荐这个网站,主要原因是这个网站过度学术和专业(我也看不太懂)而且是为植物分类学而不是园艺撰写的(坚决不收录那些看似流行但不确切的品种)。

看了几天,那位花友就大呼过瘾,说随便看看就了解了很多冷知识。但是过瘾之余,又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ICN上面的肉肉全部都养得那么丑呢?”

一点儿都没错,ICN上面的肉肉照片确实很丑,如果你去看了,你会对自家阳台上的肉肉感到万分满意的。我现在就搬几张过来给大家看看。

这个狂野的家伙是刚叶莲。有点儿丑。不过在国内,我们比较认可的形象是这样的。

再来看一个例子。

这个家伙你看了估计也猜不到是啥,所以直接公布答案,这是曾经在中国红极一时的罗西玛。

在国内,罗西玛的画风通常应该是下面这样的。

这些照片如此之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我们在园艺上追求的这种美的状态,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状态,而非肉肉们生长的自然状态,所以植物分类学家们往往不太关注。植物学家们更关注的是她们的花序、萼片等在分类学里非常重要的特征。殊不知我们常常早在肉肉开花之前就把花剑都剪掉了。

另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大多数照片都是资料性的照片,拍摄者也以西方的学者居多。他们一直以来都是那种很豪放的养肉风格。

去年春节的时候,我在天津的迎春花市上遇到了一位在美国花友,他的爸爸是天津人,所以他春节偶尔会回来天津过年。

那位花友一直对着花市上展出的肉肉用手机狂拍。我就问他,美国这种多肉植物不是多得是吗?为什么看起来像是没见过多肉似的?

那位花友回答我说:美国的多肉养得大多比较豪放,很少见到又精致颜色又美的。他没想到那些粗枝大叶的植物竟然可以长得这么漂亮。

上面这组图的反差我就不用说了。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小红衣。上面的那棵来自于ICN,而下面则是我们养护小红衣时用来对照的标准状态。

其实大家看看ICN上面的肉肉的画风,再看看咱们追求的状态,可能就会明白我想要说什么了。

我们在园艺上追求的状态,其实并不是肉肉们的自然状态,应该说,这是在一种特殊审美要求下,我们人为的通过园艺手段来实现的一种非常特殊的状态。

ICN上养护并且给这些超级丑货拍照的人很多都是著名的植物学家。很显然,他们是绝对懂得如何把肉肉们养得健康漂亮的。

但是,为什么还会出现如此的反差呢?答案只有一个,我们的目标不一样。

很多花友都极力的去追求自然生长,抵制通过修剪、砍头或者摘心这些人工方法去干预肉肉的自然生长。

在多肉植物的市场上,多肉植物常常可以以无修剪、无砍的名义多卖出不少银子。

对这样的观点,我一直以来都保持着相反的态度。

我认为对于人来说,所谓的自然便是用花草来装点阳台和庭院,追求与花草的融合和共生,找回几万年前那种回归山野丛林的感觉。

但对于被人养护的花草来说,自然的意义并不是回归山野,而是她们需要与一种叫做人类的超级生物共生。如同显花植物进化出美丽的花朵可以吸引昆虫授粉,从而帮助她们传宗接代一样。园艺植物需要进化出漂亮而且独特的外貌与颜色,吸引这种叫做人类的生物去帮助她们完成繁殖的过程。

取悦人类,与人类共生,便是肉肉们最值得重视的自然。在与人类共生的过程中,好看才是硬道理。很多时候,为了在人类面前表现出“自然态”,植物们反而不得不被多次修剪,才能成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盆景。盆景中极尽自然的植物造型,有哪一个是自然生长出来的呢?不过是我们按照人类的审美情趣修剪出来的呢?

园艺,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对自然的再创造。对植物来说,则是她们必须学会适应和生存的最大的自然。

那些不知道如何变美的肉肉们,最好还是好好祈祷一下,有个当植物学家的主人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