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四种飞机决定了中途岛战役的战术特点,而日本人只拥有其中三种

著:约翰·基根(John Keegan)
译:刘萌
中途岛大海战的作战模式,其实早在太平洋战争的初期(例如珊瑚海海战)就已经确立了,只不过在此之前,作战规模没有这么大而已。在中途岛大海战的整个战斗过程中,日美舰队之间的距离都很遥远,实际上,他们是看不到对方的。自从大型舰艇编队首次在公海上出现以来,如何找到敌人就一直是海军将领们所面临的战略难题。
相比之下,太平洋战争中的交战双方除了要面对“如何搜寻对手”这个古老的战略难题之外,还要面对战术上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在珊瑚海海战中, 交战双方的航空母舰都未能真正发现对方,所以飞行员们对他们炸弹和鱼雷的攻击效果的判断是非常不准确的,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山本五十六在前往中途岛的时候,自以为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击沉了2 艘美军航空母舰,但其实上只击沉了1 艘。这种“迷糊”的状态将贯穿整个战役,并产生更为微妙的效果。在中途岛,双方舰队之间的交战距离通常在320 千米左右,虽然空中布满了最具杀伤力的飞机,但机组成员们却时常在搜寻目标的过程中筋疲力尽。
有四种飞机决定了中途岛战役的战术特点,而日本人只拥有其中的三种。
第一种是陆基飞机,即美军的“空中堡垒”轰炸机和其他轰炸机,以及与之相关的战斗机和水上侦察机—它们的基地就设在中途岛。陆基飞机的存在给美国人带来了一项重要的优势—中途岛是一个固定的岛屿,不会移动,因而轰炸机和战斗机的机组人员可以在这里从容起飞,对海面上的敌军船只发动攻击,然后再轻松地找到返回的路线,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导航。最关键的是,中途岛不会沉没。此外,驻扎在那里的陆基轰炸机,特别是“空中堡垒”轰炸机, 与当时任何舰载轰炸机相比,攻击半径都更远、自卫火力都更强、载弹量都更大。虽然中途岛上的美军陆基航空力量实际上并没有对山本五十六的舰队造成什么严重损害,但它的存在却对日本人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威慑,在整个战役过程中,这种威慑都始终困扰着日本人——美军陆基航空部队的出击曾经不止一次地令日军的决策发生改变,并最终给日本人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第二种飞机是舰载俯冲轰炸机,不论是日本还是美国的航空母舰上都有这种机型,它们其实也是高空轰炸机的一种。日军使用的舰载轰炸机主要是爱知D3A“九九舰爆”俯冲轰炸机(美军称其为“瓦尔”)。美军方面使用的主要机型是道格拉斯 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九九舰爆”的飞行速度约为每小时320 千米,攻击半径为1200 千米,相比之下,美军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的性能要差一些,它的攻击半径与九九舰爆差不多,但速度要慢很多。这两种机型都是俯冲轰炸机,这种机型的典型攻击方式为:飞行员将他的飞机直接对准目标进行俯冲,在他释放炸弹的同时,再将飞机拉起爬升。九九舰爆是一种非常致命的俯冲轰炸机,能够以极高的精确度投掷一枚400 多公斤重的炸弹。但是,尽管对摧毁海上船只而言,俯冲轰炸是一种很有效的攻击手段,但即便是在战争初期的1942 年,这种战术对轰炸机本身来说也是非常危险的—即使是与战舰上简陋的防空火力对战,俯冲轰炸机往往也会蒙受巨大的损失。因此,轰炸的效果是难以预料的。
与俯冲轰炸相比,鱼雷轰炸对舰艇的威胁更大。这种战术要求飞行员在用鱼雷对准目标后,再以最低高度进行平直飞行,直到投射鱼雷。如果来袭的敌军战机采用鱼雷轰炸的战术,那么防空炮手的任务就大大简化了,因为他们不需要考虑改变仰角或方位;仅仅在离船约900 米远的地方制造出一个“火幕”,就足以给来犯的攻击者造成重大损失了。
舰载鱼雷轰炸机是中途岛战役中双方使用的第三种飞机。1942 年,日军使用的标准鱼雷轰炸机是中岛B5N 型,即著名的“九七舰攻”,美军方面称呼它为“凯特”,它以每小时320 千米的速度和950 千米的航程,超越了美军的同类机型—道格拉斯TBD“蹂躏者”鱼雷轰炸机。此外,日本鱼雷的射程、速度和精度大大提升了九七舰攻的作战效能,而美国鱼雷的表现则难以令人满意。中途岛战役爆发的前一个月,在新几内亚附近的战斗中,尽管美军鱼雷轰炸机以超凡的勇气,不顾一切地接近目标,在距离极近时才发射鱼雷,可这些鱼雷要么就是从目标下方滑过,要么就是在撞击目标时没有爆炸。
中途岛战役中双方使用的第四种飞机是舰载战斗机(美军还投入了一些以中途岛为基地的陆基战斗机)。美军使用的标准舰载战斗机是格鲁曼F4F“野猫”战斗机。这种战斗机拥有重装装甲防护和自封式油箱,因而被飞行员们认为是一种“坚固”的战机,很难被敌军击落。然而,它比日本的“零”式战斗机(三菱A6M)的速度慢了30 多千米每小时,而“零”式在当时已经被认为是太平洋上空最难以对付的战斗机了。尽管脆弱的零式战斗机如果遭到“野猫”的猛烈攻击就会立即解体,但美军飞行员的困难在于如何将其套入瞄准环。零式战斗机可谓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设计最先进、用途最广泛的舰载(陆基)战斗机之一了,这个美誉它是当之无愧的。
对航空母舰特遣部队指挥官来说,这种不同飞机类型之间的搭配组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过于广大的选择范围——在中途岛战役中,美日双方都在尽量使搭配更加合理,但结果证明,美国人的选择发挥了更积极的作用。
航空母舰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它飘忽不定的行踪。如果这道防线失败,舰载战斗机会组成第二道防线, 即在进入敌人的攻击范围时,所有航空母舰都会派遣若干战斗机在自己的头顶上进行“例行战斗巡逻”。舰载战斗机主要有两个缺陷:
第一,它们的续航力很差, 而高速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燃料,所以它们只能频繁地进行降落修整。因此,舰载战斗机几乎无法及时趁敌军远程轰炸机起飞或降落的时机发动攻击。
第二,它们在低空飞行的时候效率最低,因为那时它们靠近大海,机动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所以,在理想状态下,航空母舰打击部队的指挥官会尝试使用混合飞机编队以求快速且连续地打击敌人。首先,用鱼雷轰炸机把敌人的战斗机向下吸引到贴近海平面的位置。接下来,就可以趁着敌军航空母舰没有战斗机进行“例行战斗巡逻” 的时机,利用己方的俯冲轰炸机和水平轰炸机发起进攻了。如果运气特别好的话,趁敌军战斗机(或者其他机型)正在航空母舰的甲板上加油时发起攻击是最合适的,因为那时敌军航空母舰面对炸弹和鱼雷的攻击将全无还手之力。以上提及的所有情况,事实上都在中途岛战役中发生过。

本文摘自《海战论:影响战争方式的战略经典》

从木质战舰到潜艇,从初期的海盗劫掠到二战时大西洋上的大规模海战,在《海战论:影响战争方式的战略经典》中,约翰·基根除了将“海上战争”的由来道出之外,还集中描写了四次关键性的海战:特拉法加海战、日德兰海战、中途岛海战和大西洋海战。他带我们直面这些战斗的核心,并提供了一个世纪以来海上战争的非凡全景,以及海战的演变过程。他没有谈及太过具体的战争细节,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讲述指挥官的抉择、战时的判断、战争思维,以及战术、部署和新武器带来的改变等问题上,具体分析了它们给海战演变带来的影响。
影响战争方式的战略经典
层次丰富的海洋战争世界
(0)

相关推荐